谭诗赏
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既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战场,也是民生实事的重中之重。围绕脱贫攻坚主战场,民生实事着眼于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生产生活水平,有效改善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有力促进了全市脱贫攻坚的步伐。
早春时节,记者来到万州区武陵镇,见到了当地鼎鼎大名的“坝坝席”主厨——何军。
看着眼前这个满面红光、逢人就笑的汉子,也许你根本想象不出,他曾经是一个满面愁苦的高山贫困户。
记者跟随何军徜徉在他的“故居”和新家之间,听这位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户讲述自己“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半坡”人生
时间:2006年冬天
地点:万州区武陵镇下中村
这天傍晚,天空飘起了细雨。
通往下中村的泥巴路,很快变得泥泞不堪。
在采石场工作一天后,何军拖着疲惫酸痛的身躯,在泥泞道路上向着家的方向挪动沉重的脚步。
半个钟头后,何军终于看到前方那道被称作“半坡”的高峻山脊上,出现了自己家微弱的灯光。
在武陵镇,这个叫做“半坡”的小地方,绝对称得上是一个穷困所在。
半坡地界上密布道道山沟,这些被多年雨水“雕刻”出来的沟沟就如同道道栅栏,锁住了当地人和外界的联系——当地村民平时赶场要走一个多小时;村民吃水、搬东西全凭肩挑背扛;娃儿上学,天还没亮就要打着手电筒动身,下午放学,天黑了才能到家……
遥望家中灯火,归家心切的何军不禁加快了脚步。
忽然,何军双脚一滑,一屁股坐到了稀泥地里。
身心俱疲之际又摔了跟头,何军心里不禁涌起一阵怨怒。
“从小到大,这条烂泥路就没少让我摔跟头——我又能怨谁?谁让我生在这穷山里?”何军从稀泥里站起来,揉了揉生疼的屁股,一面在心里暗骂,一面无可奈何地继续前行。
何军推开家门时,妻子陈万蓝已做好饭菜,正在等他。
一看桌上,除了咸菜,就是土豆。
再看周围,老旧的土坯房里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屋内屋外几乎一样冷。
何军坐下,一边剥着土豆皮,一边和妻子聊天:“今天在采石场比昨天多挣了十几元。对了,儿子的咳嗽好些了没有?”
“多少天过去了,还是不见好转。我觉得还是因为房子太潮湿了。”妻子嘟哝着,满面愁云。
何军“哎”了一声,他何尝不愿搬出这穷山破屋?但一想到盖新房需要的高额费用,何军就一筹莫展。
“主厨”之梦
时间:2012年10月
地点:武陵镇场镇
这天是赶场日。
天空刚泛起鱼肚白,场镇上的买卖声就已经此起彼伏。
何军混杂在人群中,在场镇上溜达了几圈。
很快,何军的背篼里就装满了各类食材。
采购这些食材,何军并不是要自家吃,而是为承办“坝坝席”作准备。
每遇婚丧嫁娶,当地农村就有举办“坝坝席”的风俗。因此,一种专门为村民张罗宴席的特殊职业——“坝坝席”主厨应运而生。
“坝坝席”主厨本着物美价廉的经营原则,按桌收取服务费用,为举办“坝坝席”的人家提供包括桌椅、餐具、烹饪在内的“一条龙”服务。
在武陵镇,也渐渐有人专门做起包办“坝坝席”的生意来。
因为何军干事勤快,每到冬天就经常被人请去作为“坝坝席”的临时服务人员。这让他每天能挣到一笔可观的劳务费。
然而,何军却并不满足。
他逐渐萌生了一个梦想:“我也要当‘坝坝席主厨!”
一做市场调查,何军却被泼了一盆凉水。
半坡穷山上“坝坝席”生意稀少,而要到山下招揽生意又太远——山水阻隔,再次挡住了何军脱贫致富的梦想。
千金一诺
时间:2013年春节
地点:何军家
这天晌午,下中村党支部书记陈树林领了一群镇、村干部进村走访来了。
“嘿!老何,今天来跟你商量件事情。”来到何军家,陈树林说,“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今年区委、区政府准备在我们村建设一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交通便利,设施齐全,你和乡亲们可以考虑搬到山下住。”
“陈书记,你不是不知道我家里情况。我想搬下来,但是没钱!”何军一脸无奈。
“放心,现在的政策好着呢,后面再找你摆摆这件事。”陈树林笑呵呵地说。
送走陈树林等人后,何军心中隐隐升腾起希望。
然而,何军一家并不相信,陈书记这句轻描淡写的承诺,就能让他们得尝夙愿。
接下来一些日子,镇、村干部多次来到何军家,针对何军家的具体情况,争取相关政策补助,一起商量具体搬迁措施……何军搬出半坡的信心,就这样一点点“涨”起来。
2013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整合异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财政专项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并列入民生实事滚动实施。
“萌芽”
时间:2014年3月
地点:下中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
这天晌午,暖阳当空。
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道,何军在一幢新房前驻足。
何军上下打量着眼前的新房,总觉得看不够。
不久之后,这栋房子就将成为何军新生活的起点。
盯着新房子看了很久,何军才转过身来。
站在新房前宽阔平坦的水泥坪場上,徐徐江风迎面拂过何军面庞,抬眼就能看见不远处蜿蜒的长江和绿意浓郁的山头。
这情景,让何军觉得生活无限美好。
接下来一些日子,何军和家人三天两头就过来看房子。
看到新房一天天“长”高,一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与日俱增。
“被以前的生活苦怕了、穷怕了,真不敢想象还能到山下住这样的新房子。”盯着新房子,何军满心感慨。
而对何军一家而言,搬进新房,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
“新生”
时间:2014年7月
地点:何军新居
这天,是何军乔迁新居的日子。
新家里,厨房、卧室、卫生间等一应俱全——做饭能用上天然气,天气热时能吹上空调,随时都能洗热水澡……
而在家门外,安置点还配套建设了广场、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
看到这些,何军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以前家住在半坡,进出不便,没人愿意找我包办‘坝坝席,现在不一样了,我可以大展拳脚了。”何军说。
搬开了居住环境这块“拦路石”,何军开始放手追寻起“坝坝席”主厨的梦想。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何军逐渐熟悉了农村“坝坝席”的门道,开始试着牵头包办“坝坝席”。
在何军看来,替人办“坝坝席”是个良心活儿,只有尽心尽力,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的口碑。
凭借这样的理念,何军很快就打开了局面。
“老何为人耿直,做事公道,乡亲们都愿意叫老何去操办‘坝坝席。”陈树林说。
如今,何军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坝坝席”主厨。
【心声】
“本来准备存钱修房子的,没想到,全拿来治病了。幸好,我家土坯房被列入D级危房改造计划,一家人乐呵呵地搬进了新房。现在日子变好了,感觉越活越有劲了。”
——云阳县凤鸣镇马轩村村民马蜀东
“以前村里就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沿途200多户村民走了几十年。这么窄的一条羊肠小道,晴通雨阻,下雨天骑摩托车都会摔跟头。如今,一条十多公里长的水泥硬化路,将严家村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了起来。全村人的日子有了盼头,精气神更足了。”
——巫溪县上磺镇严家村村民王国秀
“以前我住在1000多米的高山上,房子漏雨。现在好了,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我终于住进了新房子,刮风下雨再也不怕了。”
——綦江区永新镇生坪村村民郑邦华
【启迪】
2016年,因工作岗位变动,我也加入了扶贫攻坚的队伍。深入镇村开展扶贫工作时,居住在高山上的群众的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犹如一个个镜头,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拨动我的心弦。而它们也终将凝固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经历。
生态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高山群众摆脱地理制约、到山外寻找更好生活的最佳选择。要搬迁,既需要尊重民意,更应该注重围绕新农村建设、农业生态化、产业培育等进行综合考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生态。所以,我们的扶贫工作,不仅要解决群众暂时的贫困问题,更要搭建平台,让他们的家乡富起来,让漂泊在外的游子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够养家糊口,又能够就近照顾父母子女,从根本上斬断“穷根”,这才是通过民生实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目标。
——万州区委组织部干部 向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