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近期犹太史研究的一项跨学科成果

2017-04-22 05:38何敏怡何天杰
出版广角 2017年5期
关键词:希伯来犹太犹太人

何敏怡+何天杰

【摘 要】 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体现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關 键 词】犹太史;跨学科研究;政治传统;历史观念;集体记忆

【作者单位】何敏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何天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与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整体史观也深入发展起来,于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一股文明探源与文化反思的热潮。一些西方历史学者在探寻西方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把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向了犹太人的政治传统。在当代,犹太史研究深受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犹太地方史、犹太人口学、犹太经济史、犹太法学、东方犹太问题研究逐渐被拓展出来。学者们为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角度揭示犹太史的内涵,充分借鉴了近现代西方社会史、思想史与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与学术理念,使犹太史研究超越了原来的单一化思考路径。在这种学术背景下,犹太历史意识、历史心理、历史观念及其现实的社会政治功能等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由张倩红教授等编著的《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一书,将国际学界关于犹太史研究的三个前沿热点问题——国家形态、历史观念和集体记忆关联起来,作为相关研究的一个整体性主题,既反映了当代犹太史研究受到西方史学深刻影响的学术境遇,又吸纳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相关研究成果于2014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受到学界的较高评价。

国内学者对犹太史的关注由来已久。民国时期张天福编著的《希伯来法系之研究》,借鉴美国学者约翰·享利·威格摩尔的做法,将古代犹太人的法系分摩西法典时期、古典时期等五个时期,介绍了该法系的主要内容,对其司法制度也有所研究。近年来,王立新著的《古代以色列历史文献、历史框架、历史观念研究》,综合运用语言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古代犹太人的历史观念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朱维之主编的《希伯来文化》,主要介绍了希伯来的民俗、律法、神话、宗教、先知书、史学、诗歌、小说以及艺术等。姜岳斌、刘程著的《古希伯来美学》,从分析希伯来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入手,观察他们文学作品和艺术成就的审美意识,通过考察该民族的宗教意识、宗教观念对审美活动的影响,探索了古希伯来人的美学思想。在上述研究中,中国学者对于古希伯来的研究主要涉及文化艺术方面,而对希伯来人政治传统与国家形态的研究鲜有涉猎;而在一些区域史,如中东史的研究中,虽涉及希伯来王国的历史,但对其社会结构、权力体制和政治理念等问题的研究尚未深入展开;对于犹太传统中的集体记忆、犹太历史观念的现代演进等问题,在研究中基本上没有涉及。《犹太史研究新维度》作为近期国内不多的关于犹太史的专题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研究中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中,“犹太历史观念强化了犹太人的存在感和命运意识,与犹太人所经历的文化适应、宗教改革和社会改良密切结合在一起,成为维系犹太认同的重要方面”[1],也就是说,作为犹太社会的现代转型的重要思想先导,犹太历史观念的兴起与演进在以色列这一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犹太人是一个高度重视集体记忆的民族,犹太人的存在与延续在于他们“忠于一部圣书,一种共同的宗教信仰,一种生活方式”[2],更在于他们对一部神圣历史的记忆。在犹太人维持和延续自己民族身份的过程中,集体记忆起着无法忽视的重要作用。《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立足于学术创新,从国家形态、历史观念、集体记忆等方面考察犹太史的演进历程与表象特征,从历史学的角度来审视犹太认同与犹太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政治内涵,无疑有助于深化我国对犹太学的研究。本书既反映了犹太学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也拓展了当前犹太史的研究空间。

宗教意识与历史观念之间具有交错相应的独特意蕴。近代犹太知识精英尤其关注犹太教的历史,对它的勾勒具有浓厚的哲学倾向。他们有着要打破犹太教神学历史观的束缚,用自然宗教的理性去改造犹太教的强烈企图。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至少不是单纯的自然神论。一位正统的犹太人就必须归属到作为一种真正信仰的犹太宗教中去。近代宗教不仅与理性相联系,而且与宗教及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实证性因素相联系。近代犹太学者的历史主义思想、犹太教科学观念把历史哲学观念和历史实证主义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并适应了宗教改革的需要,进而系统地构建了改革派的犹太教理论。现代犹太历史观念强调对犹太教和犹太人的世俗、历史的理解,鼓励宗教与世俗的互动与融合,增强了犹太人对现代世界的适应能力,也提升了犹太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犹太史研究新维度》试图从宗教教义中探究现代犹太学术的思想渊源,寻找现代犹太民族认同与宗教教义之间的契合点,分析政治传统、身份认同、历史观念与犹太历史的演进之间的紧密关联,进而折射出传统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之间纷繁复杂的历史面相。

希伯来人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传统是近代欧美西方价值观念、政治思想的源头之一。《希伯来圣经》作为犹太教的启示性经典文献,蕴含着一些法治精神。传统的犹太社会是一个以《圣经·旧约》为核心的社会,在这一法度面前人人平等。西方民主意识萌发与伸张的前提之一,是希伯来人对《圣经·旧约》法度的绝对尊崇。“犹太教在其最深层确实孕育着民主理想,虽然这种理想受到各历史事件的制约,但它按照本身的意愿永久珍藏着真谛”[3]。在大流散时期,犹太人竭力保存意志的火种,通过社会精英的奋斗而传承民族的智慧,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与追求仍然是犹太文化传统的核心内容[4]。自古以来,犹太人就极力否定特权,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蔑视权威、追求平等是犹太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犹太史研究新维度》着眼于《圣经》的语境和神权历史观,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古希伯来人的政治理念,诠释了古希伯来人的政治传统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建构中被吸纳、借鉴与改造为西方文明因子的具体路径,为人们了解西方文明的早期成因、西方价值理念的源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本书研究了希伯来人的早期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强调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希伯來社会转向君主制,但由于神权历史观的影响,希伯来人与外邦在君主制形态上存在显著的不同;考察了希伯来王国的政治体制,指出由于希伯来王权受到宗教等领域的制约,希伯来王国神权支配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限君主制”,王权受到神权和律法的双重限制;分析了散居时代犹太人的政治权威观,探讨了流散犹太人与所在国政治权威之间的关系,指出犹太政治主权意识在流散的过程中非但没有消失,反而以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梳理了近代早期政治希伯来主义的理论内涵及其兴衰,指出当时基督教思想家为了创造反王权理论而构想出完美的希伯来政体,进而揭示出希伯来传统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历史贡献及其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中的独特作用。本书通过探讨西方政治思想的希伯来源头,得出一个结论:西方近代主张共和制的思想家把希伯来的政治因素作为赋予正在形成中的共和观念合法性与增强其权威性的重要手段,希伯来的政治思想成为塑造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关键因素。这一结论既回答了犹太人在政治制度与精神理念层面对西方文明的贡献,也衡量了西方政治文明在形成过程中所吸收和借鉴希伯来政治传统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书观照了犹太启蒙运动和现代犹太历史意识出现的过程,指出致力于改变宗教性传统生活的犹太启蒙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犹太知识阶层的历史观;探讨了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犹太人重新发现自身民族传统中的影响,指出近代犹太人在世俗历史教育的影响下逐渐重视人性教育和历史研究,从而为犹太教的科学研究准备了条件;分析了德国历史主义对犹太人的影响以及由此出现的犹太历史主义,指出犹太知识精英在德国思想家及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开始重构犹太历史体系;论述了近代犹太教改革运动与犹太历史观念的关联,指出后解放时代的犹太知识精英塑造的现代犹太历史意识为犹太教改革运动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本书通过研究近代以来犹太史学观念的兴起与发展,得出一个结论:受主流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近现代犹太历史观念逐渐形成并发展,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是犹太人不断反思自身历史命运并努力为之奋斗的结果。这一结论解释了启蒙时期犹太人突然兴起犹太史学的原因、犹太史学观念在犹太思想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中产生的途径与方式、犹太史学在犹太社会转型中的作用等一系列困扰犹太史研究者的学术疑难。

本书探究了当代以色列运用民族集体记忆构建国家的进程;分析了集体记忆对于犹太民族维持与延续身份认同的重要作用;研究了犹太复国主义对于历史资源的政治运用,特别是民族历史资源被用来再造民族身份和创建现代国家的方式;分析了在以色列建国之后犹太复国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所遭受的包括多元文化主义在内的一系列挑战。本书通过探究当代以色列在国家构建的进程中对于民族集体记忆的运用,得出一个结论:多元文化主义促使犹太民族的集体记忆碎片化,瓦解着以色列的集体主义精神;客观上也推进了以色列社会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大了以色列社会的开放程度。这一结论解释了19世纪末以来的犹太人运用集体记忆、发掘历史资源来建构现代犹太民族国家的途径与方式,阐明了在以色列国内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的形塑之间存在的“迷思”与张力,也为中国人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些启示。

本书在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犹太政治传统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强调该传统浓缩了不少现代人所追求的思想观念且对现代西方政治文明的形成做出了不容低估的贡献;研究了犹太人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际遇时以独特的历史意识来看待民族历史、抉择现实命运的族群认同;探讨了犹太人怎样从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挖掘出某些历史元素,在赋予其当下意义的基础上将其诠释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集体记忆,进而使之成为建构民族国家的精神动力。本书的相关成果体现了犹太历史研究的新维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世界史学科中的犹太史研究,特别是犹太史前沿领域的研究。

历史观念的提出与发展在西方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哲学家到基督教神学都专注于对历史的认识与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历史研究在不断澄清问题的基础上又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呈现出阶梯状的演进历程。在很大程度上说,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人们围绕马克思哲学所开展的争论,都不是对于原理的争论,而是关于历史观念的争论,因此,历史观念是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去研究的课题。“历史之根是现代民族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人们通过对‘过去进行选择、重组、诠释,可以为当前群体创造共同身份与认同的努力提供一种悠久的传统。”[1]本书的相关研究倾向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研究范式,通过“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说明近代以来犹太民族历史观念的一些原则,适应了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的需要。

本书认为,现代犹太历史意识的形成为现代犹太民族认同的塑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换言之,犹太人所共有的历史意识被充分地挖掘、放大与利用,借助于集体记忆的形式成为建构与塑造现代民族国家这个新型政治认同的重要资源。本书的相关成果既反映出犹太民族历史学者的社会情怀与忧患意识,又让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史学研究那种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学科使命。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以色列在建国后的史学研究仍然是牵动这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敏感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一些重要历史人物,不断被重新诠释与进行当下的翻译”[5],一批批以色列历史学家被推到了国家政治的浪尖风口,他们被反对者斥为“新殖民主义的喉舌”,被支持者誉为“民族精神的卫士”。一个不敬重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出息的;一个不公正客观对待自己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固然重要;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同样重要。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党史研究时,深刻地指出“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6]。

本书着眼于史学研究的新维度,立意于精神要素与思想观念源于历史、塑造历史又超越历史的客观规律的彰显,拓展了当前犹太史的研究空间,讴歌了历史学者的社会情怀与忧患意识,弘扬了史学研究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学科使命,是中国学者近期对犹太史研究的一项跨学科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倩红,胡浩,艾仁贵.犹太史研究新维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33.

[2][以]阿巴·埃班.犹太史[M].阎瑞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220.

[3][美]路易斯·芬克尔斯坦.犹太人与世界文化[M].林太,张毛毛,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250.

[4]张倩红. 文化:为何犹太人与众不同[EB/OL].http://www.liuwang.cn/ArticlePrint.aspx?DetailID=479769.

[5]微言.如何从历史事件中掘金[J].出版广角,2011(10).

[6]习近平. 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08).

猜你喜欢
希伯来犹太犹太人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美国犹太文学“第三代”现象研究——犹太叙事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自尊
中国、古希腊与希伯来文明关于人类起源神话的不同象征隐喻研究
美德不是装饰品
凄美的田园牧歌:《路得记》的文学特征
丘吉尔送礼
英国社会是如何对待犹太人的(1066-1656年)
犹太人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