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题材电影传播过程中的环境忧患意识

2017-04-22 08:11张瑞坤河套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名作欣赏 2017年12期
关键词:蒙古族题材草原

⊙张瑞坤[河套学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蒙古题材电影传播过程中的环境忧患意识

⊙张瑞坤
[河套学院, 内蒙古 巴彦淖尔 015000]

蒙古题材电影中多以草原为画面背景。美丽的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活在这里,草原是蒙古族人民表达“忧患”意识的重要元素。“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它源于生命有限、生存艰难与个体、民族、国家要生存、发展与延续的矛盾。环境之忧、生存之忧和发展之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一切在蒙古族题材的电影中都有明显的呈现。

蒙古族 电影传播 忧患意识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说:“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它是电影的原材料。”电影作为一个比较直观的交流手段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克服语言文字等障碍,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塑造良好的民族形象,使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交流。蒙古族题材电影作为传播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少数民族的形象塑造和文化传播之中,一望无际的草原、桀骜不驯的英雄、多情刚烈的女子、驰骋边疆的骏马、音色悠扬的马头琴等已经成为蒙古族程式化的传播形象。蒙古族题材的电影,由最初的单一题材变得越来越立体化和多样化,而其中所贯穿的环境忧患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突出。

一、蒙古题材电影中环境忧患意识的渊源

忧患,即忧虑,担心。《淮南子·精神训》:“是故忧患不能入也,而邪气不能袭。”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它源于生命有限、生存艰难与个体、民族、国家要生存、发展与延续的矛盾。环境之忧、生存之忧和发展之忧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一切在蒙古题材的电影中都有明显的显现。环境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南极越来越大的臭氧洞的出现,撒哈拉大沙漠的肆虐扩展,印度洋海啸的爆发,厄尔尼诺现象的频繁发生,赤潮的不断扩大……在国内,保护三江源,保护母亲河,制止水污染,严禁过度开发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切都说明一个问题:今天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毫无节制地开发、征服自然,在获得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却又使自然界遭到严重破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顾名思义,乃人类的生存空间,它包括山川河流、草原森林、蓝天大地、日月空气、飞鸟走兽等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生产与非生产要素。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生产与生活的生命链,这一链条上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安定。

特别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地区,环境问题尤为重要。他们多生活在我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而寒冷,多风沙、旱灾与雪灾。虽有广阔的草原赖以生存,但草原的载畜量与其自身的恢复能力又各不相同,相比较发达的农耕文化区,其生态环境还是相当脆弱的,且里面还有许多荒漠、戈壁。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过度的垦牧,草原的面积不断退化。

恩格斯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蒙古族人民所居住的地方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他们很早就有深刻的环境忧患意识,如著名英雄史诗《江格尔》的主题之一表现了英雄的无所畏惧,但在与强大的自然搏斗时却壮烈牺牲,并且在他们的宗教信仰中认为有一个无所不在的“长生天”在主宰着人们,掌握着人们的祸福吉凶、财富命运。这一忧患意识在蒙古族题材的电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如《草原晨曲》《嘎达梅林》《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黑骏马》《小城牧歌》,以及《珠拉的故事》《天上草原》《季风中的马》《长调》《图雅的婚事》《圣地额济纳》《额吉》《成吉思汗的水站》和《尼玛家的女人们》等。纵观这些电影,在环境忧患意识的总前提下,它们分别表现了蒙古族的和谐意识、生存之艰与发展的矛盾。

二、蒙古题材电影中环境忧患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是生存之艰。如《季风中的马》《图雅的婚事》《黑骏马》《长调》等。《季风中的马》中,牧民英吉德玛与儿子呼和看见白马被铁丝绊倒时都难过地哭起来,并合力将白马拯救出来。《黑骏马》讲述了一匹被母马遗弃的小马驹由“奶奶”救活的故事,其中“奶奶”在神志不清醒的时候仍在说的“小黄羊该吃奶了……我用自己的奶喂活的羊羔子今天已经能拴成一排了”等话语,荡气回肠,令人感动至深。《长调》以蒙古音乐为主线贯穿始终,描绘了蒙古牧民为生存而转场的情境。其中苍茫的大地、满天的黄沙、忧愁的少女、无力的老妪、有力的男子、平板车上已逝的骆驼、一株摇摇欲倒的老树,在无边的荒漠中一字排开,渺小而无奈。影片《图雅的婚事》更是将这类题材的电影推向了高潮,该片讲述了图雅为生存而不得不带着已成残疾的丈夫改嫁的故事。影片中,图雅必须每天自己去放牧,还要到六十多里路外的地方去找水,其生活维艰可想而知。最后,当图雅决定改嫁时,背景中已没有了绿油油的大草原,而是沟壑纵横,漫漫黄沙。在近乎写实的推进中,导演留给了人们无限思考的空间:草原上的人们究竟何去何从,谁也没有答案。

二是草原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矛盾。这类电影中时时可以看到现代文明与民族性的冲突: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蒙古族包;一边是大草原,一边是宽阔的柏油路;一边是蒙古长袍,一边是西装革履;一边是奔腾的骏马,一边是轰隆隆的拖拉机……正如《季风中的马》的主演娜仁花所言:“我们要告别过去,面对未来,但未来又将是什么样的呢?”一种迷茫,一种焦虑,一种难以适应的改变道出了原始素朴与现代文明必须调和的呼唤。此类影片主要有《图雅的婚事》《季风中的马》《天边》《珠拉的故事》《索米娅的抉择》《天上草原》等。《珠拉的故事》中,城里人在草原烧野味而引起火灾,却使无辜的嘎拉蹲大狱,让人反思草原保护和现代文明发展的矛盾。《天边》的男主角因一台老式的收音机而离别妻子女儿跑到城里去寻求外面的世界。《季风中的马》讲述了沙进人迁,草原退化,牧民住进城镇的故事。该片流露出了强烈的人文关怀:正值放牧季节,草原却被漫天黄沙所吞噬,蓝天、白云、绿草、羊群早已不见踪影,沙漠化给蒙古族同胞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它背后的反思又振聋发聩,是谁导致今天的灾难,难道社会发展必须以牺牲草原和环境为代价吗?如果这样,那可持续发展还能延续多久?影片《天上草原》从片名就可以看出游牧民族的无奈,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茫茫草原早已成为远景,它只能在梦幻中出现,眼前的腾格里塔拉草原早已沙漠化,变成了荒漠。正如其导演所言:“我们拍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绿色、黄色、白色不同颜色的草原,实际上是拼景拼出来的,是不同季节的几个草原拼接成的一个草原,费了很大的力气。”《索米娅的抉择》中,索米亚为解开父亲留下的黑色图画——那“世界上最美的一块草场”而展开故事情节,到最后答案揭晓,给人的却是无奈的谜底:人类因为种植粮食或开采矿山而破坏草场,使草原沙化,使环境恶化,使草原民族生活维艰,使世界上最美的草场只留在记忆里……

“影视作品首先要给人们以视觉的冲击,它们势必要借助一些影视画面来塑造人物个性、展现人物内心、抒发内心情感等,这些影视画面也成为影视艺术的主要手段。”影视作品还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在蒙古族体裁电影中不仅可以领略到草原人民的豪情壮志,缅怀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更重要的是蒙古族题材电影也肩负着保护环境的责任,用电影这种载体实现着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淮南子》则言:“畋不掩群,不取麝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成功的文化传播有助于树立一个民族的良好形象,蒙古族题材电影发展至今,以其视角一直在诠释着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1]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2]王雄.明代蒙古汉籍史料汇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3.

[3]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

[4][法]丹纳.艺术哲学[M].曹园英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5]赵宁宇.草原上的歌者[J].当代电影,2002(4).

[6]史可扬.影视美学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 者:张瑞坤,河套学院讲师。

编 辑: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

本文系2016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新世纪以来蒙古族题材电影传播现状与对策研究”(NJSY1632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蒙古族题材草原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