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万乘++陈依铭
一、直面采访
1直面采访的采访风格分析
我们通常在电视上所见的就是一对一的直面采访,记者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了解客观情况,收集新闻素材。同时也是最早出现的一种采访方式,是现在新闻采访栏目中记者采用最多的一种采访方式。记者通过在采访的过程中研究对方,揣摩和观察对方一些细微的变化,及时的调整自己,通常在采访的过程中不要在对方没谈完的时候就打断对方,转换话题,也不能任由对方如天马行空的不着边际,以致浪费大量时间。直面采访也有它自己需要实行的原则,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记者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都可能接触到。因为直面采访要求面对面,记者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与对象是平等的。没有谁更强势之说,从实际的个人情况出发,切记反复的套用一种对话形式。直面采访效果如何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主动权,所谓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冷静,机智敏锐的处理,恰如其分地掌握时间等。面对面的采访想掌握主动权,重要的一关是要正确处理研究访问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访问的过程,是相互研究,适应对方,又互相调整的过程。
特定的采访活动可能符合某些采访对象的利益,也不可能符合他们的利益,加之采访对象具有不同的阅历、经济、政治、文化观念,采访情况极为复杂。记者要通过提问全面地掌握需了解的情况,抓住采访过程中可能随时出现的新线索、新问题、做出机敏的回应,不失时机地追问,并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以争取更多的发现。
2案例分析---《面对面》王志的采访风格
王志作为央视的出镜记者,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1994年2月进入央视,但如记者和主持人,于1996年的2月份来到央视新闻评论中心,在新闻调查这档节目中担任出镜记者。2003年1月,在《面对面》栏目中任制片、主持人和记者。在非典期间,《面对面》栏目的记者深入第一线,采访了钟南山、代市长王岐山以及奋战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经过多年的新闻采访工作,专属于他的采访风格也渐渐形成。《面对面》中王志的采访有这么一个特点,他总是会接连提出问题,“接下来呢?”“是这样吗?”“我不相信”这是非常典型的质疑式采访。这几句简单的反问并不是要强势的压迫对方回答问题,只是给予对方思考的时间,采访是一场交流,并非训话和审问,对方没有给出你想要的答案,或者你认为对方没有将全部的新闻素材表达给你,你可以用质疑的方式去引导对方,提醒对方想要更加认真的回答自己的问题,是否有遗漏的答案。这也是身为一名记者去追求真相的态度。王志就是以这种客观真实的态度去面对每一次采访。
采访核心是“要平视采访对象”,“平视该是记者的眼光,应该是观众的眼光。当你面对强者的时候,你要给他压下去,当你面对弱者的时候要给他扶一下。这样才能做到平衡,才能把事情展现的清楚真实。”正是这种“平时采访对象”的新闻采访理念,使王志访谈的节目有了成功的灵魂。他再三的强调自己的原则,要始终能够做到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也别把自己不当回事。王志在采访中就是用透视的目光,把受访者还原到最真实的那一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表达出真实的自己。王志坦言最怕得罪的就是观众。记者主持节目面对被采访者时,代表的不是自己或者一个单纯的栏目,代表的是观众。观众最想知道什么,就问什么。采访者既然来了,就要经得起记者的挑剔,经得起观众的挑剔。观众是最有权利的人。
二、书面采访风格分析
上文说了面对面的采访,可是也有很多情况下,由于时间等原因记者没有办法与对象面对面采访,这种时候通常也就是采用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交流,得到书面的答复。例如大人物的采访,有或者对象身在外地没办法抵达但又必须采访。这种方式虽然没办法得到第一时间的回应和面对面的交流,但是可以让对方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怎么回答,你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资料。这种突破时空的界限的采访,可以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这同样也是书面采访最大的一个优势。但书面采访同样存在缺陷和弊端,书面采访不能保证每次都可以得到答复。所以相比之下直面采访更直接一些。
三、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的风格分析
隐性采访中,记者为了防止暴露自己的身份只能选择偷拍和暗访的形式,之所以这样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阻碍,能够更接近新闻事实。新的技术手段、媒介的竞争都推动了隐性采访的发展,它的存在是推动新闻实务的物质基础,可以相对快的抓到生动有力的新闻。由于条件环境与事件背景不同,在采访过程中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和姓名,对象不知道你的记者身份也不知道你的工作目的。在这样采访形式中,记者如何选取提问方式使得对方不会怀疑自己又能获得自己想得到的素材是很重要的环节。
2隐性采访的案例与启示
隐性采访这一方式在西方的新闻史上早就出现了,而在我国却出现较晚。西方著名的一名女记者伊丽莎白曾经化名为内利,扮成一名精神病患者深入医院,了解到了很多精神病院里的内幕,例如虐待精神病等。随后以《疯人院的10天》为题发出了3篇报道,详细完整的报道了该精神病院虐待病人的新闻,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下令进行整改。这次采访也被认为是最早的隐性采访,始于1887年。但同样,隐性采访有一定的危险,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事件都能用的,而且隐性采访的出发点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伊丽莎白乔装打入精神病院揭露虐待内幕,是有利于社会的行动;还有很多隐性采访的实例,例如范长江化装深入也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之上;央视记者暗访药品市场是为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健康。记者采用隐性采访的形式是为了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采访过程中,提问时更要节省时间,抓住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以此深入的提问到有效的信息,不被对方防备和发现,并套出对新闻报道有用的话语。这样才能得到最高效的結果。
综上,好的提问可以积极引导采访对象对新闻事实进行叙述。新闻采访怎么做到灵活的应变,机智的面对采访中的临时状况,都是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去重视的。采访的过程中掌握巧妙的提问语言艺术才能揣摩到对方当时的思想情绪变化,抛开顾虑,才能更好的发问。当采访对象有难言之隐时,记者不能烦躁甚至没有耐心,要加以开导和说服,利用正确的引导来消除采访对象心中的顾虑。只有这样,采访对象才有可能全力配合下去。记者的提问,要能让采访对象迅速理解问题,并迅速做出反应,提供记者所需要的有关心我事实的信息。在采访过程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提问方法,才能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收集到写作所需的高质量素材,达到做好新闻报道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