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途径浅析

2017-04-21 05:30谢亚男王汉杰
福建建筑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脉图书馆建筑

谢亚男 王汉杰

(1.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2.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

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途径浅析

谢亚男1王汉杰2

(1.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2.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

通过研究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创作案例,对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的角度、内容、特点进行研究分析,探讨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表达途径。

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途径

0 引言

20世纪末,高校迎来了扩招的浪潮,随着学生人数大规模增加,多数高校原有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很多高校都在扩建或新建图书馆,一时间各个高校相继拥有了更新、更大的图书馆建筑,但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建筑风格相似、缺乏个性,俨然变成了统一的国际范式。

现如今,随着地方地域风貌构建的呼声越来越大,全国各所高校也都高度重视校园风貌和建筑地域性恢复和构建。图书馆建筑作为学校中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不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及信息传播中心,也是一个地方地域性传承、表达、发展的重要建筑类型之一,其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性和科学性不言而喻。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具有代表性、地域性图书馆建筑创作案例,试图探究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表达途径[1]。

1 案例分析

1.1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书馆

该图书馆的设计中,为了使自然中的山和建筑相和谐,建筑师参考象山山体的尺度来定夺建筑尺度。建筑在空间类型上采用了合院与园林庭院的交融的形式,整个平面呈“回”字型,围绕传统幽静的中心庭院,运用回环、穿插等手法获得丰富的空间效果。建筑形象则取材于江南传统建筑,建筑师对传统建筑语汇进行剥离、抽象之后重新整编和构成,使富有民族特征的建筑符号以全新的形象和姿态出现在建筑的各个角落之中,如图1~图3所示。

建筑形象及其细部的建筑符号取材于中国古典建筑和江南传统地域建筑,但并非只是简单的移植和模仿,而是将传统建筑中具有特色的建筑形式、空间形式及语言,进行提炼和抽象,并运用现代建筑构造和技术手段进行重新演绎,呈现出颇具中国人文精髓的现代建筑空间。

图1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书馆平面

图2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图书馆入口

图3 图书馆外部

1.2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的设计从苏州传统园林设计中汲取了精华,它坐落于山水之间,宁静雅致,是传达山水之情的典例。在图书馆的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苏州传统园林常用的手法:把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将三层的建筑处理为两层的视觉效果,推崇“隐”的建造观点,使得建筑在山水环境之中显得和谐。同时采用建筑主体底部向内收缩的方式,使其与水面中的倒影相呼应,减弱其厚重感的同时又使其灵动起来。主体建筑作为主轴,成为“山” 与“ 水” 之间的纽带,4个散落在周围的小体量盒子式单体与主体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传统造园术的精髓。放置在主入口的雕塑、亭子等建筑小品,使得室内外环境起伏有序,节奏分明,作为过渡性的空间,在空间构图中极为重要,起到了陪衬主体建筑的作用,营造出统一而富有变化空间艺术效果。

苏州园林追求含而不露却富有变化,讲究体现自身的神秘莫测,使人置身扑朔迷离的场景,体验情理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王澍进行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设计时,又重新回到了古典造园的理念,整理山水,退隐建筑。整个建筑质朴谦逊,山水秀外慧中,建筑体量与造型低调含蓄,藏于山中,隐于水边,如图4~图5所示。

图4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外部

图5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入口雕塑

1.3 集美大学陈彦奎图书馆

图书馆采用“穿洋鞋带草帽”的设计手法,很好地把西式建筑和闽南传统建筑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中为主,以西为辅”思想。

陈延奎图书馆的屋顶在闽南传统建筑屋顶——红瓦坡顶的基础上,将建筑符号进行转换,使得建筑屋顶形式简洁明快,更加现代化,同时为了使建筑自然通风采光效果更好,能更好地适应地域气候环境,对大屋顶做了镂空处理。大屋顶下则是西式的屋体,带有花岗岩装饰的西式墙柱面和拱券,给人一种稳重大气、坚固雅致的感觉。建筑的整体造型和细部的处理都注重融入集美大学校园建筑整体氛围,在继承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加入自身理解,进行创新和发展,在于周围建筑相协调的同时,又形成了自身所独有的建筑特点。这种新式的“穿西装,戴斗笠”的建筑风格,也是地域传统建筑与西式建筑相互融合的一种尝试,如图6所示。

图6 集美大学陈彦奎图书馆

1.4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坐落在巨大的中央绿化草坪中心,设计师通过对自然的模仿与抽象相结合,使其以不规则几何形态占据空间,绿色植被将呈斜面的屋顶完全铺满,远远看去,建筑仿佛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生长而出,与周围的环境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给人留下全新、独特的深刻印象。在该图书馆的平面设计中,建筑功能被合理安排在不对称的平面中,各个功能空间相对独立却又联系密切且可统一控制。设计者对顶部采光天窗的窗框“横隐竖不隐”为主要方式,不规律的划分窗户,使其富有自然脉络感,在天光树影的笼罩下,富有变化的公共空间被隐性的整合,同时立面自由的开窗更使得立面富有变化,生动有趣。建筑设计为强化模拟自然,融入自然的设计理念,在处理图书馆墙体时采用了收分的手法,给人以敦实、力量的感觉,赋予图书馆一种与大地血脉相融,扎根于大地的感觉,渲染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如图7~图8所示。

图7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外部形态

图8 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顶部天窗

欧亚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人、建筑、自然巧妙和充分地联系在一起,以建筑的角度实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设计中以大面积的屋顶绿化与周围环境以令人适宜的坡度相接,两者相互辉映,相互渗透,将原本建筑占有的大片土地中绿地进行了置换和归还,使得原有环境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持续,并重新融入新的生态环境中。这种“生态置换”的设计思维,在现代建筑地域性设计中也是非常值得推广的设计理念。

1.5 汕头大学图书馆

作为新时期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汕头大学图书馆的设计更是需要在地域特色和方面做出探讨和示范。图书馆造型是以存放线装书的书盒为原型的扁平立方体,造型干净利落,优雅舒展,加之建筑周围有大面积的水域衬托,整个设计隐约透露着东方建筑的气质和神韵。建筑外墙赋以土黄色,给人一种植根于大地的感觉。汕大校园内青山绿水、绿树成荫,因此在图书馆设计时,绿色也是一再强调的重点。建筑在顶层特别设计了两个开放露天庭院, 种植大片的翠竹,碧竹四季不凋,清丽俊逸,清气满院,为周围的阅读空间提供了清幽和静谧的环境,竹子是中国文人的象征,用翠竹来比喻读书人纯洁、虚心、有节的性格,设计者回归传统却又别具匠心。

汕头大学图书馆的室内空间古朴雅致,人文气息浓郁,如果说鲜明的现代建筑形象是对地域人文精神的含蓄表达,那其内部空间的营造则直接与地域文脉接轨,以十分直观的手法营造极具东方文人气息的建筑空间,如图9~图10所示。

图9 汕头大学图书馆外部形态

图10 汕头大学图书馆内部空间

综上,不同的地域特色赋予了校园图书馆建筑多元的地域环境特征和文化表达,使其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地进行着继承和创新。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区域文化的重要表达窗口,其在地域性表达方面有着更多的职责,因此,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表达途径,可以更加系统和科学地指导图书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设计[2]。

2 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设计中常用的设计表达途径

2.1 文脉的延续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设计日益简单拷贝,建筑风格与材料也趋于全国化,很大程度是因为在设计时对地域文脉的积极考究严重缺乏。文脉是一种“有关联、有深意、有发展的文化传承关系”,作为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指导着物质创造过程。图书馆建筑作为地域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建筑创新的前提就是保护和维系地域文脉,而不是一味地盲目追求创新。

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把握好地域文脉的本质,从历史、心理、地域文化特色、民俗民风等文化层次地域性进行整体考察和挖掘,通过采取“汲取”“保留”“移植”等方法,从传统地域化的内容与形式中找到亮点元素,作为建筑符号。通过这些特殊的建筑语汇和符号的运用,触发建筑体验者的意识空间中的地域人文精神的共鸣,实现地域文脉的保持和延续。

2.2 与自然和谐共生

建筑依地而生,依人而存,营造适时,据物所成。与自然相融合是建筑微观地域性的一种表达。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交流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文化精神食粮的建筑空间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在资源稀缺的当代,现代建筑强调结合生态建筑的理论和绿色建筑的技术支持进行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并试图以一种柔性的姿态科学地融入建筑新陈代谢系统,真正融入建筑所在的地域自然环境,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2.3 人文情怀的新演绎

在建筑意象物化的过程中,人类情感也渗透到整个建筑实体之中,建筑也因此有了表达情感的特性。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要注重提炼地域人文精神的本质,结合地方风土人情,运用现代建筑语汇,以一种接地气的姿态获得与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最大限度的融合,以此来达到与当地人民的直接性共鸣,实现建筑的归属感。

2.4 时代人文风貌的展现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精神积淀体现,是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外在表征,它必须要彰显出当代高等学校的精神面貌。

建筑的地域性文化的发展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注重地域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空间设计理念和手法的融合,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国内很多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人文风尚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案例都在强调地域文化的同时,注重时代背景下的人文精神表达,以极具现代气息的建筑语汇来表达出地域文明的时代风向标。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建筑地域性表达途径是多元的,而不同层面的地域要素又赋予建筑不同的表达形态。在上述案例中,各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途径不尽相同,但都体现出建筑自身地域性的不同层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趋势不可避免,但是千城一面也不应出现,全国高校校园风貌和建筑的地域性构建,需要深度了解建筑地域性形成的影响因素,挖掘不同地域的文化,研究其地域精神,进而才能选择恰当的表现途径,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灵魂之所在[3]。

[1] 吴良镛.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J].重庆建筑,2009(02).

[2] 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刘亚哲.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An Overview of Means of Expression in Regional Design of University Library

XIEYanan1WANGHanjie2

(1.Gold Mantis School of Architecture,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0;2.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r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0)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perspectives, contents, and features of the regional expressions of library buildings from many domestic university library design cases ,and explores some common means of expression in regional design of university library.

Library;Regionalism of architecture;Means of expression

谢亚男(1992.11- ),女。

E-mail:xiaoxie.me@qq.com

2017-01-04

TU2

A

1004-6135(2017)03-0032-04

猜你喜欢
文脉图书馆建筑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建筑的“芯”
图书馆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