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丙成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要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成功之本,兴趣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着学生学习的一种隐性动力。课堂45分钟是十分宝贵的,教师要在这45分钟内让学生喜欢并且爱上数学这门课程也不容易。因此,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就尤为重要。
一、创设和谐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使学生的充分自由得到发展,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引导、鼓勵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以奇激趣
授课中,我常设计新颖的过渡题,加深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初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如何找中间量是个难题。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题多变的方式让学生找方法、找规律。如:学校买了一张桌子用了27元,还买了几张椅子,共用了30元,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一步计算应用题是学生原有的知识,根据数量关系他们很快解答出来。接着进行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27元,还买了几把椅子,桌子椅子共用了多少钱?大家认为这题不能解答,理由是只知道桌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还不知道,当我补上了“还买了5张椅子,平均每张6元”时,大家讨论开了,有的认为这道题还是不能解答,有的认为可以解答,通过与上题的比较,知道了在椅子价钱不知道的情况下,可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椅子的价钱的道理。而后再变式:学校买了一张桌子,它的价钱比椅子的价钱少3元,椅子用了30元。桌子和椅子共用了多少钱?有了刚才感知,这次讨论的效果好多了,学生不仅会解答,而且能说出理由来,找中间题的难点突破了,并归纳出两步应用题的一般规律。
三、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一般都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学生兴趣都被压抑着,要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条重要的途径是根据教材内容,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习兴趣。
四、设置教学悬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设计或制造悬念,悬念的设计,能引起学生注意,激起学生心中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兴奋状态,从而引发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由我说数让学生判断能否被3整除(从比较小的、学生能一下判断出来的数开始,逐渐增大,以增加学生的判断难度,比如:12,18,30,120,231,321等),然后让学生随便说数(尽量大一点的数),由我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验证,通过验证发现老师的判断都是正确的,这时学生会有疑问:"老师怎么判断的这么快?有巧办法吗?"学生感到迷惑不解,这样便很自然地设置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五、设计层次性的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层次性、多样化的练习,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练习中要采用多样的题型,如计算、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形式要新颖多样,内容要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如“我会算”“我会填”“我会选”“我会解决问题”“请你当小法官”“啄木鸟”“我来当医生”等。练习最好图文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内容要有层次性、有坡度。既有基础性练习,也有实践应用性练习,还应有拓展性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吃得饱”,学有所得,对数学抱有浓厚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不断地尝到学习的甜头而受到鼓舞,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上内容,而且从课堂理论走进生活实际,拓展了课外知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教育体制改革后提出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理论,倡导教育教学要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事物相结合。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实现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找准数学知识和生活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着手来进行数学教学。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多个角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境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小学生数学终身可持续性学习的能力,全面塑造高素质优秀的现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阿不力孜·阿不都卡地尔.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8(01)
[2]吴月红.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9(04)
[3]黄亚建. 在快乐物理课堂中推进有效教学[J].中学物理, 2011(15)
[4]邵强. 兴趣,让数学课堂绽放精彩[J]. 新课程(小学版), 2009(02)
[5]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6]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