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4-21 06:03刘松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小学

刘松林

【摘要】要想使学生拥有良好品德,就应从小学开始教育和培养,因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下面从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的关系入手,探讨提出若干渗透德育的措施,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200-02

对德育的渗透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教材里的大多数内容都涉及优良的民族传统、祖国壮丽的河山以及高贵的道德品质等,学生在学习时耳濡目染,能逐渐提升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所以在渗透德育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在每一门课程中渗透德育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对发展语文课程和德育教育有促进作用。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小学语文不但教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还要求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1]。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在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语文课程要突出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引领作用,而这些内容都是德育的要求,当今社会要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追求爱国主义、创新主义,这些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显著优势。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新课标上都和德育有密切的关系,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必然趋势。

二、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措施

(一)在情境熏陶中渗透德育

德育的渗透不能只依赖课堂的随机应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设计好需要渗透的德育内容,寓情于景就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措施之一,不但能促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将德育无声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在讲解课文《草原》时,不仅要求学生要学习老舍描写风景的手法,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会内蒙古人的好客、豪爽,体味蒙汉一家亲的感情。此时教师就不能在完成教学之后才将德育内容灌输给学生,而要在课前导入环节就有所设计与安排,利用开始上课的前五分钟时间为学生展示一下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以及当地人热情好客的场面。学生在观看小视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仿佛走进了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大好河山、感受蒙汉一家亲的热闹场面,德育也自然而然的渗透到教学之中,以不刻意的、最恰当的手段完成德育渗透目标。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方式,教师可在阅读分析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学生认真阅读并分析课文,该过程就是德育的最佳渗透过程,学生最容易将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出来,不仅会认真读书,还会认真思考德育的目的,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德育的能力[2]。但小学语文教师要正视教学的片面性,它与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是相互冲突的,尽管小学生阅读的能力十分有限,但只要教师能加强指导,他们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在增强是非辨别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增加阅读的收获。如对于课文《我不能失信》,教师在教学中可先指导学生理解主题,思考一下什么是失信,哪些行為是失信于他人的,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失信于他人的行为。经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之后,教师伺机指导学生分析一下不按时交作业算不算失信,这样的行为究竟是对谁失信。通过该阅读教学,学生接收了做人要诚信的德育内容,德育得以成功渗透。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渗透理论,即教师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还可以指向理论,即每一个教学步骤都指向教学结尾时渗透德育,以增强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如在讲解课文《詹天佑》时,教师就可选择渗透理论的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詹天佑,他是中国工程师,他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但他不惧帝国主义的嘲笑,敢于接受艰巨的任务,最终为中国人民争一口气,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自然段时应注重结合具体内容,把握时机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教师在导读第四段有关线路勘测的内容时,则可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学习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困难面前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当讲到第五六自然段隧道开凿、人字形线路设计等内容时,教师则可引导学生对詹天佑卓越的才能、高超的智慧、独特的创举等进行领悟,深刻感受强大的、支配詹天佑行为的动力,即衷心地热爱祖国,这也是学生们刻苦学习、早日成才的强大动力。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能受到教材的局限,因为德育涉及各方面社会生活,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应拓展渠道,让德育能全面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做到生活与课堂、课外与课内等的有机结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组织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外语文活动,在补充课堂教学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情感经验,让德育渗透到课外语文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素质。如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阅读活动,或举办成语接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或成立小组做一做手抄报等,这一系列业余活动都能帮助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并潜移默化受到熏陶,全方位感受祖国精妙的语言文字和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只有使学生将品德内化成情感,小学语文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渗透德育的目标。

三、结语

将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是小学语文教师应尽之责。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渗透德育,利用教材里的教学内容去感化学生,并积极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接受品德教育,从而将德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促进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相霞.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32

[2]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98-99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小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