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元
高中是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重要阶段,是迈向大学,走向象牙塔的必由之路,因此,做好高中学生管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坚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为目标,以学校管理、家庭管理为依托,以学业学习、德育教育为抓手,不断创新方式,强化措施,提高对高中学生的管理水平。
一、突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高中学生有两大特点,一是生理、心理上趋于成人,有自己的想法、观点,有强烈的自尊心,二是学业任务繁重,有时会“应接不暇”。因此,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切不可下“硬性指标”,也不可“顾此失彼”,要围绕教学目标、计划,紧密結合学生实际,努力实现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做好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教师需注重观察、引导、检验、总结等4个环节。一是注重观察,奠定基础。要深入探察学生心里的所思所想,行为的所指所向,准确归纳总结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意见建议,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奠定基础;二是注重引导,打开局面。坚持“心理先行行动为基”原则,加强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引导,做到心理引导及时纠正,行动引导细致深入;三是注重检验,用好评价。检验是考察教育管理是否有效、合适的重要途径,要切实用好“评价”这个检验效果的工具,要建立学生自我评价办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分模块、分层次的检验学生、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及时纠正;四是注重总结,力求实效。要善于总结归纳,摸索规律,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学生的自我约束、管理的情况,确定下一步开展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目标、流程、细节等,研究行之有效办法,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突出重点管理,多方协助
学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学校,学生,家长等管理的综合体。在做好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学校、家庭之间的沟通联系,力求双方达成一个共识,形成一个合力,努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推进。一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主场所,主阵地。学校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具有管理学生作用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等特点。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正确教育、引导学生,使其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实现全面发展。二要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孩子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发挥家庭教育在教育、管理学生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高中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管理,也离不开家庭管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正确看待二者关系,就要搞好协调,统筹兼顾,端平学生管理与家庭管理这“两碗水”。一要坚持教育目标一致性原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以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好,协调好,打好组合拳,重点围绕教育、管理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分解任务,使学生无论在家庭、学校都能受到共同的管理、一致的要求。
二要坚持教育作用互补性原则。做好高中学生的管理,离不开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但“努力”不仅仅体现在目标的一致,共同的要求上,还在于家庭和学校的互相促进,互相依存,这就需要家庭和学校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涉及个别问题具体分析,涉及共性问题共同探讨,使双方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学校应依照教学目标要求,按照教学计划,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要有“量体裁衣”的精神,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问题“对症下药”,使其才能得到培养,特长得到发挥,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家被称为“温暖的港湾”,因此,家庭教育应该侧重于为学生提供温暖的学习环境,要注重在“食”和“住”上下功夫,营造让学生“吃的好”“睡得香”的格局。家庭教育还应努力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重点构建和谐的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能够心情愉悦地投入学习中。
三、突出方式方法,多措并举
一要坚持典型带动。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要善于发掘典型,树立榜样。要树立学生榜样,用学生的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要树立教师榜样,坚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切实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二要坚持兴趣激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发掘学生学习潜能,努力营造学生学习有方法、努力有方向的良好氛围。三要加强心理辅导。要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干预、心理疏导,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四要突出问题导向。要坚持问题导向,在问题中寻突破。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难点问题,分析问题缘由,提出解决方法。通过问题处理,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解决学生身边问题的本领,从而实现学生学知识、教师管理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