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文
【摘要】结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完美的结课艺术会产生“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结束语;知识性;趣味性;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155-01
结课是一种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完美的结课艺术会产生“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都特别讲究恰到好处的结课艺术:或者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者留下悬念,拓展探究;或者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者新旧对比、铺路搭桥……课堂教学结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教学结课的方式很多,以下只是最常见的几种。
一、总结式结课
这种结课方式是教师常用的方法,即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整个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和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先由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总结的方式,视具体情况灵活变化:可以重读课文的重点句、段,强化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并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等。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结课: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带给读者怎样的启示呢?归纳总结:课文写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可以把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二、激励式结课
教师的结课充满激情,且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寄厚望于学生,往往很能打动学生的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就可用这种结课方式。老师:“物候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科学啊!大自然以它生动优美的语言——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向人们倾吐内心深处的秘密。这些秘密带来了农业的大丰收。大自然倾吐的秘密,好像斯芬克斯的谜,只有辛勤的人才能找到谜底。你看,为了能解开这个谜,科学工作者研究了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以高度的热情,严谨的态度,为洞悉大自然的奥秘,付出毕生的精力。我国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84岁临终的前一天,还坚持用颤动的手寫下当天的天气情况,并注上‘局报两个字。多么可贵的科学热情,多么可贵的严谨作风。物候学与我们同学一样,正处在年青时期,风华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为啊!”这样的结课能不让学生热血沸腾吗?
三、拓展式结课
如《我的母亲》的结课: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我相信通过学习本文,会对大家有许多启迪,请以“给家长的一封信”为话题写篇作文。
四、对比式结课
如《散步》的结课:请阅读课后的短文《三代人》,与课文比较,那个故事更感动人?说说理由。说《散步》感动人是因为散步讲的是孝顺第一;说《三代人》更感人是因为三代人说的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通过比较学生让明白《散步》语言朴实但内涵丰富;以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一大主题。
五、巧设悬念式结课
新课结束时,教师给学生布一点“疑云”,设置一些悬念,引而不发,让其独立思考,去化疑释悬。久而久之,会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结课可这样设计:“假如皇帝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他会如何对待两个骗子,如何对待大臣和说真话的小孩?请同学们课后大胆思考,续写一段。”
六、求异创新式结课
一位老师在上《扁鹊见蔡桓公》时,结果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课文学完后,你们能不能换一下角度考虑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评价扁鹊和蔡恒公呢?”问题提后,众多学生发言,有学生讲到:“桓公讳疾忌医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鹊作为医生,规劝病人的力度不够,方法太委婉,没有设法医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讳。”在学生积极的发言中,结束此课。这样的结课方式鼓励学生勇敢地反驳,否定前人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虽然见解幼稚些,但学生求异思维,不盲从,不迷信的独立个性得到培养。
七、歌曲式结课
如《背影》的结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感悟了亲情。让我们在享受亲情的同时,珍惜它,回报它,最后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父亲》再次品味亲情,读懂父爱。
八、震颤式结课
教师在结课时以机言警语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使其情思之弦震颤不已,心潮之澜难以平静,收到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如在《孔乙己》的总结课上,教师问学生:“孔乙己有脚吗?”学生回答:“有啊!”教师又问:“他在离开我们的时候,是用脚走开的吗?”学生肃然回答:“用手。”教师就势总结道;“课讲完了,孔乙己也离我们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脚走开的吗?不!是用手。孔乙己这个备受凌辱、尝尽人间酸甜苦辣的读书人,这个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读书人,由于被打致残,频遭冷遇,只好用一双手走了,悲凄地、艰难地走了,走出了读者的视线,也走出了生活的舞台。”这样的结课多么震颤人心,又是多么令人警省。那股潜入人心的苦涩情味,是对人物的同情?还是对社会的指诉?让人久久难以排解。孔乙己的形象也便走进了学生的心坎,成为学生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这样的结课是画着惊叹号的,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教师运用时要体现出足够的力度才行。
总之,结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采用什么形式,一般要根据讲课的内容,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等合理安排。无论怎样,结课的设计应适时、自然、和谐,既给人以完整的感觉,又留下一种持久而绵长的“回味”,让学生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