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丽萍
【摘要】 数学是一门综合类的学科,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习和研究一切先进技术的必备方法工具。小学数学的学习为以后更高深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在小学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本文介绍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以及要养成哪些良好学习习惯和养成方法。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8-0098-01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明确指出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要素。所以,从小学开始,老师就要注重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
一、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的意义
习惯是一种能够主宰人的巨大的力量,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良好的习惯往往是成功的前提。
1.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一切教育可以归结为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习惯一旦养成,将会被长时间的坚持下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成绩的好坏,往往不是由一个人的智商、理解能力的高低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这个人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一个人的学习有利,而且对于一个人今后的道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且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正是这个人坚韧意志的体现。
2.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害处
不良的学习习惯害处极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绩。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存在不良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做题时,看题目走马观花,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就开始做题,题目做错了后,也不进行改正或者是只做简单纠正,不去探究出错的原因。很多小学生意识不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传播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二、养成良好数学习惯从低年级做起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各门课程的有效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为学生以后的道路提供严谨的治学精神。因此,老师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進行反思,去其糟粕,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同学们勤学好问。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可以获得解释,老师也通过学生提出的知识了解学生们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要帮助孩子们做到不要害怕犯错误,有疑问及时提出。学生们产生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动脑和思考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错误的本质,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在教授一二年级的学生时,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可以使用形象的语言或者讲故事的形式,使他们了解其中的道理,然后举一反三,帮助他们掌握这一类的知识。一二年级的学生,对一切为题充满了好奇心,提出的问题经常让人匪夷所思,一些问题老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学生的提问不仅自己增长了知识,也要求老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
2.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是一门充满了逻辑思维的学科,这就要求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天性活泼,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基于这一特点,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比如:小明有五本数学书、三本故事书,小华有两本数学书、四本故事书,小明将一本数学书借给了小华,小明借了小华一本故事书,问:小华、小明各有多少本故事书和数学书?学生先独立的进行思考,与大家分享思考的过程,老师再进行点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养成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且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不强,如果不及时进行复习,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很容易就会遗忘,不预习新的课程,可能在老师讲解新知识时,不能整体的理解、把握课程。老师在上课时,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预习和复习。比如:小学二年级学习乘法,在学习乘法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加入加减法运算,帮助学生复习之前的知识;也可以进行扩展,进行乘法学习时,扩展一些除法的内容,新的内容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以后的除法学习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大胆发言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但是,在如今的小学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们都面面相觑,只有极少的同学敢于发言,大多数学生唯恐老师提问自己。有的学生被提问时,紧张的说不出完整的句子来。这样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言的能力,在上课时,多对同学进行提问,锻炼他们。比如: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由简到难,逐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我在课堂提问时,初阶段提问一些课本上就有答案的问题或者十分简单的问题,慢慢地增加问题的难度,再多鼓励他们,“你真棒”“你的回答很好,声音再大点就更好了”。让学生在老师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是很棒的,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5.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小学生中做事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人很多,无论是学习数学知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做到细心,只有细心,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完善。数学是一门精细的学科,一个小数点就会引起巨大的失误。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好动,对一件事缺乏耐心,做完题也不细心检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耐心,用恒心、耐心去教育孩子们,要进行长时间的教育,帮助他们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三、总结
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小学阶段是人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老师在学习中,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光武.浅析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121-121
[2]温丽丽.好习惯,益终生——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东方教育,2015,(10):319
[3]张海平.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漫谈[J].未来英才,2015,(12):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