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之我见

2017-04-21 15:09张红梅
甘肃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因材施教高效课堂

张红梅

【关键词】 高效课堂;转变观念;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学习氛

围;创新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6—0083—01

“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负效而言的,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得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的课堂。高效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进而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的现象。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通过声、光、色、形,将教学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生动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导入环节时,更容易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再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要真正了解学生,必须走到学生的心里去”,要和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了解学生固有的知识基础,不能过高估计他们的水平。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一定要心中有学生,要承认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不应对学生抱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把学生定型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欲望,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小学语文课文绝大部分是情文并茂的美文,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舒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因此,教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進入深层次的学习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强化学生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向学生传输教学知识只是一个十分肤浅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多向学生传输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切实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一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小组学生进行讨论,找到问题,教师汇总问题,对突出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提出文章中几种不同颜色雨的作用,共同探究问题的答案,深入理解文章,最后教师再做总结。

五、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因材施教高效课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