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应融入教育学的人文精神

2017-04-21 14:53郜雅杰
教育界·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教育学高职教育人文精神

郜雅杰

【摘要】现代高职教育,一方面具有注重学生专业培养的专业性,另一方面也具有过度遵循“就业为导向”原则的功利性。高职教育需要正视人文教育效用,并于实际教学中有效注入人文精神。文章阐述了职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进而透析了人文精神对高职教育的指导性意义,最终落实人文精神之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学

一、“就业为导向”的片面教学观念

高职教育注重培育专业性人才,注重引导学生就业,注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然而现代高职教育中存在“就业导向”思想严重,教学实际趋于功利化,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术氛围淡化,教学实际机械刻板等现象。如此教学模式,严重抹杀了学生主体观念,阻碍了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为,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准确认识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进入岗位之后,其工作激情、效率自然都相对弱化。此外,单一机械的工作模式也会使之丧失思辨能力,导致其无法认清自身的社會责任。究其根本,在于“就业为导向”的单一教学模式挤压了人文教育空间,导致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从而致使学生思辨能力弱化,精神世界空虚,无法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功利教育侵蚀人文精神

现代高职教育目的性、功利性较强,教学评价功利化,将学生就业情况作为教学质量最为重要的标准,而人文教育却备受漠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工作缺失。诚然,现代高职教学中,为确保学生拥有较好的就业前景,诸多院校都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学生考证、考级等事项提出了较高要求,上到学校主要领导下到各个班级辅导员,都在不同程度向学生施压以促使其积极考证、考级,并且为对学生考试保驾护航。诸多院校甚至不惜牺牲人文基础课程而加强专业课程安排。然而如此教学现状,严重削弱了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探索及汲取心理,长此以往便造成了高职院校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

(二)扩招工作使生源质量下滑,阻碍人文精神的建设发展

不可否认,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越演越烈,在政策刺激下及高职院校发展需求双重因素影响下,诸多高职院校纷纷踏入扩招之路。然而根据目前成效来看,随着扩招政策的深化发展,我国每年高职新生总数呈不断上升态势,学生逐渐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鉴于此,院校为获取生源甚至不惜降低招生标准。据有关报告,高职院校录取率近年来稳定于75%左右并有逐年上升之势。可以想见如此招生策略,必然会导致院校生源质量下滑。而生源质量的下滑必然会影响教学风气,会造成课堂纪律松散、厌学逃课现象增加等。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之中,我们应该加强人文教育,促使人文精神回归,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助益高职教育实效性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指导作用

人文精神主要指重视人和人的价值的思想态度,注重人的尊严、价值、道德观念和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等。人文精神在当前的高职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的高职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育,忽视了人文精神对于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性。当前人文精神对于高职院校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精神关注个体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也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当代高职教育中,“就业导向” 功利思想漠视学生主体性发挥,忽略学生个人成长。然而在人文精神视角下,学生的主体性将得到尊重,其个人成长也将得到关注。此外,人文精神也关注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这是给予学生重要的导向的有效形式,是促使学生矫治个人问题的高效措施,是佐助学生建构科学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体系的必要助力。由此可见,高职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成长,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建构良好的人文风气,全面提升校园形象,提高院校影响力。

(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培育,而且有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诚然,身处高职功利教育“泥沼”之中,部分教师的精神世界也逐渐空虚化,其人文建筑也逐渐坍塌;部分教师故步自封,不思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在教育工作中自由散漫,不思进取,大大降低了教学实效。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精神宣传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同时也有益于教师主体。在高校教育中注重人文精神宣传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及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促进教师对学生主体成长的关注。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教师特别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对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中加强人文精神建设的策略

(一)全面建设校园文化,带动校园人文精神建设

做好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建设,一方面需要优质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需要校园文化的助力。因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为了保证人文精神建设的实效,应该从整体视角看待二者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为人文精神建设提供了优良的环境,对学生自我认识有着关键性作用,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由此可见,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物质环境都对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总而言之,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做好特色文化建设,增强高职学生人文教育实效性。

其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为了契合高职人文教育,各个院校都应该做好物质文化建设,譬如在校园内建设人文教育长廊,以版画及语录等形式展示人文理念及思想。

其二,做好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包含院校的办学理念、精神追求等内容,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准绳。由此观之,做好精神文化建设对高职人文教育也大有助益。

(二)加强师资建设,深化人文精神建设

纵观当下人文教育体系,教师以及辅导员是一线教职工,诸多高职院校都十分依赖一线教职工的力量,却缺乏对其工作压力的认真审视。从实际上看,高职院校教师以及辅导员人数相对较少,在人文教育中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凭借微薄之力想做好人文精神建设工作存在局限性,其实效性也必然较低。因此,为有效建设高职院校人文精神体系,首先就应该加强人文教育体系人力资源建设。

各个院校党政领导应审视并认同人文精神的关键作用,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从人文教育工作体系中的选拔、培育、管理机制改革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以吸纳优秀教职人员,并激发其工作热情,从而提高人文教育效率。要想见到成效,就需校方党政领导采取积极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建构保障机制。首先,在人才遴选上,要尊重客觀事实并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为优秀人才选拔奠定基础。其次,在人才培育上,需采取定期培养与不定期培养相结合,专业培养与综合培养融合等有效措施,以全面提升人文教职员工综合素质。再次,在人才管理上,应加大资金投入,壮大师资队伍。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奖励积极优秀人员,惩戒散漫落后人员,以此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人文精神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而学生个体成长需其自我意识推动。一言以蔽之,为深化高校人文精神建设的实效,就应加强高职学生职业个性心理体系建设。首先需要对学生专业及有关就业岗位职业特点进行分析,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契合该职业的气质、性格、能力等,应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同时也反省自身的不足,并集合职业要求,有针对性地自我改进,自我提升,全面构建职业个性心理结构,以提升职业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教育中功利性思想较为严重。在此情况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高职院校整体缺乏人文精神输入,从而导致教学机械刻板,无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为提高高职教学实效,就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人文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孟银平.人文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09,5(12):75-76.

[3]肖箫.论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建设[J].考试周刊,2012(58):149.

[3]赵树忠.谈高职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4(04):53-55,66.

猜你喜欢
教育学高职教育人文精神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