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冰
摘 要 本文根据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观点,并提出数字化建设面临的现状问题,并说明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措施,供高校借鉴。
关键词 图书馆;数字化;数字资源;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0-0046-02
当今时代是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工具,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并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如何完美实现转型是摆在眼前亟须解决的课题。本文在对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现状下,进一步探讨今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途径,并探讨相关有效性措施。
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与特点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该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数字化图书馆的特点主要有:一是资源共享化。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不仅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也要满足教师的教学研究需要,要实现快捷查阅,因此数字化图书馆要不断拓展更新知识资源,确保能够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二是传递载体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不仅靠纸质资源,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传递。三是资源数字化。数字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各种形式的信息通过数字信息的方式转化。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借阅、索引数字化,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可忽略。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硬件与软件设备落后。其次,是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数字化图书馆如果缺乏合理的协调规划,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特点,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在此,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大多是随波逐流,未真正从内而外地形成数字化管理,缺乏专业高素质技术性人才和管理人员也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2 发展数字化图书馆的举措
2.1 注重数据库的建设和数字化资源的完善
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数字化资源,那么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也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数字化资源指的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馆藏资源数字化,即将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馆藏资源通过数字资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和教师,实现目录检索、主题检索和全文检索,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社会资源馆藏化,即不仅要满足于已有的数字资源,还应根据本校实际,搜集更多能被利用的社会资源,还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学术期刊作数字化技术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搜索引擎,实现网上轻松阅读和下载。
所谓个性数据库,就是立足于学校的特点,如政法类院校要数据库建设中要以政法资源为主,师范类院校以师范类资源为主,并广泛吸纳其他资源,从而形成包括学术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师学术教学成果数据库、院校馆藏书目数据库、学生档案数据库等内容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个性数据库突出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一定是有特色的,有个性的,但是个性数据库很难建立的原因主要有数据收集难、资料整理难、数据库连续性强,正是因为这几个原因,很多高校不愿意涉猎个性数据库这一领域,高校要取得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全面的人才,就要有强大的信息资源。要做好这一点,图书馆必须将收集普通出版与收集本校各种信息资料相结合,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个性数据库。
2.2 改善硬件条件
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硬件先行,硬件设备建设要具有前瞻性,既要满足当前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又要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考虑到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容量,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访问馆藏资源、网上资源的需求。因此在选择技术应用产品的时候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充分考虑到系统灵活性的同时,要避免单点故障,以保证系统的可靠和数据的安全,且便于维护。
2.2.1 加强多媒体阅览室服务器和客户端建设
运行数字图书馆的软件系统、检索数字资源和支持各项辅助功能。这台服务器主要承担数字资源数据检索、查询任务,因此所承受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除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外它还必须具有通畅的I/O通道和磁盘子系统。所有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的计算机都可以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客户端,通过服务器提供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来浏览图书等信息。由于系统采用B/S结构,所以对客户端的计算机要求非常低,普通个人PC机都可以正常使用。
2.2.2 建设高性能的网络系统
目前,各地高校相继建设校园局域网,建议网络主干采用千兆以太网,同时配备高速以太模块为主干的交换机和交换集成器,能基本满足日后数字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容量 之需。
2.2.3 书厅电子化建设
除了通过网络和客户端进行学校馆藏资源的共享,还应加强借书厅、阅览室的数字化建设。以往单一的印刷型载体书厅难以满足读者需要,如果书厅配备一定数量的联网工作客户端,那么书厅便兼顾纸质图书借阅和电子图书阅览的双重功能,实现印刷型、电子型文献资源的共享和综合查阅,使读者在同一时间点便可以通过媒体网络获取最多的电子资源,满足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2.3 提高现代馆员的素质和能力
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中,硬件设备基础是重要因素之一,但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取决于图书馆员的素质,能否将这些设备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为读者服务。传统图书馆对馆员的素质要求主要是以图书理论的掌握熟练程度和对书目存放位置的熟悉程度为主,而数字化图书馆里的馆员不仅仅只是以前单纯的“借借还还”,需要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以及熟悉操作某些数字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理者、信息分析者、信息提供和传播者、信息导航者,因此对馆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要求,将传统图书馆的“人书结合”模式转换位“人机结合”模式,通过两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首先是更新知识结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图书馆学知识基础,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并应涉猎知识产权保护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相关知识,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获取知识和提供服务。目前,仍有许多高校的图书馆仍然禁锢在传统的馆藏借阅模式中,很多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低、非图书馆专业毕业,因此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弊端,要注重对现有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熟悉现代网络技术,使其紧跟时代展的步伐。其次,要改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读者处于劣势地位,要主动到图书馆内搜集资源,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无疑为读者搜索资源提供了便利,这也要求图书馆工作者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从而实现现代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价值。
3 结论
高校數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既要注重资源建设、硬件建设和管理者素质的培养,又要量力而行,因“校”制宜,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现实情况,不应搞“面子工程”,要以突出数字化资源的特色为主,科学规划、准确定位、特色鲜明、逐步推进。量力而行,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硬件条件,在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中发挥的效能达到最大化,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柴荣.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J].大众科技,2010(7):208.
[2]卢险峰.加强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简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79-81.
[3]孙济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定位和体系[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1(2):16-18.
[4]孙瑞华.谈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和功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1(3):40-41.
[5]韩克勤.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数字图书馆的到来[J].图书馆建设,2001(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