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的退位与夺权

2017-04-21 11:29康昊
幸福·悦读 2017年4期
关键词:皇位幕府亲王

康昊

近来,日本天皇因传闻表露出提前退位的意图,而在日本岛内引起轩然大波。日本天皇现在仅仅是国家象征,已不再具有实际干预政治的能力。然而在日本的历史上,天皇的退位、皇位的交替所伴随着的政治权力斗争却是十分激烈的。譬如花园天皇(1297-1348)的退位,就是日本历史上较为有名的政治事件。这一事件因为日本福冈大学教授森茂晓的详细考证,真相已渐渐浮出水面。

皇统的分裂:轮番做天皇

在平安时代后期的日本,天皇退位之后成为上皇,或称为“院”,这位“院”又有一个称号叫“治天之君”,是真正意义上的天皇家的大家长,也是国家的领导者。镰仓时代后期的后嵯峨天皇以后,他的两个儿子后深草天皇、龟山天皇相继执政,于是皇统也就发生分裂,后深草天皇一支为持明院统,龟山天皇一支为大觉寺统。前者以其住所而得名,后者以龟山天皇的儿子,后宇多天皇所创建的大觉寺而得名。两支皇统一度交替继承皇位,因而可能同一时期有好几位“院”,但只有其中一位是真正的“治天之君”,即真正的掌权者。

文保元年(1317年),天皇是持明院统的花园天皇,他的父亲伏见上皇健在,但实际上的“治天之君”是花园天皇的哥哥,已经退位的后伏见上皇。与此同时,还有一位来自另一支皇统大觉寺统的后宇多上皇健在。这位后宇多上皇在爱子后二条天皇早逝之后,仍然一直窥伺着“治天之君”的位置,并想把自己的儿孙送上皇位。

这一年年初,花园天皇已经在皇位上待了十年了。或许对中国的君主而言,十年并不算长,也未必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可是对于已经习惯两皇统交替掌权的“在野党”后宇多上皇而言,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花园天皇从皇位上拉下来。这位后宇多上皇当时已经出家,并受了密教的传法灌顶,是一名合格的密教修行僧(因而称呼其为后宇多法皇更为贴切,本文为叙述方便统一称上皇)。但是他对政治权力的渴望并没有因入了佛门而改变——此前的诸位上皇们也大多如此。

后宇多上皇的愿望是让他的爱子后二条天皇年幼的孩子,即邦省亲王继承皇位。但是邦省亲王过于年幼,又体弱多病,因此折中的方案是把后二条天皇的弟弟尊治亲王推上皇位,做一个过渡,再把皇位传给邦省亲王。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过渡者”总不会只安于做一个过渡者。

1317年的四月七日,镰仓幕府的使节上京,来到朝廷重臣西园寺实兼的家中。西园寺实兼世袭了关东申次,这是一个要职,扮演着沟通镰仓幕府与朝廷的角色。幕府使节拜访西园寺实兼的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花园天皇那里,他得知,镰仓幕府或许是在和西园寺实兼以及后宇多上皇商量着退位和拥立新皇的事情。虽说皇位的转移,说到底是天皇家的家事,但是镰仓时代中期以后,在皇位继承上幕府有着巨大的发言权。基本上天皇家所决定的人选,若不得到幕府的同意,那是通不过的。因此后宇多上皇很早就与镰仓幕府拉好了关系。

后宇多上皇一方的方案是先把皇位交给尊治亲王,然后邦省亲王即位,最后再看时机把皇位传给后伏见天皇的儿子量仁亲王(也就是花园天皇的侄子)。这一方案迅速遭到了持明院统(伏见上皇、后伏见上皇、花园天皇)一方的反对。最后无果而终,幕府的使节仅仅待了一个多月就回了镰仓,事情算是搁置了。

后宇多上皇再次上台

然而事情最终又起了变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持明院统一方的支柱,花园天皇与后伏见上皇的父亲,53岁的伏见天皇在九月三日突然撒手人寰。于是后宇多上皇当即抓住了这一机会,第二年初,他就给花园天皇施加压力。这时花园天皇22岁,哥哥后伏见上皇31岁,而后宇多上皇52岁,在政治经验和阅历方面,花园天皇哥俩完全不是后宇多上皇的对手。后宇多上皇在伏见上皇死后就恢复了与镰仓幕府的秘密交涉,再一次向镰仓幕府派出使节,确保幕府方面的支持。使节在文保二年(1319年)的二月十二日返回京都,带来了顺利的消息。

二月十五日,后宇多上皇开始着手准备即位各项礼仪。二十日,镰仓幕府驻京办“六波罗”的使者去了西园寺实兼的宅邸,再次传达幕府方面的意见。这一事件中,西园寺实兼这位与幕府关系密切的重臣自始至终都坚持站在后宇多上皇一边,镰仓幕府更是如此,在各方势力的支持下,后宇多上皇处于完全有利的位置。

二十一日以后,后宇多上皇与诸多重臣,以及东宫储君尊治亲王商谈。之后,后宇多上皇连自己执政的房子都选好了,他甚至心急地想在尊治亲王即位的同一天就把爱孙邦省亲王立为储君。到了二月二十六日,事情如期进展,花园天皇退位,尊治亲王正式即位。皇位交替十分顺利,这位尊治亲王,就是后来的后醍醐天皇。而后宇多上皇也再一次坐上了“治天之君”的位置,因为他两个儿子都当了天皇,所以他也两次以上皇的身份作为“治天之君”执政。这在日本历史上是少有的事情。

在皇位交接的过程中,后宇多上皇一方与花园天皇、后伏见上皇一方做了屡次谈判,也基本上达成了约定,即在尊治、邦省亲王继位之后,尽早将皇位传给后伏见上皇的儿子量仁天皇。两支皇统依旧和平共处,交替执政,这一约定也得到了镰仓幕府的认可。

夺权开启的南北朝时代

两年之后,自觉年事已高的后宇多上皇主动交出了权力,让后醍醐天皇(尊治)亲政。三年后这位两度执政的后宇多上皇离开了人世。作为“过渡者”的后醍醐天皇在父亲死后越发感到不安,当时的储君邦省亲王与另一旁在野的花园上皇、量仁亲王也时时刻刻觊觎着皇位。这为皇权埋下了不安定的因素。

正中三年(1326年),自幼体弱多病的东宫储君邦省亲王去世。在幕府的裁定之下,后伏见上皇的儿子量仁亲王按照先前的计划坐上了东宫的位置。后伏见上皇为了博得幕府的支持可谓费尽苦心——他急忙向镰仓派遣使者的事情,被世人讥笑为“赛马”。这样下去,可能没过多久后醍醐天皇这位“过渡者”就会被赶下皇位。但这位已经38岁,对政治正处于迷恋之中的天皇当然不会轻易妥协。

再之后的事情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了。后醍醐天皇最终选择了打倒镰仓幕府,然而并未成功。事情败露之后,后醍醐天皇被幕府抓捕、流放。此事被幕府称为“主上御谋反”--“天皇造反了”。这可是轰动全国的大新闻。后醍醐天皇被镰仓幕府废位,量仁亲王如愿被推上皇位,就是后来的光严天皇。但是没过多久,全国的反幕浪潮就一个接着一个地爆发了。幕府一方的足利高氏(后来的室町幕府创建者)倒戈,攻陷了幕府在京都的据点六波罗,而幕府的总部镰仓,也被叛军攻克。于是,持续了一百多年的镰仓幕府宣告灭亡,镰仓时代正式结束。那位被镰仓幕府扶上台的光严天皇,位子还没有坐多久,就被迫退位,成为上皇,而且没有“治天”之权。后醍醐天皇如愿重返京都,实施亲政。

之后的历史如疾风骤雨一般。后醍醐天皇短暂的“新政”之后,足利高氏(尊氏)舉起反旗,于是后醍醐天皇不得已逃出京都,后来在奈良南面的吉野山落脚。此后经过两方势力的多次拉锯战,足利尊氏一方占据了京都,并把那位已经下野的光严上皇又拉了出来,请他做了“治天之君”,同时把他弟弟请出来做了天皇。于是,光严上皇与逃到吉野的后醍醐天皇分土而治,在历史上分别被称作“北朝”和“南朝”,双方开启了长时间对峙和战乱的“南北朝时代”。

摘自《周末》

猜你喜欢
皇位幕府亲王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THROUGHOUT THE SPREAD OF NEO-CONFUCIANISM TO SEE JAPANESE’S WISDOM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的招牌
制度: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
英菲利普亲王为车祸伤人道歉
论东汉皇位继承的主要模式
辽朝皇位继承研究
联墨双馨七
A Two-Ocean Mediterran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