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新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感*

2017-04-21 01:44:41刘晓杰王美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儿童期儿童心理新生

刘晓杰 王美萍

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E-mail:1570741580@qq.com △通讯作者 E-mail:meiping76@126.com

医学新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感*

刘晓杰 王美萍△

中国.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E-mail:1570741580@qq.com △通讯作者 E-mail:meiping76@126.com

目的:探讨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医学新生的心理虐待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认知偏差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34名医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男生在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恐吓、干涉、纵容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2.57, 2.04,2.18,2.33;P<0.05);男生认知偏差显著高于女生(t=2.15,P<0.05);本科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t=2.11,2.53;P<0.05)、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均显著高于专科学生(t=2.91,P<0.01)。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各维度(除纵容维度外)和自我价值感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r=-0.147~-0.311, P<0.01),与认知偏差呈显著正相关(r=0.151~0.249,P<0.01)。结论:医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与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存在相关;对于受虐学生,认知偏差程度越严重,其自我价值感越低。

医学新生;儿童期心理虐待;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

流调资料表明,目前儿童期虐待与忽视现象不容忽视,而心理虐待与忽视是儿童虐待与忽视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成分。心理虐待与忽视是对儿童有责任义务、关系密切的人持续、重复的对儿童采用不恰当的行为,如恐吓、贬损、干涉、纵容、情感忽视,这些行为虽不涉及对儿童身体和性的接触,但损害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1-3]。

Beck的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其经验的认知,消极的认知与不合理信念往往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问题。研究发现儿童期受虐者往往有更严重的认知偏差[4],认知偏差是指由于不正确的感知、错误的记忆、有问题的认知信息加工过程等导致的个体在认知上所产生的一切偏差[5]。人们在童年期负性生活事件后会形成负性认知,可能产生消极的自我,而自我价值感是自我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对社会主体以及对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6]。儿童期心理受虐严重的个体,日后的重大生活应激作为诱发因素,激活潜在的负性认知偏差,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和低自我价值感,认为自己是无价值的,严重损害其心理健康。

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是针对儿童的性虐待和身体虐待,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虐待与忽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关于认知偏差的研究多从外部环境如社会、网络环境等入手,而对个人自身原因如以往经历、自我发展等引发的认知偏差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试图描述医学新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和自我价值感的基本特征,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经历心理虐待与忽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海南省某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4份(95.43%)。其中,男生154名,女生180名,年龄16~24岁;本科生171名,专科生163名;来自城镇的104名,农村230名;独生子女76名,非独生258名;来自单亲家庭的28名,非单亲306名。

1.2 方法

1.2.1 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CPANS)[7]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潘辰编制,通过儿童评估来自家长的心理虐待行为和发生的频率。共23个条目,划分为5个维度:恐吓、忽视、贬损、干涉、纵容。每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包括从0(无)到4(总是)5个等级。评分越高代表遭受心理虐待越频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

1.2.2 认知偏差问卷(The cognitive bias questionnaire,CBQ)[8]用于评估Beck所提出的特定的认知歪曲。该量表描述了常见的6种处境,每种处境之后提出3~4个问题,要求被试回答当他在这种处境时的体验方式,问题的选项代表了抑郁与歪曲两个维度的4种可能组合:非抑郁-非歪曲、抑郁-非歪曲、非抑郁-歪曲、抑郁-歪曲。本研究选用抑郁-歪曲得分代表认知偏差的严重程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

1.2.3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6]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自我价值感量表,包括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3个量表,其中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又分为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两个维度,它们又分别由人际价值感、心理价值感、道德价值感、生理价值感以及家庭价值感5个维度组成。该量表共有56道题项,采用5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为1至5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

1.3 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

2 结 果

2.1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特点

男生在恐吓、干涉、纵容及虐待总分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学生在忽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单亲学生在忽视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虐待与忽视各维度不存在显著学历、生源地差异,见表1。

表1 心理虐待与忽视特点()

表1 心理虐待与忽视特点()

注:kh代表恐吓,hs代表忽视,bs代表贬损,gs代表干涉,zr代表纵容,CPANS代表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P<0.05, **P<0.01,***P<0.001,下同

项 目 男 生 女 生 t 独 生 非独生 t 单 亲 非单亲 t kh 6.62±4.35 5.68±4.06 2.04*6.41±4.65 6.03±4.08 0.69 6.71±4.45 6.06±4.19 0.78 hs 5.37±3.69 5.00±3.76 0.91 3.80±3.44 5.57±3.71-3.71**7.07±5.00 5.00±3.55 2.15*bs 1.80±2.55 1.27±2.43 1.92 1.87±2.81 1.41±2.39 1.29 2.96±4.96 1.38±2.10 1.68 gs 2.51±2.74 1.91±2.23 2.18*2.74±3.11 2.03±2.26 1.85 2.61±2.63 2.15±2.48 0.93 zr 2.49±2.32 1.88±2.39 2.33*2.17±2.32 2.16±2.40 0.04 2.46±2.41 2.13±2.38 0.70 CPANS 18.79±11.27 15.75±10.21 2.57*16.99±12.27 17.20±10.36-0.15 21.82±13.79 16.73±10.41 1.90

2.2 认知偏差特点

男生的认知偏差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认知偏差不存在显著学历、独生与否、生源地及家庭结构差异,见表2。

表2 认知偏差特点()

表2 认知偏差特点()

注:DD代表认知偏差,下同

项目 男生 女生 t DD 2.05±1.99 1.62±1.60 2.15*

2.3 自我价值感特点

本科学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专科学生;来自城镇的学生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上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独生学生在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方面高于非独生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家庭结构差异,见表3。

2.4 医学新生各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对自我价值感、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和认知偏差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价值感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除纵容外),与认知偏差呈显著负相关;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总分及各维度与认知偏差呈显著正相关,见表4。

表3 自我价值感特点()

表3 自我价值感特点()

注:总体自我价值感(T),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GS),个人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GI),个人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I),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SS);下同

项目 本 科 专 科 t 农 村 城 镇 t 独 生 非独生 t T 24.66±4.40 23.68±4.09 2.11*23.99±4.36 24.61±4.07-1.23 24.66±4.77 24.04±4.12 1.11 GS 19.29±3.71 18.21±2.97 2.91**18.52±3.45 19.34±3.26-2.02*19.59±3.65 18.53±3.30 2.38*GI 19.43±3.40 18.77±3.27 1.81 18.96±3.43 19.44±3.17-1.19 19.58±3.73 18.97±3.22 1.39 SI 74.26±9.82 72.19±9.40 1.81 73.02±9.90 73.52±9.07-0.40 73.67±10.79 73.03±9.31 0.46 SS 72.80±11.08 69.85±9.74 2.53*71.00±10.60 72.27±10.47-1.00 73.53±11.99 70.78±10.04 1.95

表4 自我价值感、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及认知偏差的相关(r)

3 讨 论

3.1 医学新生的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自我价值感特点

本研究中心理虐待与忽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在恐吓、干涉、纵容及虐待总分上高于女生,说明男生儿童期心理受虐程度较女生重,与廖英的研究结果一致[9]。一般而言,女孩比较乖巧听话;而男孩更调皮倔强,受到的指责和惩罚更多;或许也与社会性别角色期待有关,更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对男孩期望更高,要求更严格。非独生子女的忽视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这与肖长根的研究结果不一致[10],可能与被试的取样有关;但有研究支持这一结论[11],非独生子女的父母要照顾的孩子不止一个,而其时间和精力有限,相比于独生子女的父母而言,更易忽视某个孩子。单亲子女在忽视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单亲子女,可能是单亲家长既要忙于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精力有限,能够给予孩子的关爱少于双亲家庭。

男生认知偏差比女生更严重,与倪捷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社会角色期待的不同而导致男女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不同。自我价值感各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2],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和男性在教育、工作等各方面的差距逐渐减少,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差别不大。在学历方面,本科学生更加肯定自己对于社会的作用和贡献,也更多地体会到自身能力的发挥。独生子女自我价值感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3-14],独生子女更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对自我评价也更高、更积极。

3.2 医学新生各量表之间的相关性

本研究发现,自我价值感与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呈显著负相关,也就是说,经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的医学新生,认知偏差程度越严重,其自我价值感越低。有心理受虐经历的个体,会有不安全感,亲子之间不易建立亲密关系,对其自我评价、自尊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在成人后表现出更多的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他们虽未受到来自父母身体上的伤害,但是反复不断地经历着父母在言语和情感上的攻击,逐步内化其父母的言行,形成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而他人是不可信任的负性认知,认为自己是不值得关注和爱的人,以至于出现各种认知偏差和低自我价值感,在成年后会表现出低自尊、人际关系较差和各种情绪障碍。

通过探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认知偏差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为遭受心理虐待与忽视儿童心理健康的干预工作提供新视角和思路,即可以通过提高自我价值感及改善其认知偏差来减轻那些受心理虐待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15]。

[1]向秀英,邓云龙.儿童心理虐待及其不良影响[J].中国教育学刊, 2007,2(4):42-45

[2]Schumacher J,Slep A,Heyman R.Risk factors for child neglect [J].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2001,6(2-3):231-254

[3]Mullen P E,Martin J L,Anderson J C,et al.The long-term impact of the physical emotional and sexual abuse of children:A community study[J].European Psychiatry,1996,11(4):393-397

[4]吴韦玮,陆邵佳,位照国,等.童年虐待经历及认知偏差与抑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09-612

[5]王晓丹.不同人际压力情境下儿童认知偏差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6]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 1998,21(4):289-292,382

[7]潘辰,邓云龙,管冰清,等.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4):463-465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10-215

[9]廖英,邓云龙,潘辰.大学生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与个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47-649

[10]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等.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3):200-202

[11]袁辉.自尊在大学生的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的中介效应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1

[12]杨雄,黄希庭.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1999,22(6):484-487

[13]王伟.大学新生自我价值感的调查及干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9

[14]鹿美丽,刘婷婷.高中生自我中心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51-59

[15]钟建军,陈中永,王春光.武警心理健康与自我价值感、工作状况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983-985

The Association among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Cognitive Bias and Self-Worth of Medical Freshmen

LIU Xiaojie,WANG Meiping
College of Psychology,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among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cognitive bias and self-worth of medical freshmen,to provide basis for childhood abuse interven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Methods:The Chil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Scale,Cognitive Bias Questionnaire and Adolescent Selfworth Scale were administered to 334 medical freshmen.Results: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PANS (t=2.57,2.04,2.18,2.33;P<0.05);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cognitive bias(t=2.15,P<0.05); Significant diploma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self-worth(t=2.11,2.53,2.91;P<0.05).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 and neglect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worth(r=-0.147~-0.312,P<0.01),an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ognitive bias(r=0.151~0.249,P<0.01).Conclusions:There ar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cognitive bias and self-worth of medical freshmen;Their cognitive bias is higher,and their selfworth is lower.

Medical freshmen;Childhood psychological abuse;Neglect;Cognitive bias;Self-worth

R395.6

A

1005-1252(2017)03-0446-04

10.13342/j.cnki.cjhp.2017.03.035

2016-11-09)

http://www.cjhp.com.cn/

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名校工程建设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儿童期儿童心理新生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中国德育(2022年18期)2022-10-14 09:22:42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09:42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国内留守儿童心理弹性Meta分析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新生改版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