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芬
摘 要: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其中思维能力作为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尤其要加以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多种方法的运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习题练习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中都占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依据实际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简略探究。
一、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学生的感知与兴趣。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游乐园里有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组4人,之后,又来了9人,让学生对教师展示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与思考,观察画面中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计算呢?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学习。
二、注重方法的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重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数学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转化、综合分析等方式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已知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时,让学生依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运用具象与抽象、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具象与抽象间的转化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中的抽象思维进行具体化,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与分析数学问题,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圆周长概念进行具象化。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具体、形象地感知圆周长。如,在龟兔第一次比赛中,小兔子输了,但是它不服气,要求第二次比赛,小兔子设计了两条路线,一条是圆形的,一条是方形的,最后小兔子赢得了比赛的胜利,但是却得到了观众的集体反对,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从而引导学生对龟兔赛跑的路径进行分析,对于正方形与圆形的周長进行测量,感受圆的周长。这样,教师就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圆周长形成认识与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认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方法。
2.一般与特殊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共性与特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新旧知识之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行分析与整理,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的数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能力。在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敏锐感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性与特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两者的对比分析能力,使学生自主发现两者的周长都是通过四边长度相加而得出的,这是两者间的共性,而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而长方形则是两两相等的,这是两者的个性,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注重练习的开放性,拓展学生思维
在进行习题练习时,教师要注重习题的开放性,从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为学生的思维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习题练习的开放包含条件的开放,解题方法、策略的开放,结论的开放等,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时,要灵活运用多种开放形式,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策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维训练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秀.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新课程(上),2014(4).
[2]赵春明.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之我见[J].青海教育,2016(Z1).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