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道“缝合”生态斑块
——厦门市海沧区绿道实践

2017-04-20 01:22谢晓英周欣萌
城乡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海沧区海沧绿道

■ 谢晓英 孙 莉 周欣萌

用绿道“缝合”生态斑块
——厦门市海沧区绿道实践

■ 谢晓英 孙 莉 周欣萌

利用大屏山海沧东部门户区位优势,营造以山林公园为形象的门户地标。登上大屏山山顶观景台,游目骋怀,一览厦门岛全貌。日夜变幻的活力场景在这里新鲜上演,成为展现厦门生活的“城市演播厅”。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依托,串联城乡绿色开敞空间,以游憩、健身为主,兼具市民绿色出行和生物迁徙等功能的廊道。

绿道作为一种功能复合的线性土地网络,可以沟通城乡、优化布局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城市宜居性与可持续性、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绿道可以与道路、园林绿化、排水防涝、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以及环境治理等相关工程统筹建设,助力“城市双修”,一举多得。

构建区域性生态网络

厦门市海沧区位于海沧半岛,与厦门本岛隔海相望,是厦门岛外发展的城市副中心、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城镇化发展迅猛。截至2015年底,海沧区的城镇化率为91%,是厦门岛外城镇化率最高的市辖区。另据《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草案,海沧将成为厦门岛外人口密度最高的区,现有城市绿地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需求。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承接了海沧区重要绿色公共空间的景观策划、规划及启动区的景观设计工作,立足于海沧区的实际情况,将绿道作为统筹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双修”的辅助框架,建设功能复合的绿色基础设施。绿道有机连接分散的生态斑块,强化生态连通和“海绵”功能,参与构建区域性生态网络;为市民提供开放共享的绿色休闲健身场所,丰富城市绿色出行方式,有利于民生健康,提高城市活力,促进厦门岛内外协调发展。

构建山、海、湖、城交融的城市格局

蔡尖尾山系包含蔡尖尾山、大屏山、三魁岭、龟山等山体,是海沧区中部重要的生态绿核与山海通廊。设计师立足蔡尖尾山系自然地理特征,通过绿道系统串联整合碎片化的绿地,将海沧两大山系、海沧湾、海沧湖、海沧CBD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优化绿地系统结构,为海沧未来发展前瞻性地构建了绿色框架,强化山、海、湖、城交融的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

以绿道“缝合”被城市道路分隔的山体,搭建破碎化“绿色孤岛”间的联系桥梁。活化了山体与城市的边界,修补了二者之间的割裂,使绿道与山体周边规划的商业用地能够互动发展。

厦门市海沧区绿道系统参与构建山、海、湖、城交融的城市格局,同时紧密结合现状资源,突出不同特色主题。

在山体视野开阔的区域设置观景绿道,绿道游径与山体修复工程相结合,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设计观景平台供游人休憩、赏景。结合山谷现状水库,设计天人合一的禅修场所,营造修养身心的森林浴场。

蔡尖尾山系大部分被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因地制宜、最小干扰为首要原则。设计人员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划定山林保护、过火林改造、山体修复、违建拆除改造等区域,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保护现状山林,进行局部林相改造,山体修复工程结合造景,消除山体安全隐患,保护修复山地海绵体,严格控制新建规模,避免破坏性开发。

绿道布局充分利用现状森林防火道及登山路,注重与周边环境的结合,结合现状资源特色,创造多样化的游赏体验,动静兼容,全龄皆宜。在坡度平缓的区域设置无障碍健身径,在坡度较大的区域设置登山健身径,在视野开阔的区域设置观城瞰海径,结合现状禅寺设置山林禅修径,结合植被及采石场修复区域设置自然科普径。

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同步“双修”

海沧绿道在策划、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强调物质空间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同步修补与修复,加强绿道与市民、游客之间的互动,多角度、全方位激发城市活力。突出以下五大亮点:

建设中的东南航运中心

建立海沧慢生活CBD

东南航运中心位于海沧新城南部,西临海沧湖,东临海沧大道。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总部大厦将成为厦门乃至海西的重要地标性建筑,其周边将建设新的厦门中央商务区,也是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通过边走边玩的体验式慢游绿道,整合地标建筑、滨湖商业与滨海度假资源,将湖景、海景与CBD市景相结合,建立慢生活CBD。

形成厦门岛外新兴旅游目的地

大屏山位于蔡尖尾山系最东端,东临大海,是海沧区的东部门户,充分利用了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为海沧营造一个以山林公园为形象的门户地标。山顶观景台同时也是城市演播厅,可一览厦门岛全貌,上演新鲜变幻的生活场景。形成厦门岛外新兴旅游目的地,缓解岛内旅游容量压力。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龟山位于蔡尖尾山系西南部,北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礁慈济东宫。保生大帝信俗是厦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涉及我国闽南、潮汕地区及港澳台、东南亚。绿道将龟山与东宫及周边社区联系起来,承载游境踩街等民俗活动,活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回迁原住民与海沧新移民的融合,助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发展。

引领大众体验森林慢运动

蔡尖尾山依托茂密的现状山林营造森林浴场,三魁岭依托清幽的内向谷地营造都市桃花源,贴合厦门城市特征,突出慢运动主题。绿道布局结合科学的健身流程,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户外健身场地,实体标识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对健身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绿道切实服务民生,培育“最厦门、最悠闲”的绿色生活方式。

借力、联动厦门岛内品牌活动

通过绿道建设,形成串联海沧半岛诸山的“连峰路”,与环绕厦门本岛的“环岛路”遥相呼应。“环岛路”是著名的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主赛道。依托“连峰路”开辟厦门国际马拉松赛(海沧)分会场,使选手们全面感受厦门的山海之美,借力提升海沧绿道知名度。同时还可联动鼓浪屿音乐节等成熟品牌活动,传承厦门岛内文艺基因,建立海沧独具特色的绿道活动品牌,进一步形成绿道健康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带动海沧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

(作者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设计师)

猜你喜欢
海沧区海沧绿道
“精致城市”涌起“雷锋潮”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新时代厦门海沧区发展“湾区经济”战略研究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别出“新”裁跨到海去旅行
八闽排舞 因你而精彩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我的《小火炬》”优秀封面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