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去产能经验对比与分析(上)

2017-04-20 10:54王玉卿杨倩刘宏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供给韩国改革

王玉卿 杨倩 刘宏

一、英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

1.整顿钢铁行业,成立钢铁集团

以LNM集团为例,LNM于1957年开始在印度建设一小型轧钢厂,1986~1995年,LNM集团收购了不同国家一系列困境中的钢厂。LNM集团通过低价收购兼并现有钢铁企业,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建设新钢厂和改造老厂,促进其产钢能力快速增长,从而治理产能过剩问题。

2.将过剩产能向国外市场转移

在处理过剩产能方面,英国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市场。通过获得新的市场,把供给超过本土需求部分的产能转移到新兴市场上去,用本国多余的产能去新兴市场换取经济发展需要的原材料,这一贸易体制树立了英国世界霸主的地位。

3.加强对经济干预的政策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发生后当局采取了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政策,垄断资本逐渐兴起。特别是铁路业兴起,带动冶金、煤炭、机车制造业的发展,运输成本迅速降低,进而带动其他工业的发展,英国经济此后经历了长达近12年的经济繁荣繁荣。

4.国企私有化去产能,政府介入债务处理

政府介入去产能,财政助力债务处置。取消补贴、破产重组、出售国有股权是英国煤炭行业私有化的三大措施,英国政府在此过程中对过剩产能企业的财务支持由改革前补贴转向改革后债务处置。一方面,生产补贴大幅缩减,1980至1989年英国给予煤矿的补贴高达73.94亿美元,而在1995年时已缩减至1.75亿元;另一方面,政府出资并免除债务,1992年拨款10亿英镑作为煤矿关闭处置费用,1994年耗资30亿英镑免除英国煤炭总公司,分别占当年GDP的0.1%和0.5%。

(二)对我国的启示

1.刺激消费需求

我国目前的产能过剩是由产能扩张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导致的,重工业产能过剩、轻工业输出受阻问题严重。因此,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刺激消费需求是极其有必要的。

2.实行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生产效率

对落后产能必须淘汰,不能等量置换。实行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3.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国际产能合作实际上是在建立一个复杂的生产网络体系,包括供应链管理、生产体系、渠道建设、可持续创新四种网络。只有有效结合这四个网络,才能真正形成有企业竞争力的生产体系。

4.加强供给侧改革力度

钢铁业产能过剩原因之一,是钢铁企业企自身参与无序竞争的最终结果,还有一部分来自对于需求的错误认知。“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应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对钢企进行干扰,使其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德国治理产能过剩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先后经历了三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主要是为了应对石油危机,第二次源于应对内外部冲击与调整的需要,第三次转型则主要源于解决内生动力问题即德国模式。从德国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便可以看出,在这三次转型中均发生了下滑,但下滑时间都非常短,只有短暂的2-3年,便开始逐渐的经济回升。在这三次转型之中,德国都没有剧烈的消费和资产价格波动。德国产能稳定得益于其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都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深化推动供给侧改革,积极应对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与德国在上世界80年代初面临的问题类似,同样是体制性和结构性的。对此,德国采取了以“多市场,少国家”为主的一系列措施,德国的经验主要有:①推动市场出清,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应是打破刚性兑付,对体制内的领域进行强制性的出清,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低无风险利率,减轻负担,为以后的改革留出空间。②提升有效供给。德国在供给侧改革后,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产业进行结构性改革,从而实现了贸易顺差的逐年增长,国内企业日益竞争力强劲。③坚持改革定力。财政刺激计划虽然可以短期见效,但会留下沉重的债务负担和严重的产能过剩的隐患,而供给侧改革虽然见效较慢且改革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会触及到很多人的利益,会遇到许多阻力,但改革会为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应以十分的定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二)推动新技术、新设备发展、运用,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提升

主导产业衰落,失业率上升,人口大量外流,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负债增加等,使联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传统产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从60年代开始,德国政府便开始有目的性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企业并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低端过剩产能,使得鲁尔区的工业水平、工业结构重新回到了世界水平,摆脱了传统产业面临严峻冲击的困扰。我国目前的传统工业存在着量大不精的问题,核心技术落后只能靠单纯的竞价模式来促进销售,存在着大量的落后产能。因此,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发展,开展科技强国的战略至关重要。

三、韩国去产能——钢铁行业为例的借鉴

(一)韩国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

韩国的经济有如下现状:韩国2015年经济增速2.6%,创三年来新低。野村证券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权荣善称,韩国7月份优于市场预期的工业产出率掩盖了韩国整体经济疲软的状况。尽管工业产出超出市场预期,但是,包括服务业和建筑业在内的各行业的整体产量7月份环比下滑0.1%。受非技术行业的拖累,我们认为潜在的出口势头将在月份走软。工业产业巨多,以下是主要是在钢铁方面的阐述:

1.迎来热轧钢产能释放

多年来,韩国的钢铁产品结构一直存在着不均衡的状态:冷轧产品过多,大量出口:热轧产品供应不足,大量依赖进口。近年来,韩国的钢铁年出口量在1000万吨以上,都已冷轧钢材为主。而在年均2000多万吨的进口钢材中,大多以热轧为主。自2005年开始,韩国的众多钢铁企业决定扩建和新建项目。

2.迎战全球产能过剩

原材料价格上涨,电力和燃料成本上升,世界钢铁业都经历着巨大压力。由“保增长”向“求生存”转变。不过韩国钢铁企业在全球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着竞争优势。韩国钢铁企业迎战全球产能过剩的几大奥秘如下:

(1)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品

以连续几年位列全球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第一名的浦项集团为例,自它的首席执行官权五俊上任后提出”发展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还表示不断扩大销售海洋能源钢材等战略产品,以便在全球钢铁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2)合并重组,增加竞争力

再次以浦项集团作为例子,浦项在对其子公司进行了重组,子公司的数目由2011年的70个降到2013年的46个。

(二)中國从中的借鉴——缩减粗钢产量,用国家的力量支持钢铁改革

世界钢铁协会(WSA)发布的钢铁统计年度刊物——《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全面地概述了世界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2016年版世界钢铁统计数据年刊发布了2015年世界前20大产钢国家(或地区)粗钢产量,其中前10名如下:

本年度中央进行了新一轮的国有企业改革,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文件发现的一大亮点就是国有企业入股到民营企业。在我国,民营企业较国

有企业有较大的差距,此次改革是将大比例的企业加入到小比例企业之中,这将会有较大的实践效果。试想一下如果在钢铁业方面国家力量也是大力支持投入,比如发展汽车薄钢板相关技术,例如TWB技术(TailorWelded Blanks 激光拼焊板)和TRB(Tailor Rolling Blanks 连续变截面板)技术等,中国钢铁业的改革会不会更进一步呢?

参考文献:

[1]王斌.历史上产能过剩的应对策略及对当前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4(8):45-46.

[2]任泽平,张庆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本市场突破性可期[N].上海证券报,2016-03-03(9).

[3]钢山.韩国将迎来热轧钢和中厚板产能释放期[N].中国冶金报,2009-8-25(C01).

[4]杨明.韩国“三招”迎战全球产能过剩[N].中国矿业报,2013-5-7(8).

猜你喜欢
供给韩国改革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