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传会
摘 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答,通过实践更加坚信“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以尝试成功的喜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关于“问题解决”领域的教学目标在原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面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正是基于当前教学中重视学生解题但不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的现状而提出的,当然更是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教育总目标。
在我的班里,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够理想,课堂发言不够积极,就连“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都不知如何去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班里开展了“每课一问”,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我坚信“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学会“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提出问题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的过程,探究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正如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所言:“求学问,先学问,识学答,非学问。”“问有多广,学有多广,问有多深,学有多深。”“若没有了问题,学习也基本止步了。”
关于提问的指向,主要是自己的疑惑,若真觉得没有问题了,可以拓展想想这个知识在运用时会不会产生特殊情况?要特别注意哪些方面?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往知识的延伸拓展方向考虑,从数学的思想方向去考虑,反思整个学习过程令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或者有了怎样的认识判断;在提问的方法上,要求学生在提问后最好举一个例子,便于他人理解问题。我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有一个数量是500米,那么500与米成反比例关系吗?我举了个例子,如0.5千米=50000=分米=5000000厘米。这里的500米,500越大,米就越小,那如果从反比例的特征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如果这两个量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好像完全符合,但仔细一看又好像不是。它们到底是不是反比例啊?”多么好的一个问题呀,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问题。
二、学会“提出问题”的意义
有位学生这样评价:“出题目是真正需要思考的,而且能扩大知识面,有些上课没有学到的知识能由提出的问题引出并思考。”一般意义上的作业是学生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尽管这些作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设计的,但设计的主体是老师,并不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以这种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关切的问题,可以充分满足个体需求,做到真正真实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组织引导,而高质量的提问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方式。如很多学生提了一些“为什么”的问题,那往往因为是教师采用了灌输式教学。我在《三角形特性》观摩课后做了现场调研,要求每个学生根据上课内容提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其他图形没有稳定性?回顾整个课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稳定性的时候没有帮助学生分析清楚原因,只是操作了三角形学具,用手拉一下发现不会动,于是就得出这个结论。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感受,全面了解知识的内涵,真正有效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教学的关键处,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疑问,大胆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索,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參考文献:
[1]华平.引之有效 问之有道:探索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灵动之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8):49-50.
[2]顾国琴.激发兴趣 贴近生活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J].基础教育参考,2012(14):41-42.
[3]曲洪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3(11):29-3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