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
在幼儿园活动中,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可按幼儿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以及实际需要來进行活动的一种游戏形式,受到幼儿的喜爱。幼儿能通过游戏,摆弄摆弄,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求知欲望。实践中,每个教师都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在《指南》精神深入人心的今天,在轰轰烈烈课程改革的今天,区角活动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应该怎样指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区角活动的作用呢?这里,笔者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尊重幼儿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三尊重”:
1.尊重幼儿的选择
幼儿自己喜欢在哪个区角玩,跟谁玩,玩什么应由自己来计划决定,而并非按照老师的意愿硬性来安排孩子的区域,可实际上,由于有的老师没有对区角活动有正确的认识,仅仅把区角活动当成是集中活动的延伸,她们为了能完成自己设定的所谓的教学目的,就做出了违背区角活动特点的指导,如要求幼儿按组轮流进区角,第一组幼儿星期一进语言区,星期二进益智区…….或者把投放的材料按桌轮流,幼儿不动,材料动,星期一投放在第一桌,星期二投放在第二桌,以此类推。大家知道,幼儿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是短暂的,它们的出现不可能与教师的规定一致。因此,那样做,表面上看是人人参与,面面开花,但实际上开的是枯萎的花,失去兴趣犹如没有养分,怎能开出灿烂的花呢?如何提高区角活动的质量呢?笔者认为,尊敬幼儿的选择是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我园制定了许多区角专柜,这为幼儿自主选择提供了物质条件,幼儿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根据自己当前的经验与能力水平选择区角,选择活动的内容。我们尊重幼儿的取舍,允许幼儿自由出入区角。过去我们常常发现区角活动时,有许多孩子不愿参与活动。但现在,这种现象已悄然消失。可以说,100%幼儿都喜欢区角活动,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一年的时间证明,只有尊重幼儿的选择,才能迎来区角生机勃勃的春天。
这里应当明确,尊重幼儿的选择并非完全的放任自由。有时为了完成教学目的或孩子发展的需要,也要孩子必选某个区角,但必须通过协商与引导,在孩子愿意的情况下方可执行。
2.尊重幼儿的玩法
虽然教师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有意识地投放了活动的材料,对游戏的玩法也进行了仔细的推敲,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的想象力改变游戏规则。比如,有个孩子在计算角玩排序时,并没有按小棒长颜色来排序,而是将小棒剪断,他想用这些小棒拼图,最终他用这些小棒拼了汉字、英文字母和计算题。
可见,“制止”和“尊重”所带来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过去,我们为了看到结果,为了实现教师的预定目标,总是牵着孩子按统一的步伐走,往一个“模子”上套,阻止孩子自主探索,“尊重”只是形式而已。今天,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已不是口头禅,尊重幼儿的玩法,让幼儿玩出智慧,让教师重新认识孩子。想想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对孩子的想法、做法加以制止,能出现以上的“奇思妙想”吗?
3.尊重幼儿被认可的需要
幼儿虽小,但同样有被认可的需要。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注重的是活动的过程体验,而对于活动有什么样的结果并不在乎,他们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停止,他们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他们的行为是教师难以控制的,与教学活动相比,不如教学活1动那么好驾驭,那么容易出成果。而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会以自己的既定标准去看待、评价幼儿,重视结果,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这使能力强的幼儿天天受到表扬,能力弱的幼儿永远处在被遗忘的角落,这就大大挫伤了一部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指南》颁布后,我们明确情感、态度、能力与知识技能同样重要,应享有同等的评价待遇。有个幼儿动手能力很差,有次折“纸船”,他折了几次都没成功,但他并没有灰心,下次活动又钻进了这个活动角,死死盯着范例,步骤图研究了好几次,折一步对照步骤图比一下,再折第二步,再比一次,一步一步速度相当缓慢,活动结束还只折了一步,但他却告诉老师:“明天我再继续做,一定会完成的!”老师立即表扬了他,并鼓励全班孩子向它学习,从那以后,他摘掉了“动手能力弱”的帽子。
综上所诉,尊重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想法与材料发生互动,满足他们被认可的需要,活动的方式方法只有灵活性,才可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有可能成为独立驾驭区角世界的主人。
二、“远离”幼儿,给孩子一个私密的空间
过去我们常常存在一种偏见,认为指导观察孩子一定要“近距离”、“面对面”、“手把手”,在实践中我们也曾发现,正在投入工作的小伙伴,发现老师的到来而停下手中的活儿,许多胆小怕失败的孩子,我们靠的越近,越是关注他,他越不敢表现自己。象斌斌小朋友,性格内向,每次区角活动,他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那儿,为了引导他参与活动,每天我都要向他唠唠叨叨,用尽办法来引导他,哄他玩,但我的苦口婆心并没有改变他,反而影响了四周的伙伴。还有一凡小朋友,他喜欢建构区,每次我一站在他身边他就停下手中的活,说:“我不会”。任凭我怎么鼓励都无济于事。于是我尝试“远离”他们。此外,我们还利用柜子将班级划分成若干小区,在这样的小区里,幼儿有自己的小天地,避免了相互间的干扰和影响,以及不必要的争吵和摩擦。我想,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不愿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失败与懦弱,特别是胆小的、自卑感强的孩子,往往在成人的注视下更显得不知所措。
总之,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避免不必要的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活动,给孩子一个真正自主、自由的秘密空间,让幼儿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引导与观察同样重要
有些教师认为,区角活动提倡自由、自主,于是误会认为什么都不管,只要不出问题幼儿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她们把区角活动看成是自己放松、歇息或课前准备的好机会,根本没有引导和观察意识;有些教师表面上看是在观察、指导,事实上只是在维持记律,或使幼儿遵守规则;还有一些将引导和观察割裂开来,在活动中,她们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但观察记录结束后,一切也结束,没有进行分析,也没有进行引导;再有些教师只会出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缺乏系统的观察,指导随意性大,失去观察的引导只能解决一些表面现象,可谓“治标不治本”。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意识到观察与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教师更加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幼儿。
四、科学的指导幼儿使用材料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经验,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达到预定教育效果,在投放材料前进行了全体性的集中讲解示范。而事实上区角活动并非集中活动,它不需要在短时间里实现教育目标,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的教育目标较宽泛目标的实现可以经过较长的时期活动过程,有潜在效果。因此,教师可根据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如操作区——冰棒棍,可用来数数、拨棍、拼摆图形,又可拼出小房子、树、小动物等造型,或者用作玩具制作的辅助工具。又如美工区——毛线绳,可以用来编结、编辫子、花篮等,又可以用来翻绳、穿珠子,还可以用来粘出不同造型,犹如一笔画。再如同科学区的放大镜、磁铁、镜子、水,本身就已经暗示玩法,更无需老师的“画蛇添足”。还有一些是为了使幼儿提前在活动区接触教学内容的活动材料,目的是通过幼儿探索摆弄,引发对活动的兴趣。如果进行指向性的示范讲解,那就等于将集中活动的内容搬到区角小组活动完成。类似以上活动材料的使用技巧,教师可在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的需求、活动的发展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隐性指导。而一些与正规教学联系较比切的以认知为主的活动,如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部分),教师在投放材料前则可采取直接影响方式,如交代任务、提出要求、示范试验或直接以操作方法,引导活动步骤等,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促进探索发现的行为,并作为教师指导的重点。
需要指出,教师的指导方式是多样化的。各种方式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运用是否得当。因此,幼儿园教师要以《指南》精神武装引领自己,转变观念,改进指导行为,提高区角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