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苑
【摘 要】自从1974 年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以来,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护士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由于社会、职业、个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护理工作者身心俱疲,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通过文献查阅、调查访谈和分析归纳护士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寻求应对策略,解决护士职业倦怠问题。
【关键词】护士;职业倦怠;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竞争也越来越强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护士这个职业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无安全感、社会地位低等一系列因素,已然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严重影响其生活和工作。关注护士心理健康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重任。研究护士职业倦怠形成的因素,并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职业倦怠的概念及其症状
1.1 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是1974年由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的,是指那些供职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981年Maslach等人进一步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份,即情绪衰竭、人格的解体及低个人成就感。
1.2 护士职业倦怠的症状
护士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护士职业倦怠可以划分为心理、生理和行为三个方面:
1.2.1 心理方面
表现为持续的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焦躁,易怒,自我评价低,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对前途悲观失望。
1.2.2 生理方面
表现为疲倦,食欲不振,体重骤变,睡眠质量差,抵抗力降低,内分泌紊乱,易出现神经衰弱、失眠、头昏、眼花,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1.2.3 行为方面
表现为厌恶护理工作,工作投入减少,对病人冷漠,逃避人际交往,啰嗦。工作效率下降,工作满意度低,与病人或同事的冲突增加。
2 护士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形成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颇多,可以归纳为三个大的方向,如下:
2.1 社会因素
2.1.1 社会地位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医疗条件的要求也在随之升高,人们不仅仅认为护士是救死扶伤的职业,更多的认为护士是服务行业的。因此护士的社会地位变低。这给护士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
2.1.2 薪资待遇
社会地位决定了薪资劳酬的分配,社会地位不高的护士一职薪资待遇也相对较低。但是护士是一种专业技术要求很高的职业,付出和收获形成反差,护士的心理自然不平衡。
2.1.3 角色冲突
护士群体在生活和工作中分饰多种角色;工作中要面对上下级关系、医护关系、护患关系、护护关系等,生活中为人子女、父母、妻子或丈夫;人际关系复杂多变,角色转换冲突,给护士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2.1.4 岗位编制和晋升
在我国护士岗位编制严重缺乏,医院追求成本效益,削减护士编制,在编护士少,许多护士都是聘用制,这给护士这一职业带来很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高级别护士配置稀少,护士晋升难,使得护士工作积极性降低。
2.2 职业因素
2.2.1 工作环境
医院环境嘈杂,人员拥挤,空气异味,工作间狭窄等因素给护士造成很大的职业压力。
2.2.2 职业暴露
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与患者密切接触,特别是传染科护士,有较高被细菌感染的风险。在工作中有被针刺或被医疗器械伤到的可能性。职业暴露给护士工作带来了非常高的风险。
2.2.3 工作量
护理工作负荷量大,琐碎,工作时间实行“三班倒”的制度,夜班频繁,随机加班,严重扰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规律,加之没有周末及节假日,对护士家庭生活、社交活动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2.2.4 医疗风险
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过程中,工作中出现差错,会给护士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2.2.5 高科技医疗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的改进,人们已经进入高科技医疗时代。护士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来配合高科技医疗的脚步,这使得护士不得不牺牲私人时间来学习操作。
2.3 个人因素
护士是一种对人格要求很高的职业,既要耐心、细心,又要热情、善交流。在很多时候人格因素会成为护士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
3 应对策略
3.1 社会方面
公众应该给予护士群体相应的社会支持,更多的了解、理解、尊重护士这一职业。卫生系统(单位)应该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工作,提高薪资待遇,增加岗位编制,增加晋升机会等都可以减轻护士的社会压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内部竞争,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3.2 职业方面
改善工作环境,保证环境的舒适、安全,可以增加护士的安全感,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减轻工作量,就可以减少医疗过程中的护理事故,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定期进行不占用个人时间的进修培训,这样可以改善护士工作的疲劳状态,增加新知识,注入新血液,带给护士新的活力以及更多的工作热情。
3.3 个体方面
个人应该正视职业倦怠,了解它的普遍性,进而丰富自己的文娱生活,放松心态,学习自我减压方式,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把工作和生活剥离开来,不把不良情绪带到生活中来,塑造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易婧.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8).
[2]孙梅花,刘素芬,高慧萍,王书会,李小琴,齐焕.护士的工作压力与職业倦怠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
[3]孟沙沙.护士产生职业倦怠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2011,10(29):5.
[4]李雪芹,黄芬,符卓.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5).
[5]李淑芳,王楚洁.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消除护士职业倦怠[J].全科护理,2012,8(10):8.
[6]王世英,盛荣,袁丽,王蓓.护士职业倦怠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2(28):18.
[责任编辑: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