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近年来,BOT融资模式成为一种新流行,将其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造是一种大胆尝试,国内外也都已有成功案例。本文对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BOT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适用性。接着分析了体育场馆进行BOT融资过程中的多重风险,并提出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时需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在实践中出现类似问题,从而推进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資的整体进程。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 BOT融资 适用性 风险
大型体育场馆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导致私人投资者不愿涉足体育场馆的供给。因此,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在体育场馆供给中表现得力不从心,而BOT这一融资模式的出现为大型体育场馆建造和经营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模式概述、运作流程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的适用性及风险等各方面对BOT融资模式进行研究,以推进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建设渠道的拓展。
一、BOT融资模式概述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转让,指由一国政府和私人机构签署特许权协议,允许其在特定期限内筹集资金以开发、建设某一设施并获得设施的经营权,期满后将设施无偿转移给政府。BOT是一种融资方式,也是一种投资方式。
在BOT融资模式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产权归属的不同,形成一些衍生方式,如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拥有-经营。项目一旦建成,项目公司对其拥有所有权,当地政府只是购买项目服务。BOT的衍生方式只是涉及到BOT操作方式的不同,但其基本特点是一致的,即项目公司必须得到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权。
BOT融资模式在我国体育场馆民营化供给中已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其衍生方式在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中还未得到广泛运用。
二、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
政府将特定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权通过特许协议授予国内外其他投资主体,一国投资者作为项目发起人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大型体育场馆的融资、设计、开发及建设。体育场馆建成后,在双方协定的特许期(一般为30年)内,由项目公司运营、维护这项设施并收取使用费用和服务费用以收回投资和获得利润。特许期满后,该体育场馆的所有权无偿转交给政府。
三、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的适用性
(一)解决资金缺口,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建造大型体育场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资金缺口是大型体育场馆在建造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资产管理体制多为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以财政拨款和自筹为主。但政府还要负担教育、国防、医疗等纯公共物品的供给,可以分配到体育场馆建造上的资金有限,因此体育场馆完全依靠财政拨款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管制地逐步放开,现有资金来源也已无法满足大型体育场馆建造、维护的需要。将BOT融资模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这样政府在不投入资金的前提下,不仅实现了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还能在特许期后获得体育场馆的所有权。
(二)发挥民间资本作用,拓展体育场馆投融资建设渠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加速了民间资本的积累。但由于“存差”、和制度的约束,导致民间资本资源配置的浪费和低效。在BOT融资模式中,民间资本可以与政府结成伙伴关系,发挥自身优势,而政府主要为项目提供场馆的特许经营权等优惠条件来组织融资。这种融资模式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起来,为民间资本创造投资机会以拓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建设渠道。
(三)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场馆设施利用率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事业单位拥有的体育场地占了一半多,在这样的体制下,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并不追求效益最大化。同时场馆管理人员不够专业,缺乏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知识和经验,积极性不高。将BOT融资模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中,项目公司获得一定期限的场馆特许经营权,由其负责运营场馆,经营效益直接关系到项目公司的利益。项目公司必然会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引进国外先进建造技术,吸取国外先进经验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四、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的风险分析
(一)投资风险
在对大型体育场馆进行BOT融资时,项目融资的所有风险都转移给项目公司,这虽然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但企业却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若企业在建造和运营场馆时出现问题,将无法对项目所融资金还本付息。投资方和贷款人在项目初期决定是否投资项目公司时必然会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一旦投资便会承担巨大风险,最终使项目公司融资过程进展困难。
(二)市场风险
项目融资完成后,项目公司开始负责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建成开始运营后,该体育场馆还需与市场上的其它体育场馆进行竞争,经营收入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还本付息。此外,特许经营权一般为30年,而这30年市场需求会发生一定改变,在场馆建设时若不能预测未来需求变化趋向,建成场馆的未来经营效益难以得到保证。
(三)运营管理风险
体育场馆建成后,项目公司获得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权,政府完全失去对项目的控制权。但体育场馆的运营也会受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局限,诸如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不合理导致各方摩擦增加,分歧出现,工作效率降低,最终使体育场馆整体的运营效率大打折扣。此外,在体育场馆举办活动或比赛时可能出现设施破损等问题,包括维护成本在内的各种成本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设施维修期间,体育场馆不能承接活动,一些签订的合约就不能履行,成了场馆运营的一大难题。
五、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引入BOT融资模式时需注意的问题
(一)政府完善BOT模式相关法律
BOT融资模式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时涉及多方,过程比较复杂,政府可出台相关法律使在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法可依,保证BOT项目的合法性。此外,将BOT融资的进程标准化条例化,明确各部门的责任义务以解决BOT模式由于协调不周导致的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过长的问题。
(二)规避各种风险,提高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效益
对于投资风险,为了消除投资方和贷款人的投资顾虑,政府可适当承担一些风险并做出保证如投资回报率保证,承诺在风险发生时投资者可以请求救济,以减少投资者投资风险,易于项目公司进行融资。对于市场风险,要求项目公司在场馆建成前就准备策划或承接具有观赏性且有特点的活动,同时在设计场馆时运用现代建造技术改善场馆的灵活性以迎合未来的需求否则翻修场馆将会花费大量资金。对于运营管理风险,项目公司则需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各部门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运行效率。
六、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大型体育场馆也逐步走向市场化运营的道路。BOT融资模式的发展为体育场馆的发展带来机遇,不仅填补了大型体育场馆建造运营所需的巨大资金缺口,同时拓展了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融资建设渠道。相信未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BOT融资将会蓬勃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