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汪清县罗子沟气象站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地面月报表制作及预审方法及做好气象记录月报表预审存在的问题,消除疑误数据信息,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准确性、代表性和准确性,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资料服务国民经济各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月报表;制作;预审方法
中图分类号:S1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83
随着气象现代化不断发展,在对地面预报表进行制作和预审的过程中大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在实际月报表制作和预审过程中,因测报程序不完善,测报工作完全依靠计算机,即使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审核过程中仍会出现疑误记录,必须借助人工方法审查判断,否则影响原始资料准确性。
1 地面月报表制作
1.1 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是制作地面月报表的基础性工作,参数设置不正确时可造成错误。因此,每月在转换B文件为A文件或J文件前,应检查“台站参数—台站基本参数—观测项目”的设置内容。
1.2 校对气薄-1
汪清县罗子沟气象站以自动观测结合定时人工观测,因此应特别注意自动站和人工站各观测项目对比。预审人员审核月报表信息时,应逐一对比气薄-1中所有人工项目,重点观察云状、能见度和天气现象配合、蒸发量计算、天气现象转记、日照时数录入情况等,查看其是否存在矛盾和疑误信息。
1.3 逐日地面数据维护
审核前做好逐日地面观测数据维护,可及时发现错输或漏输,预审人员应认真查看人工观测输入数据是否正确、漏输等,重点检查日照、小型蒸发数据、天气现象、最后一日有无降水等,若出现疑误信息,就要重新输入。如分钟降水量数据信息缺测,要在缺测时段输入“-”。维护逐日地面观测数据后,在确保各项观测数据信息正确时,再将B文件数据转换成A文件或J文件。
1.4 A文件维护
B文件相关数据转换成A文件后,要维护A文件。对台站相关参数、信息、纪要、备注、天气气候概况等内容编辑,做好影响观测记录质量直接原因备注;做好观测仪器设备维修和更换,备注数据缺测及人工干预等;此外,还要做好人工观测数据的校对。
2 地面月报表预审方法
2.1 人工审核
2.1.1 審查原始记录
每月底,测报人员要审核人工录入数据信息,查看天气现象和云量、云状是否矛盾,观测天气情况信息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强降水天气需要查看处理蒸发量的数据是否正确,冬季寒冷天气需审核雪压观测值,发现并记录异常数据或数据处理和记录不符合规定,做好后续数据改正。
2.1.2 查询单审核
预审前,要检查上个月查询单,找出上个月错误数据信息,及时总结,避免本月出现类似错误,提升工作精度。
2.1.3 月基本数据文件审核
审核月基本观测数据文件,主要是审核能见度、日照、蒸发情况等数据,防止因数据录入错误影响报表质量。
2.2 机器审核
2.2.1 建立完善的审核规则库
审核规则库是气象台站各种数据信息的集合,是机器审核的标尺。在使用地面测报软件审核月报表前,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正确设置地面审核规则库中各种参数,以判断标准和尺度的数据信息为主审核规则库内容。
2.2.2 机器审核的内容
逐一审核文件数据格式和相关记录,查看数据文件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数据参数信息是否与本站点数据库内容一致。审核相关数据记录主要借助机器找出矛盾与不合理数据记录。
2.2.3 预审中错误信息的处理
地面月报表预审错误信息包括文件格式和文件内部格式错误。如审核中预审人员发现文件格式错误,要查看该数据文件字符是否有非法情况出现、数据格式长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一旦发现错误,应及时查看相关记录,修正错误数据后重新审核校对数据信息。若文件首行中设置参数不符合要求,逐一比较文件首行参数相关数值,找出错误参数信息并及时修改,之后再次审核,直到文件格式正确。文件内部格式出现错误,预审人员可结合预审信息给出的错误气象要素,单独检查该气象要素记录是否异常,有效更正后再重启文件审核系统,直到正确为止。
月报表是在全月观测数据文件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完成的,月报表质量直接影响基础台站业务质量。观测人员和预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认真做好地面气象观测记录处理,仔细设置月数据文件参数或处理记录,找出A文件审核疑误记录,提升月报表整体质量。同时观测员和预审人员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提升业务技能,切实保障月数据资料正确无误,确保月报表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建良,黄春莎.应用质量控制软件提高地面气象报表预审质量[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0(4).
作者简介:张洪权(1966-),男,汉,山东省费县人,本科,工程师,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