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先后建立了天保工程等多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本文中笔者从天保工程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天保工程林区的发展模式并对这些模式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关键词:森林;多功能利用;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14
引言
当前阶段随着现代森林业的不断发展,林业的发展已经和传统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林业产业已经不再是过去单纯的采伐业,已经逐渐转变成一种多功能的产业,不仅包含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包含着一定的公益效益。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阶段林业的多功能利用当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这就要求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现代林业的健康发展,促使不同效益之间的互相渗透与依存,从而使得森林系统的功能发挥更加的完善。而对于天保工程林区而言,其与其他林业产业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本文针对这一特殊林区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相关概念
1.1 林业产业
现阶段林业产业的具体概念并没有得到完全的明确,在林地上进行的所有相关产业都被归于林业产业,但是这种分类存在着很大的粗放性,同时在理论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导,对林业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本文当中为了研究的便利性,笔者将所有依赖林业资源进行发展的产业都定义为林业产业。
1.2 天保工程区林业产业发展的特点
在天保工程区的林业产业当中,与传统的林业产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在传统的林业产业当中,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来自于对森林资源的砍伐,随着时间的发展;森林资源不断枯竭,从而导致大量的林业企业职工不断下岗,对林区的农民生计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行限定范围的集约经营,从而使得资源得以有效的利用,同时增强了自我发展的能力,林业产业发展有其自己的特点: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充分考虑林业产业的经济价值;生态和经济同步稳定发展;充分利用林业产业的资源。
2 不同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涵义及其评价
2.1 生态发展模式
所谓的生态发展模式主要是指生态旅游产业,在生态旅游产业当中,其中心内容是对森林的生态系统以及风景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得森林的综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旅游产品。在生态发展模式当中要求需要不断加强生态森林公园的建设,不断增强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与风景区的开发。同时需要不断增强游憩林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特色突出、富有活力的森林公园体系。
2.2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充分利用林区的生态系统,在林业区进行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在坚持林区以木材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之外,同时还需要不断增强林区的附加价值,做到长短期效益的充分结合。因此,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本质是提倡一种多种经营,提高生态效率的多种复合经营模式。
2.3 混合发展模式
所谓的混合模式就是以上2种发展模式的综合。在充分发挥森林多种效益的前提之下,实行多种经营。
以上3种发展模式都不会对林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生态与经济效益能够实现完美的结合,但是各自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特点与差异,林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选择,既可以选择其中某一种模式,同时也可以选择多种模式共存的方式进行发展。
3 天保工程区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了部分天保工程的林区,并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结果,对天保工程林区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所调查的天保工程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与分析。
3.1 生态发展模式
天保工程可以选择的生态发展模式既可以是森林旅游、森林医疗等内容,同时也可以是林間游憩、森林探险、科普教学等。森林旅游业具有综合性、敏感性、涉外性、垄断性与竞争性并存的特点,森林旅游资源除了一般性旅游资源的特点外,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当前阶段由于大部分的人群都逐渐向城市聚拢,森林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人们前去参观旅游。在天保工程林区当中,由于森林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较为优越,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优美的休闲场所,迎合了现代社会当中“回归自然”的社会价值观念。
生态发展模式适合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的林区进行发展。同时在生态发展模式当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效益要明显高于社会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保护为主的目标,此外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与利用。
3.2 林下发展模式
林下发展模式可以采用多种产业并存的方式进行,例如可以采用林下种植与林下养殖等产业,林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林地的空间,从而实现林地的集约经营利用生物共生等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提高林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从而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在林下种植药材、食用菌以及蔬菜等不仅能够抑制林区的杂草生长,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资源,同时也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如果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家畜,不仅能为林地提供更加丰富的养分,同时也可以为家畜提供更加舒适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3.3 混合发展模式
所谓的混合发展模式就是采用以上2种方式的组合方式,在林业产业的部分地区不用发挥其生态效益,而在另外的地区则用于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商业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混合发展模式的产业特征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混合发展模式必须要有合适的区域,换句话说必须要将生态与经济实行统一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利用林业产业资源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林业产业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从2种角度共同考虑其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略低或持平,要求同步提高,即生态经济同步型;必须要坚持在总体上不能使得原有的生态效益得到明显的降低,只有以这条原则为前提,才能使得林业产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都得到同步的稳定发展。
4 结语
当前阶段我国正面临着新常态的背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因此在林业发展模式的选择过程当中,应该遵循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林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云芳.多功能林业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
[2]王迎.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森林经营与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
[3]陆元昌,雷相东,洪玲霞,宁金魁,刘宪钊,孟京辉.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1):1-5.
[4]陆元昌,Werner Schindele,刘宪钊,包源,雷相东,栾慎强,孟京辉.多功能目标下的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法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4):1-6,11.
[5]周树林,马克明,张育新.多功能林业发展模式的探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8-62.
[6]曾祥谓,樊宝敏,张怀清,雷相东.我国多功能森林经营的理论探索与对策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3(2):10-16.
[7]陈柳钦.林业经营理论的历史演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0-56.
作者简介:李伟(1974-),男,云南省永胜县人,林业工程师,大学专科(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