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要:行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从行政管理的教学大纲来看,全书分为三个篇章:绪论篇、职能篇和发展篇。每一个篇幅都和我国现今的行政管理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在一起。本文试图从项目制的角度入手,在行政管理的各章节中尝试以当今社会热点案例导入全程理论教学,丰富行政管理课堂教学的层次和内容,希望学生能够在案例导入、案例分析、案例回顾、自由讨论的四个环节中对行政管理产生兴趣,主动地由案例牵引去理解理论。
关键词:项目制;行政管理;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198-02
一、基于项目制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1.基于项目制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改变学生角色,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程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传统教学学生的角色就是听,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兴起,教师的讲授再生动也比不过图片、视频的吸引力,那么一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可能会变成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学生个个在台下都是手机党,所以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美国行政学家罗伯特·P·沃森曾指出,行政管理方面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考察政府现行或真实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可以了解政府和非营利部门的运作过程。[1]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在以项目小组为单位下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才能真正的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2.基于项目制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让教师的角色由课堂的讲授者变成项目的规划者,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传统教学教师只需要以书本为中心,分章节注意讲解就可以了,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良莠不齐的,上课认真听课,下课后认真反思,结合实际思考的学生就会理清思路,对课程有全面把握。但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只是上课听课,下课就不会再下功夫的学生来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浮于表面。教师合理规划各章内容,将案例导入,由学生自主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结合理论有效讲解,将项目制引入教学,教师作为规划者,而不是单一的讲授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基于项目制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导入的流程
1.根据行政管理的教学大纲,进行案例规划。将项目制与行政管理的案例教学结合在一起,关键的一步就是项目规划,也是首要步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讲授理论时既要根据教学目的全面、完整、系统地讲解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更要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行政管理问题的能力入手,对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筛选,重点突出,详略得当。[2]行政管理学的三大篇章:绪论篇、职能篇、效率篇,都可以进行项目规划。每一个项目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应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每一篇章开始之前的第一堂课,教师应与学生一起进行沟通,同时参与到项目规划中,教师提出本章需要学生达到的教学目的,可能使用的案例及教学全程的设想,学生分享在本章学习中的期望值,最后由科代表记录,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每一章的教学项目规划,以之作为最终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
2.根据教学项目规划,开始正式的案例教学。一般来说项目实施过程分为三步,以行政职能篇章为例:第一步,开篇案例导入,学生由导入案例自主讨论理清行政职能的基本概念,廓清行政职能理论的发展史;第二步,重点案例导入,教师讲解本章重点行政职能的转变,学生在理论教学之后分析案例,自主发言谈谈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和转变趋势;第三步,总结案例导入,教师先选取两组代表发言对本章的知识点的理解及疑问处的提出,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点评。
3.根据案例教学规划,对案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教师在这一环节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监督者、干扰应对者。在案例教学的全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法不责众的思想下,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讨论可能会变成一个优等生的单兵作战。因此,在学生讨论的环节,教师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应该积极观察各组讨论的实际情况,对于讨论不积极的团队,教师应从旁引导,调动积极性;对于理论理解不透彻的团队,教师应积极讲解,在讨论过程中帮助答疑;对于有些扰乱教学过程的团队,教师应及时制止,有效纠偏。
4.根据案例教学规划,在每章教学结束时进行有效评估。评估在项目制中是关键的一环,这一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对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的评估和对出现问题的建议。在教学目的完成情况的评估环节,教师和学生一起以每章第一节课提出的教学目的和期望值进行打分,总结本章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同时正视教学过程中浮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项目制的行政管理案例教学导入的关键
1.学生团队的组建。项目制的关键便是以小组团队为项目完成的基本单位。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不仅与教师的知识能力有关,而且还与学生素质有着密切关系。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长期压抑,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所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完成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转变,还存在着一定的适应性困难,[3]因此学生组成团队就会产生集体意识,更能尽快地适应角色的转变,提高主动性和参与性。行政管理案例的特点就是新颖性、实践性、热门性、综合性,故而在案例导入过程中,仅靠个人分析难免带有个人主观偏见,以偏概全,团队分析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个人要完成项目的全程,对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就会比较高,个人分析难度过大也会让学生对行政管理案例分析心生畏惧,而丧失学习研究分析的兴趣。学生团队的组合以自愿为主,自由组合,教师仅对团队的人数和团队的分工进行必要性说明。
2.案例库的有效构建。案例在行政管理案例教学中是主轴线。在案例教学中,让许多授课教师深感困扰的还有一个案例选用的问题。教学案例作为“有效的主流指导工具”,[4]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案例是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否通熟易懂、是否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是否有讨论和争议的价值都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案例库的有效构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案例库同时收纳教师挑选的案例和学生的案例,教师和学生的视角是不同的,教师选的案例大多偏理论化、学科化,学生在挑选案例时可能受限因素就会少很多,一般就选自己喜欢的,因此要体现理论又要学生感兴趣,最佳的做法就是同时收纳教师和学生的案例。(2)案例库应不断更新,循环淘汰一些案例。案例库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尤其是行政管理案例和现实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案例库进行更新及淘汰,才能在教学中起到实际意义。
3.将课外实践项目纳入案例教学范畴。案例教学不仅仅是在教室里开展的课堂教学,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将课外实践项目纳入课堂案例教学范畴。行政管理在理论课程之外,还有12—16节的实践课程,可以将项目制引入这一环节,把到福利院、居委会、政府的参观实践活动当成案例,对所听、所见、所想进行有效分析,对我国基层行政组织的实际運行机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同时针对实践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偶发事件进行重点探讨,分析原因,为行政职能的转变和发展提供实践的基础。
4.在每个项目环节开展过程中,小组秘书应做好纪录工作,在结束的环节,每一个小组应根据全程纪录总结。案例分析在导入、分析、讨论、总结的全过程中,如果组织不当,很容易流于形式,小组成员的发言如果没有专人记录,那么在总结阶段,由于中间课程间隔时间太久,可能会忘记上一节课讨论的细节和重点。因此,要保障案例分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每一堂课小组讨论分析的纪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同样的行政管理完整的教学体系是由一个个案例串联起来的。在课程结束的最后两周,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根据一学期的案例分析,把一个个案例项目和书本中章节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宏观上形成对行政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完整认知。那么到了这个阶段,每个小组如果没有任何纸质版的纪录,那么后续工作也就难以顺利的开展了。
参考文献:
[1]罗伯特·P·沃森.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角色模拟与案例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崔宪宏.行政管理学 案例教学的四个关键环节[J].太原大学学报,2001,(4).
[3]郝亚光.反思与创新 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4]小劳伦斯·E·列恩.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