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云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面临紧缺的现状,建筑类产业在能源消耗的比重也日益增大,尤其是居住类建筑所占用的比例尤为明显并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区域的传统习惯和当地建设能力有限等问题,引起农村地区的建筑在能源消耗的问题日益严峻。
【关键词】能源消耗 农村 节能
0 引言
建筑能耗从广义的角度来讲应该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包含了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造能耗和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两方面。一般意义而已,我们最主要的能耗都集中在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能耗,包含了通风、制冷、取暖等能耗。
建筑节能作为降低资源能耗的首要标准,是发展可持续性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建筑在建设过程当中没有相对严谨的、科学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标准对住宅的建设进行指导,导致大部分建筑只能根据当地的生活习惯和习俗进行建设,并且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建筑由于受到宅基地大小的限制和房主的个人喜好,基本没有考虑当地的气候條件引起的不利因素,更不可能科学的进行环境的优化设计。
1 目前我国农村建筑节能的现状
1.1德阳地区农村建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的民居的所选取的材料比较随意,围护结构等构造措施较为简单,屋顶的构造形式等过于随意。房屋在建造过程中没有采用有效的降低能耗的构造措施,导致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用能能效不高、资源浪费较大,单位建筑面积在采暖和制冷方面的面积能耗高。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建筑用能在社会耗能也会进一步加剧,农村建筑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在不改变节能工作现状的情况下,按现在的建设速度,未来几十年里将会有更大的能源消耗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严重制约城镇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1.2农村房屋的基本建设都是建筑材料的简单堆积,导致的结果就是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采暖、通风、制冷等一系列问题。夏季过热和冬季过冷都采用最为直接的取暖和制冷,导致大量的能源被浪费。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德阳农村地区的取暖的主要能源来源有五种,分别为煤炭、天然气 、液化气、电和柴薪。不同地区根据地理位置、经济收入水平及生活习惯所占的比例也不相同,能源主要集中使用在照明用电、取暖与制冷、家电以及炊事等几个主要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建筑功能的完善度与舒适度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重,夏季的制冷和冬季的制热都作为对房屋舒适度要求的首位。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居住建筑的能耗主要是生活照明、饭食、空调能耗及热水供应等。分布比例如下图所示。
如果在建筑的设计的初期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比如在建筑的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材料及其传热系数、窗墙比以及门窗的选材等问题上进行科学的设计,那么就可以达到合理利用建筑能源,提高使用效率。
2 国外内相关的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从1976年开始一项称之为能源审计的工作,是最原始的节能研究,纳入调查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经过长期的调查积累,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库。
加拿大也于1993年和1997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大范围的居住建筑能耗抽样调查,全面总结和归纳了建筑所处环境及温室效应带来的能耗影响和发展趋势。
2.2国内相关政策和规范
针对节能工作,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和法律。1993年实施的《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1996年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008年4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10月实施的《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这些规范和标准都明确规定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内容、监管内容和职责,涵盖了节能管理的主体、范围、内容、程序、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加强了建筑节能管理,降低了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能耗。
3 意义所在
农村建筑节能现状的调查不仅可以推动德阳地区农村建筑节能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弥补德阳地区在农村建筑节能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缺,结合德阳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和社会特点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使德阳农村地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冬冷夏热地区,冬夏两季持续时间长并且夏季温度较高而冬季较低,我国的的居住性建筑大部分都需要采暖和制冷设备来维持较为舒适的室内环境,这对资源的消耗极大。完善建筑的节能构造可以有效的减少夏季的制冷和冬季的采暖引起的能源浪费,不仅可以改善民居的热工性能,同时直接或间接的降低了居住建筑的能耗,极大的改善建筑的热环境。同时减少柴薪燃烧引起的空气污染,使得农村地区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
4 结语
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节能的发展,指定了诸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为建筑节能的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有理的法律基础,推动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这方面的政策和法律在农村居住建筑所占的比重非常小。进一步完善农村居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对指导和改善农村建筑节能现状、建立健全的建筑能耗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有指导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田雨昕,曹永康,谭玉峰.国外历史建筑节能研究现状分析
[J].先锋论坛 2015.07
[2]张珏莹.浙江省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分析[J].
2013.05
[3]王子光,李百毅.城乡统筹背景下村镇住宅用能模式及热
环境现状初探[J]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2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