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2017-04-20 10:56朱晓华
教师·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问题

摘 要:新专业的設置包含了国家、地方尤其是学校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期望。新专业设置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势头等。文章旨在探讨当前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专业;建设与管理;问题;对策

2013~2014年,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先后有园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暂停招生,其中,园艺技术专业为我院2011年才开始招生的新专业。同为2011年新专业的产品造型技术专业,于2013年暂停招生,2014年进行了方向调整后复招。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开展新专业检查工作,笔者有幸参与了广东省高职建筑教职委的新专业检查组织工作。检查中发现,有些高职院校的新专业同我院上述专业一样因为各种原因暂停招生,而接受检查的新专业中有些专业虽然能够继续招生,但检查组在对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现状与实训设备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建议保留专业但减少招生。上述这些现象,禁不住让笔者思考:新专业的建设和管理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笔者觉得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新专业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研讨。

一、新专业建设与管理中的问题

1.专业设置盲目,缺乏基础性、整体性与科学性

专业设置是一所学校专业建设的起点,倘若新专业的设置没有考虑到学校专业的长远发展,设置过程缺少科学性,那么新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就容易出现建设后劲不足的情况。

新专业的设置缺乏基础性和整体性,主要指的是新专业在高职院校的整个专业群中,缺少其他专业的支撑。以我院现有新专业产品造型专业来说,最初的专业方向只是鞋靴设计。而我院的专业特色,是以建筑类专业见长。该专业所在的系,虽然有设计类的相关专业,但也都是建筑方面的,其他专业没有涉及该专业的课程或师资,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其他专业没有办法支撑这个专业的发展,这个专业只能靠现有的师资和课程自生自灭。而事实证明,该专业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建设起来举步维艰,勉强维持了两年。我院于2013年对该专业进行了重新论证,最终决定调整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向建筑类专业靠拢,使其能够有足够的专业支撑,保证其长远发展。

我们无法追究当初设置该专业时,规划者的所思和所想。我们所了解的是该专业设置那些年,全国上下,各所高职院校都在盲目地追求总量的扩张、专业的增加,很多有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积极向大而全的综合类高职院校靠拢,很多学校都滋生了一大批和学校现有专业毫不相关的专业。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前几年是商务英语最热的几年,广东省内的各所高职院校,不管是理科属性还是工科属性的,不管是有建设基础的还是没建设基础的,都开设了这个专业,没有人考虑这样是否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大家只追逐这样的热门……上述种种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不仅没有让很多学校尝到甜头,反而是苦头一大堆。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主要指的是专业设置论证不够充分,对当前该专业的社会需求变化和发展趋势缺乏有效判断。论证的环节不科学,没有经过指定环节,如人才需求调研和学术委员会论证等。

2.专业建设经费短缺,实践环节不足,师资队伍缺乏

新专业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往往以就业为导向,相较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实践的高职院校特别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添置或更新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以及培养和引进师资等。但是,就当前高职院校的新专业建设而言,有的学校缺乏足够的财力,对新专业的资金支持不够;有些专业师资比较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尤为匮乏;有些专业教学条件较差,教学资源匮乏,甚至难以满足日常教学的需要。我院前些年设置的几门新专业,在资金支持上就远不及老专业,因为国家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支持相对有限,学校本身的资金又十分不足,所以学校在资金使用上,往往追求利益最大化。老专业学生多、基础好,容易给学校创品牌;新专业学生少,学生的受益面自然也就少了。所以,学校往往会把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新专业在分羹的过程中,只能获得极少的支持。师资也是一样的,有些新专业只有一个或者两个专业教师,“一个专业教师撑起一个专业”的现象不在少数。而且教师多为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专业经验较少。

3. 专业建设内涵不实,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与教材建设滞后

由于新专业往往缺乏办学实践经验,很多高职院校的新办专业,不能根据本地区、本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只能一味地复制效仿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做法。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的制订应该具有地方特色和本校特色,假使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上缺少个性与特色,专业教学质量注定不高,也必然会导致学生对某些新专业满意度不高。

二、新专业建设管理对策

1.国家层面:完善专业设置制度文件,科学引导专业设置和布局

专业设置与布局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2004年颁布了我国首个《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实施十年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目录》外专业大量增加,现有的专业大类、专业类难以涵盖所有专业;部分新设专业名称不够规范,内涵不够清晰;一些专业口径设置过宽或过窄,有些甚至交叉重复设置等。为此,2015年教育部组织了《目录》和《办法》的修订工作,增加了专业类,大大缩减了专业数量,学院专业设置自主权扩大,上级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的监督更为有力。新修订的文件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意义巨大。

2.学校层面: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考量办学实际和现有资源

高职院校应首先明确好自身的办学定位及办学特色,做好近几年的发展规划,整合现有专业群,理清哪些专业需要缩减,哪些专业需要增加,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专业建设的整体性和长远性,开设新专业。以我院为例,在经过了2013、2014两个年度新专业的举步维艰、被迫停招或者调整后,学院开始明确立足“建设行业”、打造特色高职的办学定位,构建了以建筑类专业为主体,机电、市政、环保、艺术设计、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自2015年起,所有开设的新专业都紧紧围绕这一专业布局。高职院校应充分考虑自身的办学实际和现有资源,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准备新专业。现有资源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准备新专业时,应充分评估现有条件。

3.专业层面:深入研究和分析社会人才需求实际和行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在设置新专业前,应对社会人才需求实际和行业发展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尽量开设未来两三年内人才需求旺盛,但当前人才培养尚且不足的专业。

参考文献: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

[2]郭 健.高职院校专业开发应注意的几个基本原则[J].交通职业教育,2007(4).

朱晓华(1981—),女,山东泰安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建设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建设与管理高职院校问题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