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视角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

2017-04-20 22:16张蕾
商情 2017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等教育

张蕾

【摘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高校课程建设,创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当代高校及教师们的共同任务。高等院校应运用用户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等开展教学改革,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通过微创新找准突破点,做到极致。运用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等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及时反馈到教育领域,推动专业教育与时俱进。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高等教育 創新

互联网正在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影响着各行各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互联网思维从此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传统行业必须重视和利用的基础设施。从慕课、翻转课堂到微课、在线教育,“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方兴未艾。然而,教育变革还未能很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呈现形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与教育规律的契合,以及教育深层改革的撬动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

1.互联网思维及其与高校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思维可以被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甚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查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教育需要互联网思维,更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在: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技术产品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的贡献;借助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快速传播与协同建设,提升教育品质;重视教育数据资产的积累、保护与利用,通过大数据推动教育领域的管理与评价的科学化;鼓励多方协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

2.我国“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即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其优点有学习者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时间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等。但是慕课缺少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有效互动。翻转课堂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创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了课堂流程。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用知识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的优点有学生利用课前看视频,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交流互动;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信息量大等。但是对学生课下时间付出及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课堂上的互动也较难把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通常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可以进行精致的教学设计及经典案例的示范等,制作也较简单。微课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内容少而精,效果立杆见影。但是微课的知识传递通常碎片化,不系统,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

可以说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互联网化。当今我国高校“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有:1.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其在高校课堂的应用相对缓慢。如今大部分高校依然处在传统的多媒体讲解时代,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少之又少。2。大部分教育互联网的实践仅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转变思维,更不要说应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改革。3.教学体验有待提高。很多教育互联网实践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需求上来进行设计,多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已。如很多翻转课堂,学生经常反应自己没学懂,老师的指导不足等问题。

3.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建议

高等院校对“互联网+教育”的改革可以借鉴网络课程直播,得到APP,Ted演讲等模式。创建卓越用户体验的课程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课堂上的实时师生互动;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强化课下相关内容的推送,为学生构建全天候学习的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等。具体针对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从制度层面彻底引领互联网教育革命。作为学校高层,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互联网化不仅仅是教学层面的创新,更是整个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应从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师资队伍等多个维度,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和水平。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构建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循序渐进地转变全校师生的管理、教学和学习习惯,并持续改进。同时,运用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及时反馈到教育领域,推动专业教育与时俱进。

3.2. 创建实用高效的网络教学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无线网信号全校园覆盖,提升用户上网体验;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安全防御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全面提升网络交换能力、网络带宽总量和外网访问速度等。平台方面,应创建基于用户思维的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包含内容、练习、评价、活动、生成性信息、学习服务接口等多个部分,可以全方位支持学习者完整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体验,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变革。

3.3. 师资培训和激励。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用户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开展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通过微创新找准突破点,做到极致,从而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消除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同时应建立对互联网教学模式探讨的奖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教育变革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J].饶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2]以“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J].孙志

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

[3]“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杨现民,

赵鑫硕.电化教育研究2016(10)

项目:湖北文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5065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高等教育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