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婷
摘 要:当前阶段,水资源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是眼下我国日趋严重化的能源紧缺、水质污染、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影响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方针的落实。节能节水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眼下最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绿色节能;节水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量越来越多,水是不可再生资源又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将会造成水资源的耗竭,对人们的生命产生威胁。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我国积极提倡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不仅能够切实解决城市水资源困乏的问题,还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运用节能节水技术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深入探究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实际应用,并为类似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当前阶段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的现状分析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五分之一,很多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扰,使得当地愈加贫困,很不利于我国的整体发展。建筑行业用水量在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些建筑行业意识不到我国水资源使用现状,在建筑施工时肆无忌惮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建筑行业水资源不合理利用行为进行规范,实施节水节能技术。建筑节能与节水具有为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的特点,除了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外,还要注重日常管理。就当前来看,我国建筑行业水资源利用情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热水供应的耗能多,现阶段建筑给排水的热水系统大多数采用的是冷热水同步供应方法,这种方法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具体而言,采用冷热水同时供应时,一部分热水流入冷水管道,这时由于温度差会使热水温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热能的损耗。
其二,很多公司为了防止给排水设施材料与外界接触而生锈,一般都会在材料上涂层,但是一旦管道质量问题产生裂缝或者不合理使用造成磨损,极易造成设施的锈蚀。
其三,无故浪费有限水资源,当前阶段,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活动中存在的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即为:对有限水资源的隐性无故浪费。隐性浪费,主要就是指并没有造成实质性价值的浪费。
二、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与节能对策
(一)选用优质给排水设施
节水节能设备包括配水管材和节水卫生器具。在选择节水节能卫生器具时,要优先考虑具有节水节能功能的设备。水龙头的选用也可以对水资源利用量产生影响,在选购水龙头时可以挑几种进行比较,基于相同的水压,普通水龙头的节水效果明显不如节水水龙头,同样的情况下,如果水龙头的出水量比较大或者静压比较高,节水龙头的节水效果也是尤为明显的。在保证卫生器具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好选用新型节能卫生器具。
(二)科学运用自然降水回收利用
自然降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工作,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及附属单位组织的积极配合,使自然降水的回收利用可以真正起到节水的效果。自然降水的的回收利用,不仅能使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还能有效开发其资源。在进行实际建设其自然水回收工程过程中,需要不断研发回收技术。自然降水的回收利用指的是将自然降水中的雨水全部进行收集,然后将收集的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虽然自然降水中的雨水不可以直接用于饮用,但是完全可以用于洗车、冲厕所等。居民还可以将其直接用于住宅区的绿化工作,极大降低水资源的浪费,又有效的美观了外部的环境。
(三)确定合理的用水量定额
我国地域面积广阔,各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统一的用水量定额极难确定。定额位过大将导致给排水配备设备型号的增加,供水将超过实际需求。居民用水在供水设备中长时间的停放会导致细菌的滋生。定额过大还会给当地居民一种水资源丰富的错觉,容易造成居民用水的浪费。极不利于给排水节水;相反,若是定额值过小。建筑供水设备将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所以,在对地区用水量定额时,不能盲目的采取统一标准,要根据地区的实际用水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定额确定,这样就能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节水节能。
三、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的意义
现阶段,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受到了全世界范围的关注,降低能源浪费与节约水资源,能够有效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环境保护的内在需求;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尤为严重,通过将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和降低水資源的浪费,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
四、结语
综述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是提高水资源有效利用率的关键措施,除了上文所描述的节能节水措施以外还可以利用给排水管道的合理布置、水资源处理的科学规划去实现节能节水的目的。另外作为节水节能的主体,人们必须树立良好的节水节能意识从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水资源,及时采取节水节能行动,做到一水多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节水节能目标共同奋斗。
参考文献:
[1]许燕全.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和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6,03:81.
[2]刘新海.节能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6,0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