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民族团结进步这首歌
——《伊犁日报》“民族团结一家亲”宣传报道回眸

2017-04-20 01:50李建苹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4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一家亲伊犁

□刘 冰 李建苹

(伊犁日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这首歌
——《伊犁日报》“民族团结一家亲”宣传报道回眸

□刘 冰 李建苹

(伊犁日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对于民族地区的党报,民族团结进步是其新闻宣传报道的主旋律,作为第一个创建成功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伊犁,民族团结之树早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在全州470万各族群众的精心浇灌下,这棵参天大树愈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这里每天都发生着数不清的有关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故事主人公都是普普通通的各族群众,他们真实、率真、有血有肉,在平凡之中提炼出时代的本质特征,凝结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时代内涵。

多年来,《伊犁日报》对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全国、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进行了不间断的宣传报道,努力挖掘更多的新人新事。2016年10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第二天,《伊犁日报》在四版迅速推出了整版通讯《激发热情心怀感恩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文中强调“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的精神传到伊犁河谷,伊犁各族群众的团结“熔炉”再度升温,各民族互帮互助的热情温暖河谷,燃起临近初冬里的“一把火”。这篇报道是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开展作了最好的宣传动员。

看过电影《真爱》的人都会记住母爱最真的阿里帕·阿力马洪老妈妈。《真爱》是以全国道德模范、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阿里帕·阿力马洪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而成,讲述了家住清河县的维吾尔族母亲阿里帕·阿力马洪老人用超越血缘、民族的人间大爱,几十年的时间里,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中,含辛茹苦抚养大了6个民族19个孩子的感人故事。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如天”,对每一个孩子都视如己出。她说:“在我们这个家庭,不分什么民族,都是一家人。”我们认为,民族团结的基础是个人与个人的团结、邻居与邻居的团结、学生与学生的团结等等。个人与个人的民族团结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无数个人汇聚起来就形成浩浩荡荡的洪流,奋力推进民族团结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在民族团结宣传报道中,我们注重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其中各民族“结对子”“交朋友”是最接地气、最为直接、辐射面最广、最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举措,从家庭、楼栋、住宅小区、学校等“社会细胞”写起,通过大力宣传推进民族团结“细胞工程”,让各族群众主动融入到民族团结工作中,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可以说,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把各民族群众凝聚在一起,使民族团结元素可以更好地渗透到各族干部群众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努力搭建起民族团结和谐的桥梁和纽带。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伊犁日报社精心策划制订了宣传报道方案,努力营造出浓厚的氛围。

2016年10月19日,当我们得知尼勒克县胡吉尔台乡索孜木图村村民马达勒木·合吾俄尔汗要为收养的汉族儿子举办哈萨克族婚礼时,感觉非常契合“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主题,马上派出多名记者前去采访,不仅在一版刊发了消息、图片,还在四版做了“严建新的哈萨克族婚礼”摄影专题报道,视觉效果强烈,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霍城县在全县11个乡镇建设了36个就业工场,吸收和培育各类投资少、见效快、用工多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产业项目,到2016年11月1日,已带动就业1800多人,各族工人在这里共学共事,相处融洽。他们每天在一起工作,从不认识到认识,相互成为了好朋友,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我们敏锐地抓住这一重要新闻线索,以“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促进就业中盛开”为题进行了连续报道。这几年,伊犁州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众多的就业工场或民生坊,让广大农牧民直接融入了产业链条,各族工人在一起劳作,互相学习、交流、配合,这种工业化生产模式无形中推动了农牧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让少数民族产业工人能够及时跟上现代文明的节拍,对促进民族团结工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新的条件下,全州民族团结如何不断丰富内容,通过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是当务之急,也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更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报道的核心要素。团结是根本,进步是要求,民族团结贵在“融”。“融”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这几年,为了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伊犁州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一些工作浮于表象,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交心,没有再深入下去真正融合到一起。所以民族团结要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推进手段、载体、方法创新,将民族团结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紧密相连,尤其是要把民族团结融入到促进就业、基层阵地建设、治村强村工作等方面。作为党报必须要深刻洞悉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方向把握当下的新特点,从而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还打破常规,不断发现、挖掘和运用身边能够促进民族团结的元素,通过宣传舆论引导,努力搭建起一座座民族团结的桥梁,用政策法规规范民族团结,用辉煌成就弘扬民族团结,用现代文化引领民族团结旋律,用正信正行坚定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群众之间的接触、交流、沟通,不断促进各民族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的交流融合。我们派出记者深入到乡村农家小院、温室大棚、街道社区、居民家里等不为人所关注的角落,挖掘出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民族团结的故事,如《伊犁日报》五版刊发了一个不起眼但动人心弦的小故事,说的是伊宁市喀赞其街道办事处托特杜康社区果园街九、十、十一巷是3条老街,里面有许多富有维吾尔族特色的老宅院,由于巷道路面没有硬化,一下雨满街泥泞。这几年,看到别的街巷居民依靠观光旅游发家致富,让这里的居民心里不是个滋味。老百姓的呼声终于引起了伊宁市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当修路的施工队进入社区后,各族居民喜上眉梢,天天关注施工进度。汉族工人们在施工中尽可能地不打扰居民正常生活,维吾尔族居民也为施工队作业提供了最大的方便。没多久,干活的农民工和当地居民的感情越拉越近。工程快要完工时,维吾尔族居民主动“凑份子”邀请施工队吃饭,于是出现了多年来很少见到的景象:来自四川的40名农民工和当地维吾尔族居民围坐在条桌前,谈笑风生,边吃着新疆抓饭,边聊着家常,一幅其乐融融的生动画面。同时配发了一张图片。稿件写得生动有趣,在朴实的民族感情中见真情,《新疆日报》等多家自治区级媒体先后转发,我们及时配发了评论《民族团结贵在友善信任》,指出这个葡萄架下的故事是在民族团结中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相互信任、相互友善故事里的一个,但也是最朴实、最真诚、最可贵的民族真情。来自四川的40名农民工做梦也不会想到竟然会成为维吾尔族居民的座上宾,体验到了少数民族群众火一样的热情,热腾腾的抓饭端上了桌,掏心窝子的话说不停,居民感谢施工队的辛苦工作,施工队也感激居民对施工提供的方便。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来源于平时的相互帮助、理解和关爱,那么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信任则来源于千百年来的和平相处与文化交流。

我们先后刊发了大量的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发现的动人故事,这些普通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各民族相互间用无私的大爱去影响、感染,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的故事。伊犁大地上处处盛开着民族团结之花,而《伊犁日报》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发出了民族团结最强音。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一家亲伊犁
湘楚一家亲
鲁湘一家亲
一家亲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动物一家亲
丝绸之路与伊犁
永恒的召唤 共同的命题:全国新闻界广泛开展新时期弘扬雷锋精神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