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强
中国海上边境区域环境复杂,海岸线与多个国家犬齿交错,在东部和南部面临着严重的海上威胁,尤其是美国海上力量介入西太平洋地区冲突,是中国面临的最主要海上军事威胁。反介入作战,在未来将是中国面对的主要战争形态,也是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而航空母舰作为海军的核心装备,在反介入作战中也必须要担负重要的责任。
尽管美国拥有一支令人生畏的海军,它仍须跋山涉水穿越广袤大洋才能抵达东亚海域,这给美国舰队带来了巨大的后勤负担。随着交通线日益延展和疲弱,距敌方领土越近,补给和维护的困难也就越大。与之相反,中国却坐拥主场之利,对周边国家所知甚详,中国的防御部队亦可受惠于靠近本方后勤基地的地利。这种“地理不对称”现象对中国反介入战略的发展具有核心意义。
在会战层面,最好的战略防御乃是在战术与行动上采取适应的攻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至少已经推出了四级新型核动力以及常规动力攻击型潜艇,后者在数量及技术复杂性上较早先的型号有了长足进步。这支现代化水下兵力可以在潜航状态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对水面舰艇构成强大威胁。设想一下这些潜艇迎击一支远道而来的敌方舰队的过程:它们提前埋伏在攻击点,等待合适的时机突然朝对手发起突袭。与主动搜索攻击敌军的战法相比,提前埋伏好的潜艇不易将其待机点暴露给美军反潜战编队。在拖曳式声呐系统帮助下,分散部署的解放军潜艇可以进行协同攻击,在一定距离上出其不意地向对手实施多目标导弹齐射。
中国有一种022型导弹快艇,这种穿浪型双体船装备有远程反舰巡航导弹,攻击力颇强。022型导弹快艇隐形特征的船体结构、髙航速和小尺寸决定了它会是一种躲过敌方打击、在近岸水域实施偷袭的理想平台。解放军海军现已有大量022型导弹快艇加入现役,它们可能被部署到某些阵位,负责对敌方舰队实施饱和协同导弹攻击,短时间内对敌人的舰队发动致命的打击。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在规模上位居世界顶级,拥有多型可发射反舰巡航导弹的固定翼飞机。其中的佼佼者苏-30MKK多用途战斗机以及轰-6中程轰炸机,可以巡航至东到第一岛链的区域,威胁其间的一切水面舰艇。如果将这类挂载有远程反舰巡航导弹的对海攻击机集中编队,可以想见它们必能送出全力以赴的一击、洞穿敌方舰队的防空网。
特别是被传得十分神秘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据称已经正式装备中国海军,该弹可以利用自己特殊的弹道令美军无法有效拦截的优势,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毁灭性打击。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系统是成体系的,并非完全依赖某一件武器,在这个体系的联合作用下,美军航母如果要进入以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为代表的打击范围内,那么,其所面临的风险将是前所未有的。但如果美军选择徘徊在1500公里外的海域,那么,其将是相对安全的,但是却无法发挥其介入的作用。
从12月23日开始,中国海军的航母打击编队进行了连续跨海区训练和试验任务,这标志着我国航母作战群的体系化日益完善,辽宁舰已经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在早些时候,我国海军辽宁舰编队插入宫古海峡,突破第一岛链,进入了西太平洋地区。这是中国海军航空母舰首次深入西太平洋,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建设全球海军历程中的一件大事。
中国海军的本次跨海区、突破岛链、深入西太平洋的训练演习,航母打击编队8艘水面舰艇和数量不详的水下潜艇。包括两艘052C型相控阵防空驱逐舰(151郑州舰、171海口舰),一艘052D型相控阵防空驱逐舰173长沙舰,两艘054A型多用途护卫舰(538烟台舰、547临沂舰),一艘056型轻型护卫舰(594株洲舰),一艘903型综合补给舰(966高邮湖舰),水下还应该有至少一艘093型核潜艇。通过舰艇编队和舰载机的编成,可以看出一个很完整的航母打击编队已经形成。大概是以一艘航空母舰,三艘防空驱逐舰,三艘多用途护卫舰,一艘核潜艇组成的完整的覆盖作战力量。
目前,“辽宁”舰可以同时2架起飞歼-15舰载战斗机,同时回收2架歼-15,这种作战能力已经能够直比美国海军航母。“辽宁”舰回收飞机设计得相当巧妙,两种回收飞机的方式回收飞机数量大体相等,一般情况下都是8架,并且以舰岛左侧为主,主要的优点就是避免了舰首甲板停飞机后飞机不能起飞的缺点,并且还能做到起飞和降落同时进行,可以安排2架歼-15随时起飞,同时回收2架飞机。
有专家称,在中高强度作战情况下,一艘航母完不成作战任务。这是因为航母有维修周期,一般服役两年多以后,就要到中修期,再有几年就要进入大修期。大修期的时候,航母大概有一年多不能使用。一个国家如果只有一艘航母,这期间任何作战任务就很难完成。一般来说,国家拥有航母,至少两艘比较合适。如果海外威胁不多,能容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航母可用,那一艘也可以。如果始终都有一艘航母待命,要执行任务,至少要有两艘,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作为中高强度作战情况下,一艘航母完不成作战任务。因为在进行作战期间,航母每三到五天,就要进行一次油水补给,五到六天就要进行一次弹药补给。在高强度作战时,弹药补给三天到五天就要进行,跟油水补给差不多同一个频率。因为航母在战区,要退到战区边缘去补给,但是敌人没有战区边缘的概念,只要找到你就会攻击。因此,这时候一般需要双航母战斗群,其中一艘航母提供掩护。因为航母的补给时间比较长,如果整个编队要补给完,要8個小时以上,这期间,舰载机不能起降,这对航母的作战能力是个大的制约,所以,一般是双航母战斗群才成为作战编组。
1月25日,在中央电视台CCTV10频道播出的“2016年度科技盛典”节目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船舶动力与电气领域著名专家马伟明获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马伟明团队“承包”了中国海军舰艇电力系统技术,使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跻身世界一流水平,被誉为世界电气领域的“中国骄傲”。
在节目中,马伟明院士透露了我国电磁弹射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他表示,电磁发射技术,将在10年左右取代传统的化学能技术。马伟明介绍,这是由电磁能发射的原理和特点决定的,更快更强更远更高(效率)以及更加安全。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表明,正在研制设计中的国产003型航母采用电磁弹射已成定局,而国产电磁能武器也有望在10年内成为中国火炮技术的“新主力”。
实际上,关于马伟明院士研究电磁弹射技术的报道,最近几年一直连续不断。2011年,马伟明院士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在他的获奖感言中透露中国电磁弹射技术研究已获成功。
不过,电磁弹射技术研制成功,并不代表它马上就能搬上航母应用。从技术上讲,电磁弹射技术上航母,要经过几个过程。第一,全面攻克和掌握电磁弹射关键技术,研制缩比尺寸原理样机;第二,进入工程开发阶段,随后研制全尺寸试验样机;第三,建设航母电磁弹射器地面试验设施,然后使用真正的舰载机进行长时间的地面弹射试验,逐步地解决各种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实现电磁弹射器的技术冻结和试验定型;第四,在新型航母设计中,采用和安装电磁弹射系统,最终实现“电弹上舰”。
而据外媒报道,中国电磁弹射器地面试验设施在几年前就已建成,并进行了一系列试验。马伟明院士的表态,表明地面试验已经接近完成,下一步,就等着上舰了。目前,中国海军第一艘国产航母001A即将建造完成;据多方消息,第二艘采用常规动力航母002型航母已经开工,或将于2020年左右建造完成并下水。第三艘国产航母003型,现在恰好处于设计研制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