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刘苗 单旖旎 于亚男
摘 要 近年来,新媒体以全新姿态呈现,在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今天,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快新形势下团学宣传工作建设具有意义深远的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新媒体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在西方,美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杜威提倡寓道德教育内容于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之中,认为公民道德的形成只能是公民积极参加公共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结果。以90后学生普遍接受的新媒体方式做好团学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工作模式,对于打造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团学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1新媒体的定义及特征
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随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提到“New media”这一概念。
新媒体的“新”体现在技术创新和传播方式上,比如传统媒体电视、报纸的新媒体化,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出现的网络电视、电子报纸,是新旧媒体不断整合和发展产物,媒介形态的发展使新媒体的界定上具有狭义和广义的界定。
狭义的新媒体主要从新媒体所依赖的技术和所具备的传播形态来划分,即“数字化技术”和“交互性的媒体形态”。广义的新媒体应从更加开放的、宏观的和传播未来趋势的视角来解读。
综合而言,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基础上,以数字设备为终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进行传播的新兴媒体形态,具有超媒体性、交互性、虚拟性、消解性、个体性等特征,其舆论聚集效应、意识形态传播形式对社会变革产生直接影响。
2新媒体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挑战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新要求,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高低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对思政教育的挑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与网络的深度共存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与互联网的深度依存,90后大学生更易沉溺于虚拟世界从而远离现实生活。这方面使他们容易出现厌倦现实、自我封闭、疏离社会的倾向,会产生情感迷失、精神孤独、心理脆弱等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网络生活中个体的意愿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由此助长个体的自我意识膨胀与个性的过度发展,其后果是一代人共同意识的消解、集体意识的淡化。一旦回到现实,大学生们易产生不知所措之感,这将不利于其社会化的顺利完成。
2.2“无国界”的信息摄取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大学生熟知新媒体介质且外语水平良好,具备很好的网络信息搜寻与摄取能力,可以如鱼得水般畅游网络信息世界。但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网络已是一个“无国界”信息平台。即使大学生司空见惯,看似平常的一些媒体信息其背后也往往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因此,在现实中还有不少大学生对社会上偏颇的意识形态观念缺乏警惕,这无疑会影响到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观念,易造成政治理想缺失。
2.3信息结构碎片化挑战思政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新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已经“不再用一种现行的、一页页、一行行的方式,而是以直觉的、联想的方法将信息链接起来。超文本培育了一种由直觉和联想的跳跃所激励的学问。”这种非线性的阅读方式下,信息之間的联系较为松散,由此生发的思考偏向于直觉与想象。这样,传统文本阅读中建立起来的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条理性大大削弱了。如何处理教育内容的系统性、理论性与受教育者思维的少连贯、重直觉之间的矛盾,也应引起思政教育者的思考。
2.4自媒体传播带来价值体系“无核心化”
新媒体时代强调公众的“发声”意识与话语权利,信息制作与传播能力成为新媒介素养的内容之一。个体广泛参与意味着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的发布者,人们不再统一接收对错判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源,自由地参与到无中心的交流之中,形成了信息传播中的“去中心”倾向。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凸显,追求个人绝对自由的现象产生,价值体系的“无核化”倾向出现,思政理论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也会受到削弱。
3新媒体环境下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新媒介教育内容包括了解媒体的基础知识及如何使用媒体,学习判断媒体信息的意义与价值,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了解如何建设性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我。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完美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3.1推助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通过新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于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进行客观甄别、理性分析并公正的判断。一方面提醒学生警惕网络信息污染问题,保护个人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我国独特的大众传媒生态,恰当的认识理解状态与现实政治的差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最终,让每个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奠定基础,促进为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2深化思政教育内容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德育应包含现实社会道德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两部分。对于后者,目前缺乏对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里的道德价值观念的合理引导。虚拟空间里与现实社会里的道德水平密不可分,网络道德不足会对现实德育形成消极影响。
新媒体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合理的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投身现实社会,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全面帮助大学生调节情感心绪,增强心里素养,减少亚健康状态,培养健康人格与良好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