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和深刻的变动之中。表面上看,是不同国家的权力格局在重组,其背后实则是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中国的角色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这也不仅是因为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因为中国在拥抱经济全球化的同时,一直坚持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
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等,我们有一个更习惯的说法,即“体制”。如何解读这个体制,如何正确的认识这个体制,这个体制如何进一步完善,遂成为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已经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知道;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这些指导思想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是多样的,不可能哪家独尊;一个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大国的政治制度,不可能是外来强加设计的结果,而是在本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内生性演化的结果;中国坚持自己的独特道路和制度,不仅是要证明世界是多元的,更是要世界的未来提供更多一种选择。同时,演化是没有止境的,固步自封和封闭僵化不会有未来,因此必须深入探讨内生性演化的机理和方向,只有做足了功课,我们才能谈得上“中国方案”的可能性。
为此,中国的媒体也要自觉承担其自己的使命,为探讨中国叙事和中国方案的可能性做出自己的贡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风窗》此前约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連续在杂志发表了四篇深入解读中国体制的文章。为了将讨论引向深入,本期推出的封面报道,约请知名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深入探讨中国体制新叙事问题。
我们希望这次封面报道能够抛砖引玉,促进社会各界对于中国体制独特性和开放性的体认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