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旋律,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对综合国力竞争加剧和传统文化的挑战。
关键词:全球化;中华民族精神;挑战;综合国力竞争;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唯有强大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强调:“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继往开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1]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化已远远超出经济领域,日益渗透到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等,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 中华民族精神的涵义
关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学者梁漱溟把中华民族精神解释为:“其一是渐渐凝固的传统习惯,其二是从中国文化而发展出来的一种较高之精神。”[2]我国著名学者张岱年认为:“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3]还有的的学者认为“中华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4]也有人说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高次元的中国文化传统。[5]综观这些涵义,都强调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性和发展性,因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中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各民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的文化浓缩,是中华民族创造社会历史活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6]可以说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高度概括。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7]
什么是爱国主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是对爱国主义概念的最好诠释。江泽民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8]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是爱国主义支撑中华民族战胜困难,使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可以说,离开了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就等于失去了灵魂,从而也就失去了凝聚力和生命力。
团结统一是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追求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目的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毛泽东指出:“国家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9]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从古到今,56个民族都有一种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都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整体感和责任感。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的必要保证。伟大祖国取得的每项成绩,都是各民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
爱好和平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和平共处、团结协作。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希望天下太平、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10]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和其他民族友好交往的传统,是一个爱好和平的的民族。
勤劳勇敢是中华各族人民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数千年的历史把勤劳勇敢已沉淀为一种有着永恒意义的强大民族精神。勤劳指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俭朴勤奋;勇敢指英勇、无畏、勇于攀登、不屈不挠。自古以来,个人事业的成功;国家的繁荣富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缔造;人间奇迹的创造,都离不开勤劳勇敢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11]胡锦涛同志也提出“只有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
自强不息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周易》中提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兴盛而奋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12]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说:“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奮斗的精神力量。”[13]
2 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 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给吸收外来文明和优秀民族精神提供了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与其他民族间发生文化冲突和矛盾的可能。法国学者魏明德指出:“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冲突,本是各个文化都会遭遇、又考验各个文化的挑战,中国特有的历史环境,让这一过程变得格外激烈与惨痛。” [14]由此给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和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
(一)综合国力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分歧和矛盾冲突。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依赖的是经济实力和物质因素,但精神因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民族精神的作用更为重要。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把精神因素比作“贵重的金属”和“真正的锋利的刀刃” [15]并认为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也把民族精神称为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6]作为国家凝聚力源泉的民族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综合国力竞争能力的高低。
(二)传统文化的挑战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向来被视为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守护神”。 [17]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文化交流在各个国家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迅速扩张,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全球化潮流中,经济的强势可能会支撑和造就文化的强势,而文化的强势也可能会导致某种程度上的文化侵略和文化扩张。” [18] 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由于西方文化的逐渐渗透,从而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使本土文化岌岌可危。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文化渗透,企图摧毁中华民族精神。2000年,马来西亚副总理巴达维在第14届亚太圆桌会议的演讲中指出:“全球化通过全球媒体、娱乐业、旅游和贸易使人们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但它也导致西方文化中最肮脏、最无价值、最颓废的东西在非西方社会泛滥成灾,使本土文化岌岌可危。”[19]
现如今,在中国普遍流行的西方节日,已在中国占领一席之地,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狂热的追捧它们。每年圣诞节、感恩节等,是年轻人必过的节日。然而,像清明节、端午节,这些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遗忘。我们传统文化的地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已不堪一击,摇摇欲坠,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其次,我们文化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的威胁。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大卫·罗斯科普宣称:未来的世界文化一定要以美国文化居于支配地位,“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意愿的价值观”。[20]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借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其后果就是我们的本土文化逐渐被西方文化所代替,使文化的多样性失去其真实的意义。
注释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2]《梁漱溟全集》第2 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22.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5.
[4]刘文英,《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J].1991,11.
[5]臧宏,《论中华民族精神及其核心》,《哲学研究》[J].1991, 11.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8]江泽民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一九九一年五月三日《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
[9]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
[10]《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1.
[1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06
[12]鲁迅:《鲁迅杂文选》,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 316.
[13]《江泽民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2.
[14]〔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一位法国学者谈当代文化交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9.
[15]〔德〕克劳塞维茨,杨南芳等译,《战争论》(上卷)[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63.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9.
[17]宇文利,《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1.
[18]宇文利,《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1.
[19]〔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全球化:风险与前景》〔N〕.2000年6月7日.
[20]David Rothkopf:In praise of cultural Imperialism,Foreign Policy,No.107,summer1997,P.45.
[21]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的辩证法》,洪佩郁等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50.
参考文献
[1]《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肖君和,《华魂:中华民族精神》〔M〕.黑龙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3.
[3]〔法〕魏明德,《全球化与中国——一位法国学者谈当代文化交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J].1986,12.
[5]宇文利,《中华民族精神——现当代发展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俞可平,《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侯玲(1975-),女,山东泰安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