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林贵
学则须疑。对于学生来说,质疑精神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源头。而质疑能力培养不仅涉及教学方法、技巧问题,还涉及到教育思想、原则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真正从学生出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的精神。我们知道,质疑是学生思维方向的体现,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也是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体现。其具体策略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支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精神,继而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语言训练,依赖于好的语言环境。然而,对于当前的英语教学来说,缺少的恰恰是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单词识记有限,加之缺乏一定的英语环境,他们学习英语会有一定的难度,即使在教材中已经降低了难度,但是针对缺乏语境的无意义单词识记仍是困难。或许通过音标学习单词是个捷径,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仍有点繁琐枯燥,况且音标与汉语拼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可能混淆。对此最好的方法则是采用一些朗朗上口的短语、视频以及场景、儿歌等来帮助学生识记单词。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善于设疑,而且还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质疑。只有学生动脑质疑,并且开口探讨试图去弄清问题,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才会印象深刻。探讨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化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同时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互相交流学习。例如,在教学“usually”和“sometimes”这两个单词时,有的学生不能加以区分。教师把这样的疑问提出来建议大家小组内讨论或者举例来说明如何区别。讨论结束后,其中一个小组的意见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小组内的代表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句子:“I usually get up at 5.But some⁃times I get up at 9.”然后用圆圈标出了两个单词的范围,这个单词用法的争议才戛然而止。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去质疑问题,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疑问的氛围中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教学环节中可能出现矛盾的地方加以强调。也只有在夯实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动激发内在学习动力,就会在各种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探究,而这一点对于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尤其重要。传统教学中,固然有情境,但更多考虑的却是培养学生兴趣,至于质疑则容易忽略。再次提到质疑情境,目的在于通过情境创设诱导学生主动质疑、积极提问,这样就可以把学生已有认知与课堂教学需要达成目标之间的冲突,充分暴露在课堂上。这样一方面便于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推促问题解决;另一方面也便于激发学生兴趣,在情境中培养其质疑精神。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4A“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水果类单词和基本句型时,学生对单纯的灌输肯定是不容易接受的。上课时,教师安排学生课前带好水果和沙拉酱等,创设出一个制作沙拉的场景,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英语的交际环境,然后再播放对话录音,配以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这个语言环境中,纷纷要求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并创编出新的对话。这样不仅让学生积极动脑,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情境,运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与生活接近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习得语言、输出语言。如教师在课堂上可创设生日聚会、购物、问路、打电话等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合作式学习,通过身临其境的感受来激发他们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问,是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有问,才有思、才有学。相对而言,问同样也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一个问题出来,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如果时间过于仓促,那么他们的问往往会停留在浅层次,因而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进行自主思考,大胆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有质量,才能做到有效精问。另外对于学生的问也需要宽容对待,并且予以鼓励,让他们大胆问,即便问错了也比不问好。
比如,针对学习名词变复数这一内容,由于复数变化形式较多,如果直接讲解,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可以把单词原型与相应变化通过横线连接的方式一一对应呈现在 黑板上 ,即 apple—apples;hobby—hobbies; box—boxes;photo—photos,很自然地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这些变化不一样?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言?继而让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其规律,然后教师进行纠正,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比如:“‘photo—photos’,而‘tomato’同样也是o结尾却要加es?”而这时候教师给予分析讲解归纳,很容易让学生的理解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便于在理解中提问,在提问中巩固。
新课标倡导课堂主体是学生,倡导采用探究型学习方式,对此教师应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功能,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包容不同意见,并及时给予肯定与疏导。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发言机会增多,同时还能推促学生之间兵教兵,有利于他们进行互纠互评,从而培养其质疑精神,一举多得。
习惯培养是一个过程,需要从量到质的积累。对于质疑习惯培养也是如此,学生从善于提问,到善于解惑,本身就是一个质的飞跃。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以便他们从不敢问到敢问,再到会问,从而有效提高质疑质量;另一方面,教师更要善于发现学生质疑的闪光点,并且采用不同的方式给予表扬。还有,当学生思维处于懈怠状态时,教师要想方设法给予激励,以便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内在动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为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创造条件。
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理解能力,但是词汇量缺乏,因而会有好多疑问,其中不乏一些无价值的,或是偏离了教学目标的疑问。所以提高质疑的质量,引导学生“善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
例如,在学习《译林版小学英语》5B“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中,教师在学生的语篇学习过程中,引导后的效果是散漫的。
T:What is Mike doing?
Ss:He is cleaning the car in the morning.
S1:Helikeshelpinghis father.
S2:Helikeshelpinghis mother.
…
修改后,紧扣学习目标,训练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
T:What is Mike doing?
S:He is cleaning the car in the morning.
T:Guess.Is he playing with water?
S:No,he isn’t.He is helping his father.
从修改后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为了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得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才会产生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质疑。
质疑是学生思维方向的体现,是学生主动探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引导学生质疑不仅关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而且还关乎老师秉持的教学原则和遵循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学术和教学民主观念,倡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和学术探讨气氛,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会质疑,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习惯于质疑,把质疑当作治学的一项基本功,当作学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