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

2017-04-19 10:23杨佶明
今日健康 2016年10期

杨佶明

【摘 要】 目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进行诊断的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以促进临床诊断正确率的提高。方法:选取10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对其展开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本组105例患者中,67例(占63.8%)发现龛影,其中45例于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18例于仰卧左后斜位发现,另有4例于仰卧右后斜位发现。此外,81例(占77.1%)检出球部变形,9例(占8.6%)检出幽门痉挛及开放延迟。结论:通过应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检查,可将其病变状况很好地显现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临床检测人员还需对十二指肠的解剖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并指导受检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及加压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率的提高。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胃肠道双对比造影 临床诊断价值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可发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发病率要比胃溃疡更高,且多发于十二指肠的球部,呈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在溃疡的周围还存在纤维组织增生、水肿以及炎性浸润的情况[1]。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日益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2]。而为充分促进疾病治疗效率的提高,探寻出一种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双对比造影检查凭借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势,在胃肠道疾病的常规检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3]。本文以我院10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为例,就其应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进行诊断的价值展开探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为例,从中选取105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且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其中,男性65例,女性40例;年龄为15至46岁不等,平均23.5岁;25例(占23.8%)为儿童,80例(占76.2%)为成年人。患者病情呈现出慢性、反复周期性发作的特点,临床症状以各种类型的腹痛为主,其中92例(占87.6%)呈节律性阵发隐痛,85例(占81.0%)以脐周痛为主,53例(占50.5%)伴发恶心呕吐,46例(占43.8%)食欲不振。此外,26例(占24.8%)存在家族病史,21例(占20.0%)吸烟史达到3至12年。在体格检查过程中,86例(占81.9%)发作时剑突下方存在局限且固定的压痛点,4例(占3.8%)存在贫血貌;实验室检查发现6例(占5.7%)大便隐血试验呈阳性。

1.2 检查方法

采用型号为岛津的FLEXAVISON多功能数字胃肠机对所有患者展开胃肠道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让患者在检查的前一天晚上食流食,并在并在晚饭后将30g缓泻剂番泻叶当茶饮服用,以达到清洁胃肠道的目的。在检查当天的早晨,禁食禁水,并在检查前的10min内向患者肌注10mg的山莨菪碱注射液(即654-2),随后叮嘱患者口服一包产气粉,接着口服50至100ml濃度为160%W/V的硫酸钡混悬液,为降低气泡对诊断的影响,将适量消泡剂(如西甲硅油乳剂)加入钡剂中。告知患者躺在胃肠机床上,按逆时针方向连续翻滚2圈,确保胃壁、十二指肠球部粘膜上均匀沾上钡剂。指导患者依次采取俯卧左前、右前斜位,仰卧左后、右后斜位等,将胃窦部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显示出来,并对重点部位展开加压像、黏膜像、双重对比像以及充盈像摄片。

2 结果

(1)直接征象:龛影,在本组105例患者中,67例(占63.8%)发现龛影,其中45例于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18例于仰卧左后斜位发现,另有4例于仰卧右后斜位发现。绝大部分的龛影处于球基底部的正中位置或稍偏的位置,只有少数处于球体的顶部,形状通常为圆形、卵圆形以及椎状几种,且具有光整的边缘。此外,龛影的直径为0.1至0.8cm,周围仅存在粘膜纠集现象或环状透亮区。

(2)间接征象:81例(占77.1%)检出球部变形,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轻度环形收缩,一侧壁出现浅显切迹样的凹陷等,呈花瓣状或分叶状,球部毛糙、扁平,呈线样,并存在假憩室等征像。另有9例(占8.6%)检出幽门痉挛及开放延迟,几乎全部存在球部固定压痛症状。

3 结论

3.1 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的意义

在临床消化内科,十二指肠溃疡比较常见,其发病部位以球部为主,约占所有十二指肠溃疡的90%以上,其次便是球后溃疡以及降部溃疡[4]。目前,临床在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时,主要采取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的检查方法,且此种方法操作简便,不会产生创伤,因而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青睐[5]。而临床以往在诊断胃肠道病变时,大多采取内镜检查技术,尽管可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会给患者造成不小的痛苦,容易受到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的限制;此外,患者的消化道管壁比较薄,在应用内镜进行检查时,很有可能引发相应的并发症,如胃出血、胃穿孔等,进而给临床推广使用造成了限制。由此可见,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具备内镜技术所不及的优势,具有无法被取代的价值[6]。总体分析,气钡双对比造影与胃镜检查可起到互补作用,为有效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可联合应用上述两种检查方法。

3.2 患者X线表现及诊断

胃肠道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通过在病灶的表面附着造影剂引起影响改变,进而展开直接诊断或间接诊断。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而言,其X线表现的直接征象为龛影,这也是确诊该病的一项主要依据[7]。在本组105例患者中,67例(占63.8%)发现龛影。通常情况下,采取加压法,便可将龛影显示出来,其形状通常为圆形、卵圆形以及椎状几种,突出于胃腔轮廓以外,具有光整的边缘;周围的黏膜则呈辐射聚集状,在溃疡的周围,由于黏膜存在水肿及充血情况,因而出现表面半透明的光圈或环绕云晕样的浅影。考虑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比较小,比较浅显,球部位置多变,再加上球部激惹等,钡剂通过的速度比较快,有时无法发现一些龛影,因此,检测人员需对细微改变进行认真观察,为促进龛影显示率的提高,可让患者采取多种体位,并对球部进行充盈加压。本组患者中,45例于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18例于仰卧左后斜位发现,另有4例于仰卧右后斜位发现。由此可见,当采取俯卧右前斜位进行检查时,龛影发现率最高。

球部变形作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项常见且重要的征象,主要是由瘢痕及痉挛收缩而引起,本组占77.1%。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球轻度环形收缩,一侧壁出现浅显切迹样的凹陷等,呈花瓣状或分叶状,球部毛糙、扁平,呈线样,并存在假憩室等征像。不少球部溃疡不容易显现出龛影,但如果存在球部恒久变形的情况,同样可进行确诊。需要注意的是,球部变形通常是由溃疡导致,但有时肝胆胰脾以及胃部等出现病变时,也有可能引起,检测人员应注意鉴别。此外,幽门痉挛及开放延迟,球部压痛,球部激惹征等,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诊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3 X线漏诊的原因及相关对策

在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过程中,由于十二指肠的生理曲度及溃疡局部肠管存在激惹等情况,使得充盈效果不理想,进而造成漏诊及误诊;球部位置多变,溃疡比较小,比较浅显,龛影或黏膜纠集等征象容易被掩盖;在检查时,未能适当转动体位及加压,引起漏诊等。因此,在双对比造影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变形、球部激惹、降部肠管局限性狭窄或并发反流性胃炎时,应高度怀疑存在十二指肠球部[8]。而对于球部龛影难显示的情况,则可采取下列处理对策:①指导患者深吸气,让胃窦及十二指肠朝前下移位,从而分开胃窦与球部的投影;②将X球管朝患者头侧倾斜25度左右,同样可分开胃窦与球部的投影;③指导患者多转动体位,在局部加压的同时,展开多角度观察,从而将球部溃疡显示出来。本实验结果显示,采取俯卧右前斜位,以及加压的仰卧左右斜位,可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龛影检出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而言,胃肠道双对比造影為一种常用的诊断方法,能够将其病变状况很好地显现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为进一步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率的提高,临床检测人员还需对十二指肠的解剖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并指导受检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及加压方式,进而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参考文献

[1]王丽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X线检查30例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5(21):165-166.

[2]向映春.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药业,2016,25(15):89-90.

[3]方志杰.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0):76-77.

[4]庞恩文,许华莉,庞家懿.胃肠道气钡造影中肝胆系统显影诊断胆总管十二指肠瘘[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09):1940-1941.

[5]鲁键,何超.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限度与难度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03):269-271.

[6]郭慧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小儿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3):170.

[7]陆鹏社,赵新燕.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04):494.

[8]徐定元.气钡双重造影在十二指肠球部微小溃疡检查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4):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