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春
【摘 要】 目的:探讨螺旋CT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的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予以所有患儿GE公司128层OPTIMA660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扫描疾病不同程度影像表现。结果:结果表明,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病情属轻度概率为32.31%, CT可见低密度病灶分散于脑实质内;中度概率为24.62%,影像学可见低密度病灶范围超过两个脑叶,灰质与白质对比不清晰;重度比例为43.08%,扫描显示脑实质内明显可见弥漫性低密度病灶,灰质及白质界限不清,累及小脑、基底节、脑池、脑室、脑沟等多个部位;13.85%伴颅内出血。结论:螺旋CT应用于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能够准确进行病情分级,确定病灶具体位置,还可对颅内出血等其他病变同时观察,有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及预后效果观察。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螺旋CT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因围产期窒息极易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引起低血氧、脑血流灌注不足,进而损害脑组织,会导致多种后遗症[1],甚至造成死亡,故科学可靠的诊断手段极为重要。CT诊断因其辐射性,临床不作为疾病诊断首选方法,但因基层医院条件限制,MRI检查无法普及,故仍使用CT进行诊断。本文为探讨螺旋CT应用于基层医院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意义,选取了6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65例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进行此次研究,其中男女比例为34:31,出生天数(5.61±3.08)天。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停程度的尖叫、哭闹、易怒、过度兴奋现象,部分伴有昏迷、惊厥、肌张力不足及意识迟钝。根据随机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儿家属均获知情权,且同意加入此次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以GE公司128层OPTIMA660螺旋CT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均为5毫米,连续不间断扫描头颅,保持管电压为100KV,管电流35mAs,以0.46秒为扫描持续时间,窗位为35HU,窗宽为80HU。
对于过度兴奋或异常躁动患儿可适当口服水合氯醛,帮助其入睡,之后实施扫描操作,并针对脑水肿、惊厥、缺氧予以针对性处理。
CT诊断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个等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CT扫描疾病不同程度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儿不同CT分级概率,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为计数资料,用%表示。
2 結果
研究显示,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21例为轻度,其概率为32.31%,CT可见低密度病灶分散于脑实质内,少数分布于脑叶,脑沟、脑池以及脑室均显示正常,脑实质病灶分布常见于顶叶及额叶。
CT扫描显示16例为中度,概率为24.62%,影像学可见低密度病灶范围超过两个脑叶,发生于脑实质内,但并未侵袭全部脑实质,灰质与白质对比不清晰,小脑以及基底节均显示正常。
扫描显示重度为28例,所占比例为43.08%,脑实质内明显可见弥漫性低密度病灶,灰质及白质界限不清,小脑及基底节出现密度降低现象,脑池、脑室、脑沟等部位变小。另外,显示颅内出血9例,其概率为13.85%。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会出现较多临床表现,严重危害患儿生命,且致残风险较高,可由先天疾病、分娩窒息、宫内窒息所致,基层医院中此疾病具有一定发生概率,早有研究证实螺旋CT在疾病诊断及预后观察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因围产期胎儿出现脑血流量减少、缺氧现象,进而造成脑损伤所致,缺氧可分为急性完全性以及不完全持续,前者主要发生于脑干核、丘脑,此部位代谢较为旺盛,后者则主要对白质及皮层矢状窦旁造成损伤。CT显示,疾病早期会发生脑实质密度减弱,之后逐渐累及大脑半球[2],造成两侧弥漫性密度降低,出现白质及灰质分界模糊现象,还可见脑沟、侧脑室变窄,但此时丘脑及小脑通常为正常表现,病情严重者还会发生脑出血及梗死[3]。而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为产妇多来自乡镇,产前检查不完善,另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与胎儿、母体、分娩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4],若产妇妊娠期间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出现胎儿发育异常、脐带绕颈等现象,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临床应尽量完善产前检查,告知孕产妇产前检查对疾病预防、筛查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螺旋CT具有分辨率高、扫描较快等优势[5],对于微量出血情况也能够较好显示出来,且特异性高,临床意义较高,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中,65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中CT表现轻度概率为24.62%,可见低密度病灶分散于脑实质内;中度所占比例为43.08%,可见低密度病灶,且范围超过两个脑叶,灰质与白质对比不清晰;扫描显示重度概率为32.31%,脑实质内明显可见弥漫性低密度病灶,灰质及白质界限不清,累及小脑、基底节、脑池、脑室、脑沟等多个部位;另有13.85%伴颅内出血。
综上所述,螺旋CT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可对根据不同现象确定病情,还可直接观察病灶具体位置,同时对颅内出血等其他病变也能进行观察,有利于疾病下一步治疗及预后效果观察,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庆利,高凤霄,李永才等.64排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24):3771-3772.
[2]王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诊断及预后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17):83-83.
[3]吕德永,陈晓斌.螺旋CT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8):55-56.
[4]林生贵,曾伟金,吕秀金等.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3,18(4):301-302.
[5]刘金成,李金凤,张红花等.16排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