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飞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我国高职高专教学中必须重视的部分,因为其能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养成,以及学业的顺利完成造成直接影响。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而目前很多院校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对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障碍,以及院校心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教学措施做出探讨。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除了对学生个人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应当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正确引导,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养,并成长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近年来,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愈加突出,这要求院校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方案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实际教育手段加以优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当初的学习目标是上高等大学,而最终由于个人学习原因或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成为高职高专的学生,使很多学生心理产生了不自信,觉得自己和其他高校同学之间具有差距。同时,很多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以后,发现其和自己曾经幻想的大学有差距,甚至可能所选专业并不是个人的兴趣所向,导致最后变得厌学、自卑,并对学习和生活都失去信心,这会对学生的学习期间,以及今后的就业、生活都造成很大影响。
(二)学习压力大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招生方面条件较宽,即使学习能力较弱和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也能就读。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个人的创新意识和自觉性是决定自己学习掌握度的主要因素,加上高职高专院校的宗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化课程教学,教学中需要涉及很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这要求学生必须提前对基础理论知识加以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一些本身学习基础较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难以跟随教学进度,甚至可能自暴自弃,严重影响个人的学习效率。
2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目前,我国很多高職高专院校的心理教育者,都没有正确认识到该教育中的重点,在进行教育时导入一些错误的观点,重视测量学生心理情况和治疗等方面,但未能在整个教学系统中融入心理教育课程,没能让心理教育和人才培训计划有效同步。同时,很多教育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企图使用“说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对于本身心理有矛盾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个人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开导。
(二)形式化的教学模式
“心理咨询室”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用于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育者将个人的角色定位成了医生,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设计的十分系统和形式。然而大多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不愿意向别人,特别是老师坦露心声,即使心理出现疑惑时,也不会主动到咨询师请求老师帮助。所以,大多数院校的心理咨询室都是形式化的存在,真正发挥的教育作用少之又少。其实,学习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只依靠心理咨询室是肯定不足的,这需要院校转变心理教学的模式,对教育系统进行精心设计,通过以心理预防为主,开导和治疗为辅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
目前,心理健康教学工作者的严重缺乏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其不仅是教师数量的欠缺,教师在实际教育质量中也有明显的问题。根据国际相关教育标准,普通院校的学生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人数比例应当是一比五百,但这一标准在我国还并未实际落实。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内真正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人数极少,很多院校内甚至只有一名心理教师。同时,心理教育团队的专业能力也是阻碍高职高专院校心理教育的关键,心理咨询师的老师很多都是兼职工作,其本属于校内的其他任课老师,心理教育能力和对心理教学的认知都严重缺乏。
3 高职高专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心理教育的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心理教育者首先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区分,不同将两种教育混为一谈,或是采用同一种方式进行教育指导。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需要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系统中,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强度。另外,不断对教育标准加以完善,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创建专业的心理教育团队,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心理教育能力,还应当具备高品德素养,如果严重师资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其他教师进行辅助。高职高专院校需要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不仅需要改变心理教育的模式和方向,还需要对其内容加以优化。必须注意的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已经产生心理疑惑的学生,而是需要面向所有学生,以全面教育替代以往的治疗教育方式,将预防心理问题排在首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全程贯穿,为学生的学业期间,乃至于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基础。
(二)完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要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在教学系统中将其整合,将其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达到实际教育目的,并明确规定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范围等。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情况对教学内容加以适时调整,以起到实际教育目的。另外,结合实践课程来完善教育模式,其应当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课堂内的实践,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加以指导,让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自然渗入学生。第二是通过校外的实践,比如鼓励学生根据个人专业,以及兴趣等加入到社会的岗位锻炼中,以利于学生的个人技能累积,并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能力。第三是通过网络来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以有效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想要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教育,其基础条件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一支具备专业,且高素质教师队伍。所以,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况,高职高专院校可以采取内外结合、师生结合的方式,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比如,院校的心理健康导师必须具有专业职业证书,为了有效检验心理教育老师的专业能力,院校可以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来进行。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定期培训所有心理教育老师,并开展相应的活动来加强学术交流,比如座谈会、专家交流会等,以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专业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大环境下,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育人员,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并进行开导,特别是学生的情感问题和学习压力等,让学生对学习和生活都充满阳光和信心。同时,高职高专院校应当正确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和其他专业课程放置同一高度加以重视,并不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以全面预防和治疗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焦迎娜,张帆,王璀等.高职高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心理干预[J].价值工程,2016,(1):201-203.
[2]杨蕾.浅析高职高专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东方教育,2014,(2):62-62.
[3]佘少华.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其教育举措[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7):28-29.
[4]宋瑛琦,孙立波,陈丹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认知水平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1):1556-1558.
[5]李峰,王淑娟.高职高专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49-15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