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琳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概念也被提出,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要让语文课程更贴近实际,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将授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这样才能够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生活中也能够看到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这样语文教学才会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
对于语文课文的学习,是想让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事物、认识事物,希望学生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去激发和创造美的思维。但是,往往我们所学习的一些语文教材内容和我们身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很难理解当时那个年代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与生理都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历与人生体验,更不能明白这些课文的意境。传统语文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了知识的应用,那么,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生活化呢?
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尤其是五彩缤纷的生活不仅孕育了语言,更是语言运用的环境。语文教学更应该从生活入手,将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设计出生动、活泼、富有朝气的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1.书本知识回归生活。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相关的,有环境保护,有安全教育,有情感剖析,等等,这些都来源于生活。教材里的很多知识点也都来自生活,吃的食物、喝的饮料、穿的衣服,等等。在给学生讲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将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生活实际中去,如:学习《我爱故乡的杨梅》,学生可以带一些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让学生去描述这些水果,这样既可以学到知识,教学的环境也轻松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改善。
2.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学生最熟悉的无非就是家庭和学校,所以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如,教授学生《爱爸爸妈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自己的全家福为例,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用这种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也主动去向其他同学去介绍自己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体会语文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天都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演讲,说说自己感兴趣的、身边的事,让他们去关注生活,也将语文带入生活。
3.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学生学习语文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应该去生活中寻找。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触手可及的语文资源,各种时髦的广告词,报纸、电影、歌曲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出适合语文教学的资源,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2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在课堂中针对一个知识点反复地讲解,可是学生并没有从这种讲解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辛苦。学生每天都在学习语文,可是运用却是寥寥无几。这种学多用少、教学与生活分离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所以应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构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1.利用电视录像等一些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教授“风俗”这个词语的时候,就可以搜集一些各个国家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的图片或者是影像资料,这样学生既能够深刻理解风俗的含义,也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传统习俗相同与差异的了解。
2.创建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介绍家乡的,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课文的内容,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扮演推销员来推销家乡的特产,或者是扮演导游来向游客介绍自己美丽的家乡。让学生能够在这种情景中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活的气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也就可以为了用而去学习语文,也能够学了之后就能使用语文。
3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的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境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抑扬顿挫的范读、精心剪辑的配乐,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得到情感的陶冶。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补充。生活走进了教学课堂,课后语文也应该融入生活。应该将过去传统的做练习、抄词语、背课文这种呆板的语文作业进行改变。对课后作业,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去写一个简短的读后感,让他们可以自己回味上课的内容;或者还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电视的时候记录一些生活中存在的不规范用字现象的广告语,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并纠正指出其中的错误。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参加体验,语文知识也得到了运用,语文口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 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生活化”,使语文课教学“返朴归真”,使初中语文课堂趣味盎然,教益颇深。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原则呢?
1、教学环境的创设: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进行交流。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了。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必须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由绝对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倾听学生的声音,珍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大胆提问,大胆表达不同意见,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才有可能,才能达到学教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只有“以师为本”,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才会有独特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以及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
2、教学内容的选定: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许多学生讲起课本头头是道,解决现实问题束手无策,“高分低能”在所难免。脱离了现实生活,学生很难产生共鸣。
总之,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丰富的生活实践才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也不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要将其融入生活实践当中,更要从生活中挖掘语文知识,使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吉士.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1(7).
[2]张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