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2017-04-19 13:30陈绍梅
今日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陈绍梅

【摘 要】 目的: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为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从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三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在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 手术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肠梗阻是指肠道内肠内容物难以有效运行和通过的情况。该病无传染性,多发生于结肠和小肠部位。该病病情危重,若治疗不及时,将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死亡[1]。因此需进行有效治疗和护理。本文为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成效,选取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0例,请看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2016年6月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0例确定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23人和17人分别为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年龄最小25岁,最大75岁,(50±2.1)岁为平均年龄;25人、15人分别为对照组男性和女性人数,年龄最小30岁,最大70岁,(50±1.5)岁为平均年龄。在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两组无任何差异(P>0.05),

1.2 临床诊断标准 (1)两组均符合WHO规定的肠梗阻的诊断标准[2];(2)征得所有患者同意;(3)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4)排除恶性肿瘤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常规治疗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包括以下方面。

1.3.1 术前护理

1.3.1.1一般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术前8小时严格禁食禁水;开放静脉通道,给予患者营养支持;肌肉注射镇静剂,避免患者术中发生不良发应。

1.3.1.2心理护理 术前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护士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交流,对此种疾病向患者做相应解释说明,缓解患者各种不良情绪,严重者可请心理医生进行专业指导,以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术。

1.3.2 术中护理 加强与护理的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嘱患者术中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操作,如: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麻醉及手术体位等;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體征及麻醉情况,加强与医生的熟练配合,确保手术成功。

1.3.3 术后护理

1.3.3.1病情监测 术后患者麻醉未清醒时,协助患者取去枕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等不良反应;术后6小时,严格禁饮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一旦发现不良情况,立即报告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1.3.3.2饮食护理 术后患者若无腹痛,腹胀,术后一日可进食少量无脂流质,半流质,再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

1.3.3.3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1)出血:如患者尿色呈暗红色,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止血剂、抗生素治疗;如尿液持续呈鲜红色,伴有血压下降,提示有出血危险,应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2)感染:应观察患者体温变化,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注意保暖;按医嘱使用抗生素。(3)疼痛:嘱患者减少活动,多交流,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药物治疗。

1.4 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作为本文统计分析资料;[n(%)]是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X2进行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时的表示方法为P<0.05;(±s)是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进行结果检验时采用t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情况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统计学意义明显,结果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其发病机制包括血管性、动力性及机械性三大方面,同时肠血运障碍、肠蠕动障碍及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等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等[3]。手术治疗是常用治疗方法,为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必须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

传统早期护理工作中,主要是依据医生的医嘱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其护理人员是比较被动的,同时不能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护理服务,不利于患者疾病的有效恢复[4]。围手术期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依据患者病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

本文通过探究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成效,临床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后,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的同时,使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存在显著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兰花.浅谈肠梗阻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6,6(5):305-306.

[2]孙立红.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7):97-99.

[3]肖前华,邓亚军.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老年肠梗阻围手术期患者24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11):1739-1740.

[4]陈亮.肠梗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930-931.

[5]姜明.外科手术治疗结肠癌并肠梗阻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3045,3048.

猜你喜欢
手术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