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T—4翻译题型对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

2017-04-19 12:43龙小湧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反拨效应

龙小湧

【摘 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直被视为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指挥棒,2013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又进行了重大改革。文章就翻译题型的变化作阐述,分析其对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的反拨效应。

【关键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翻译改革 反拨效应

反拨效应是指教师和学生因为测试而开展一些原来没有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会使他们根据测试需求去修改课堂活动的内容。基于测试会影响教学和学习两条基本假设,学者Alderson & Wall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反拨作用的假设。具体如下:测试会影响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学的速度和顺序、学习的速度和顺序、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教学和学习的态度。

Bailey 指出,越重要的测试的反拨作用越明显。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当前中国涉及人数最多的语言能力测试,它的分数含金量高。许多用人单位在选拔应届毕业生时,其分数将作为他们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很多高校自上而下对大学英语教学极为重视,关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动态,并随时就现有改革作实时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革新。本文将从教师角度探析最近这次翻译改革给独立学院带来的反拨效应。

一、大学英语四级翻译的历史沿革

从历史来看,2006年6月进行的710分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开始把翻译作为必考题型。自那时起,翻译题终于在重要的四级考试中有了“一席之地”。具体说来,就是该题型由原来的“英译汉”,变成了当时的“汉译英”,共5个句子,句长为15~30词。句中一部分已用中文给出,要求考生根据全句意思,将汉语部分译成英语,考试时间5分钟,占卷面总分的5%。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正确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并按英语习惯表达思想的能力。

2013年12月进行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又发生重大变革。这次四级考试改革中变化最大的是对于翻译的处理,直接删掉了完形填空,将其分值加入翻译中,改变了传统翻译的考试形式,将短句翻译调整为段落翻译,英汉翻译首次隆重登场,之前的五个单句翻译被调整为140~160个汉字的汉译英段落翻译。翻译部分的分值从5%提升到15%,考试时间也从过去的5分钟增加到30分钟。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社会的考查。在已经考过的试卷中,出现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话题,如茶、中餐、中国结、丝绸之路、中秋节、中国园林等。

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在这个文件中,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强调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一种双边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对西方文化的深刻洞察和理解,又包括用英语恰当地输出中国的优秀文化。而最新翻译新题型的改革正反映了对《要求》的贯彻实行。 新题型“语句翻译”改为“段落翻译”,考查重点由过去的简单语法、词语的考查变为文化交际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除了有处理单个句子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篇章组织能力,能用英语流畅、连贯地翻译出涉及传统中国文化的内容,并且保证译文准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这种考试题型的重大变化也势必对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反拨效应。

二、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是新型教育模式的产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教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同时独立学院的高考划线较其他本科院校低,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居于中等水平,不少人的英语水平有限,在词汇、语法、听说、写作各方面都存在不同层次的困难。

现在,作者所在的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参照了教育部新颁布的课程教学要求,但采用的主要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方法,教师使用教材、黑板和投影仪来进行教学,这必然形成英语教学主体单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教学方式静态化和教学与生活割裂的局面。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解决的是大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的问题,过分强调其工具性,注重“传授语言知识、轻视训练语言技能”和“输入西方文化、轻视传授中国文化”的倾向。这就导致部分大学生虽然经过了两年左右的英语课程学习,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且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微乎其微,更不要说他们有意识和有能力有效地运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这就是所谓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三、四级翻译改革给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带來的反拨效应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英语水平能力测试,其翻译部分的改革突出了翻译的重要性。而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促使教师们提高对翻译教学的重视。然而,翻译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能力,涉及语言输入及输出两个方面。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母语和外语基本功,还需要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两种语言、文化的转化与表达。因此,这就意味着对翻译教学的重视就涉及语言基础、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知识储备全方位的重视。

(一)优化课程设置,加强翻译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也就是阅读课程和听说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教师更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阅读课程的讲解和练习,那就更不要说条件相对有限的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了。

随着对翻译题型改革的深刻认识,翻译教学将成为读写课堂授课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所在独立学院对常规读写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原有授课内容和时间进行压缩重组,规划出翻译的教学时间模块。该课程设置为两个: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两个课程在翻译课程内滚动进行,帮助学生全面进入翻译的基础储备阶段。

(二)转变翻译授课方式

教师们在关注基础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讲解的同时,还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翻译实践和语言输出的机会。如在课堂时间紧张而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部分教师积极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帮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采用互评式翻译练习模式,促进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翻译互学互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很好的翻译学习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取胜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加强文化教学

四级翻译新题型涉及中国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等内容,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记忆单词短语以外,还要对汉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同时要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翻译的灵活性。

针对这一新改革,我院专设中国传统文化微课堂。具体说来,每周定期进行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课题的讲解,涉及相关的主题核心词和基本句型。教师提供机会给学生翻译实践,学生互议互评,教师最后评价和建议。一学期教学结束后,主要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完整梳理,学生们逐渐习得基本的表达习惯和知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近三年院内的传统节日活动、沙龙活动、广播节目、辩论赛等活动涉及中华文化主题越来越多,给同学们营造了较浓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

总体而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翻译题型改革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了翻译教学的地位,为翻译和其他板块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给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反拨效应。在此反拨效应影响下,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逐渐朝着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向发展,对英语教学进行一系列改进,有助于培养具备双语交流能力的国际视野人才,有助于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陈建林.外语教学测试构念研究:以TEM-8作文评分员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辜向東.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3]侯新民,王伟力.大学生对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的态度研究——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考试对学生的反拨效应[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6(3):91-94.

[4]金艳.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语考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外语界,2000,(4):56-61..

[5]唐耀彩,彭金定.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作用[J]. 外语界,2004(1):25-30.

[6]徐倩.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对外语专家和英语学科负责人的一次调查[J]. 外语界,2012(3):27-34.

[7]叶菊仙.大学英语考试对教学反拨作用的调查和思考[J].外语界,1998(3):132-136.

[8]亓鲁霞.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4(4):23-28.

猜你喜欢
反拨效应
高风险测试对英语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
CATTI对翻译教学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测试对听力教学的反拨效应
高考英语听说测试反拨效应的区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