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梅
摘要 根据忻州市小杂粮种植实际,分析其种植现状,探讨小杂粮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忻州市小杂粮进入国内外市场。
关键词 小杂粮;种植现状;问题;发展建议;山西忻州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67-01
忻州市是山西省小杂粮生产种植大市,小杂粮生产在忻州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对保健食品、绿色食品的青睐程度逐渐加深,为忻州小杂粮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也为忻州小杂粮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小杂粮具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忻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1 种植现状
1.1 马铃薯
忻州市马铃薯主要种植在静乐、五台、岢岚、宁武、保德、神池、五寨等地,面积超过5万hm2,年平均产量超过70万t。主要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整个生育期较长。主产区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所产马铃薯个头大、质量优、形状圆、耐储运、易保鲜、淀粉含量高,可直接食用或加工淀粉。
1.2 莜麦、荞麦
晋西北传统作物是莜麦,忻州市莜麦主要种植在宁武、神池、静乐、岢岚等地[2],面积4万hm2,年平均产量5万t。忻州莜麦色白、粒大、粒饱、味浓,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忻州莜麦为原料加工的莜面清香、耐饥、营养价值高。荞麦集中在河曲、偏关、保德等地,面积近2万hm2,年产量约1.5万t,生产的荞麦粒大、皮薄、面白、出粉率和硒含量高,营养保健。
1.3 小米、黄米、糜米
忻州市14个县(市)的丘陵旱地均有谷子种植,面积达5万hm2,所产小米颜色金黄、颗粒饱满、米味香、口感好、营养价值高。黍子去皮后成为黄米,主要种植在代县、繁峙、忻府区等地,面积3万hm2,年产量超过3万t;黄米可加工成油糕、粽子,具有独特地方风味。糜子去皮后为糜米,主要集中在河曲、保德、偏关等地,面积将近3万hm2,年产量将近5万t。糜米为保健食品,可制作米糊、凉粉等,还可饲养鸟禽。
1.4 红芸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
红芸豆种植在五寨、岢岚、代县等地,面积3万hm2,年产量6万t,远销国际市场,可煮食、做粥、制粉,红芸豆色素为口红等化妆品及食品染料。大豆几乎在忻州各个地区都有种植,面积超过3万hm2,年平均产量超过5万t。大豆营养价值较高,为“植物蛋白之王”,可制作各种豆制品,还是油料作物。豌豆主要是在静乐、宁武、繁峙等地种植,面积近2万hm2,年平均产量4万t。豌豆含碳量少,属低脂、高钙、高蛋白含量的食物,对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有较好食疗效果。蚕豆种植在静乐、宁武、神池县,面积相对较小,年平均产量也不高。蚕豆呈椭圆形或扁平,有灰白色、青绿色、褐色等。绿豆集中在保德、河曲、偏关等地种植,其面积与蚕豆差不多,年平均产量高于蚕豆。绿豆粒大,粒饱,色绿,深受外商好评。
2 存在的问题
2.1 集中规范的规模化种植较少
忻州市小杂粮主要为传统的散户种植,未形成机械化生产格局。再加上气象灾害频繁出现、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小杂粮年平均产量较低,效益不乐观,农户种植意愿较低。而且忻州市小杂粮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小杂粮深加工难度大,很难形成产业优势。
2.2 品种单一、产量低
小杂粮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但长期种植同一品种,存在品种退化现象,抗逆性降低[3]。近年来,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积极推广一些新的小杂粮品种,但因推广条件和农户种植习惯限制,推广效果不好。品种少,產量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2.3 生产管理落后
忻州市小杂粮生产管理落后,各种技术措施还不甚完善。一是整地不精细,土壤保墒效果低下,增加了土壤水分蒸发速率,不利于种子出苗和幼苗生长;二是播种水平落后,机器播种面积少,播撒深浅不一,种子出苗不齐、不全现象严重;三是农田施肥量少,土壤肥力不足;四是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不到位,增加了病虫草害发生率,导致小杂粮产量不高。
3 发展建议
3.1 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对忻州市小杂粮生产加大扶持力度,将小杂粮积极纳入到补贴范畴中来,给予小杂粮生产一定补贴,提升农民种植积极性。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良小杂粮主产区种植方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3.2 加强小杂粮品种研究
首先,应做好小杂粮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展示工作,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不断拓宽渠道加大推广力度,提升优势区域内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普及[1]。其次,还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做好小杂粮新品种的创新和选育工作,进一步推动忻州市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3.3 实现小杂粮产业化发展
始终以科技为先导,提升小杂粮生产和加工的科技含量,完善农业适用科学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加大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技术服务力度,提升小杂粮加工档次[4]。另外,构建与全国联网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好信息预测、收集、分析及发布,推动小杂粮产业走上正轨,使忻州市小杂粮进入国内外市场[5-6]。
4 结语
小杂粮发展前景广阔,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忻州市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牢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提升小杂粮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遵循地方气候资源条件,趋利避害,进一步推动忻州市小杂粮产业开发的进程。
5 参考文献
[1] 苏彦潮.开发忻州杂粮资源 发展地方特色产业[J].农产品加工,2014(7):24-25.
[2] 刘润平.培育杂粮豆知名品牌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农产品加工,2008(4):16-18.
[3] 王鹏飞,郭小莉.小杂粮种植前景可观[J].农产品加工,2004(6):36-37.
[4] 刘秀莲,刘兰如.忻州市小杂粮生产发展建议[J].山西农业,2003(10):56.
[5] 景彦平.忻州市小杂粮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J].当代农机,2013(8):67-68.
[6] 任瑞玉,何继红,董孔军,等.甘肃省小杂粮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业资源区划,2014,35(4):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