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合强,王晓艺,杨凯
(1.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2.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烟台 264114;3.济南市农业局,山东 济南 250022)
现代肉种鸡饲养管理的关键点(上)
陈合强1,王晓艺2,杨凯3
(1.江苏京海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海门 226103;2.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 烟台 264114;3.济南市农业局,山东 济南 250022)
现代肉鸡遗传育种进展对肉种鸡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如生产性能比不上几年前的生产成绩,达不到手册标准要求。手册建议的标准是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全世界25%最好的生产成绩统计的结果,因各地的条件和情况不一样,生产性能会有较大差异。现代肉种鸡均为宽胸品系,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因此,为取得较好的生产成绩,现代肉种鸡在饲养管理上应重视下面几个关键点。
为什么同一批种鸡有的鸡舍或鸡群能达到较高的饲养水平,而有的与标准相差甚远?同一鸡群所有的母鸡都有相似的产蛋基因,为什么有些没有表达出来?产蛋好的母鸡达到每周持续稳定的生理发育和个体性能,如增重、骨骼、肌肉、免疫、血液、羽毛和身体器官发育等。骨骼发育好,腹腔空间大,卵巢大;反之则小。
1.1 生长曲线 确保育雏期和育成前期生长发育良好,16~22周、20~25周平均周增重达标,开产时的累积营养足够,肠道健康和免疫活性正常。
1.1.1 生理发育 生理发育应从育雏第一天注意,不要到后期为了达到体重标准而强行加料刺激。机体中水和蛋白质的增长与增重是成比例的,体重从2kg生长到4kg,水的比例增加了42%。在炎热天气里鸡群大量饮水,需要满足鸡的饮水需求让其有良好的体况。机体组成中水和脂肪对体重的影响很大。体脂就是身体的一部分,在15周体脂开始在肌肉中出现并融合,此时鸡的个体生理发育应到位。随体重和日龄增长,体脂以糖原方式储存于体内,鸡需要它来响应光照刺激。
1.1.2 骨骼发育 尽可能让更多的个体骨架发育达标。卵巢和内脏器官有足够的空间,有助于减少产蛋损耗,体内损伤少,母鸡能够主动接受公鸡交配,受精过程中体内损伤更少。
1.1.3 良好开端 前10d管理很重要,注意光照、饮水、饲料、料位、最小通风等细节管理,7d开始分群,1周体重达标或略超标。
1.1.4 达到8周累积体重 早期生长、均匀度和8周累积体重很重要,影响到免疫活力和肠道健康,抵御球虫病和梭菌病。统计结果表明,8周累积体重与标准越接近,种鸡的生产性能越高。
1.2 体重和均匀度(8~16周) 改善均匀度要看采食行为,通常此时体重控制很严格,饲喂方案很重要,让鸡群紧贴目标体重生长会导致一些鸡吃不到饲料,发育不充分。每周增重应均衡一致,超重不超过4%。采用合适的限饲程序如1~4周每日限、5周6/1限、6周5/2限、7~18周 4/3限、19~22周5/2限、23周6/1限、24周后每日限饲。
1.3 性成熟与体成熟发育 15周后第二性征开始出现,鸡冠、肉髯、脸、面部、眼逐渐变红。15~24周应确保均衡的周增重、总增重和增重率达标,以期性成熟发育一致。性成熟一致的鸡群鸡冠发育高大且鲜红、脸部红润,羽毛已更换为成年羽毛,羽毛油光发亮光滑。
1.4 称重分级后的目标 育成公母鸡的方案应看成为鸡群后期生产作出的“投资”,为鸡群提供理想的环境,一个从育成舍到产蛋舍持续的管理方案和环境会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生产中产蛋种鸡死亡的原因90%是因为育成的问题造成的。所有的鸡群在12周前应达到体重标准,最好是9~10周,超重母鸡继续与标准保持平行直到25周。低于标准体重的母鸡最晚在19周(最好16~ 18周)达到标准体重。加光时的体重是相对的,重要的是如何达到此体重。给料时机非常重要,一般3~4周饲料转换成体重。在4周时要避免超重过多,以相对减轻后面的压力。在不同的育成阶段有正确的体重非常重要,用手触摸鸡只是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做好每栋鸡舍每栏的体重和料量曲线,解读并及时分析数据。从13~20周实施正确的加料方法 (见图1和图2);16~25周期间体重快速增加,为确保性成熟发育,15~20周期间加料幅度加快,料量5~7g/周;21~24周期间料量增加适当减缓以控制开产后体重过快增长,料量3~5g/周,控制24周的基础料量以预防开产后到产蛋高峰之前超重。如种鸡在加光之前得到更多的饲料,鸡群的生产性能会更好,这会让小母鸡有更好的胸型和脂肪沉积。在加光之前(21~22周)的给料方案很重要,分析喂料方案非常关键,一般好的体重曲线来自于好的喂料方案,喂料方案和曲线最重要,而不仅仅是喂料。16~20周的体重增加是育成阶段第 2个重要的时期,体重应增加 34%~ 36%。从开产到高峰体重要求增加19%~21%。体重是衡量喂料是否正确的最重要的饲养管理工具之一,很多鸡场忽略体重作为鸡群管理工具的重要性,在称重时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1.5 体重偏差修正策略 有些时候鸡群未达到目标体重,对这类鸡群采取的修正措施中,长期计划要优于短期目标。修正后鸡群生长速度要确保达到理想体况以及性成熟所需要的体重增长。
图1 AA+母鸡给料方案
图2 AA+公鸡给料方案
1.5.1 体重在4周时出现偏差 当体重低于标准100g或以下,在9周时要使体重逐渐上升到标准;体重低于标准100g以上,在12周时使体重逐渐上升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少于100g,在7周时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大于100g,在10周时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
1.5.2 体重在10周时出现偏差 鸡体的骨架在10周时基本定型,所以10周后不要将各栏的鸡群互换,以免造成鸡群体况差异大而对光照刺激反应不一致。在10周时应检查各栏鸡群的实际与目标体重的差异情况,体重与饲喂量均相近的鸡群可以合并,对于体重超重且不可能回复到标准体重的鸡群应重新绘制一条平行于标准体重的目标体重曲线。体重低于标准100g,在19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100g,21周时的体重应与标准趋向相平衡,在25周前使体重达到标准。
1.5.3 体重在15周时出现偏差 体重低于标准100g,在 20周前使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体重超过标准100g,在22周前体重与标准曲线平行,在28周前体重逐渐恢复到标准。
1.5.4 体重在20周出现偏差 体重低于标准100g,将光照刺激时间推迟1周,产蛋率达到5%之前,使实际与标准曲线平行,以后据产蛋率的上升情况加料;体重超过标准100g,使实际与标准曲线平行。
鸡群均匀度始终是种鸡饲养成功与否的关键,现代肉种鸡由于遗传育种方面的改进,釆食的时间比以往短且摄取的饲料量也少,因此保持鸡群良好的均匀度更为重要。均匀度低,开产时间会不一致,鸡群可能会形成三个不同的大中小体重群体,为使性成熟同步,应根据体重大小对整个鸡群进行分群,对每一个群体制定针对性的饲喂管理方案,以达到均匀一致的生长发育,提高将来的生产性能。整个育雏育成期的均匀度非常重要,12周后挑鸡对调整均匀度具有重要意义;2次全群称重加上之后每周末的挑鸡比单纯的3~4次全群称重效果要好。均匀度提高10%,产蛋高峰提高3%~4%,高峰持续时间延长2~4周。为了均匀度,7d进行分级,早期分级(7~18d)会增强 4周的均匀度,更容易获得8~10周较高的均匀度,适合劳动力少或工资昂贵的国家或地区。早期分级简单且快,每人每小时 700只(包括支持人员),4人 1个团队1h可分级2800只。对于全进全出两高一低鸡舍,由于棚架45~50cm高,达到早期均匀度面临许多挑战,何时开始限饲?自动料线何时开始使用等,均需精心准备,适时应用,才能达到目的。此期均匀度降低主要是因为之前是人工喂料,每栏料量较为准确,用料机后可能料机开停、吃料快慢等原因造成吃料不匀,均匀度下降较快。
2.1 改善均匀度的步骤 0~4周是均匀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取得较高的均匀度能避免以后出现很多问题;5~10周是均匀度的调整阶段;11~24周通过观察并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来维持均匀度的稳定。而通常认为从5周后开始调整都是后话,关键是0~4周应深入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24周根据实际性成熟水平调整光照刺激时机。
2.2 科学分栏 28d对种鸡进行分栏,有效的分栏能使各栏鸡群的变异系数达到8%以下。为确定鸡群的目标体重与饲喂计划,分栏后对各栏鸡群重新称重和计数来确认分栏后各鸡群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通过合理分栏可达到如下效果:提高产蛋率,高峰产蛋率由83%~84%提高到86%~87%;提高10%的均匀度换取3%~4%的产蛋率;达到合理的体重控制,母鸡体重由产蛋高峰过后超重300~400g减至100~200g,淘汰时超重控制在300g以内,防止公鸡体重出现分化;蛋重由超标准1.0g变为低于标准1.0g;80%以上的产蛋率维持10~12周;有效的控制后期早衰(产蛋率和孵化率)。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一个较好的团队,包括场长、技术员、维修机电工、饲养员等全体员工必须团结一致;保证环境条件达标;确保生物安全,保证鸡群健康;重视饲料与饮水、饲养技术(均匀度管理)和设备管理;遵守各项操作过程等。
2.2.1 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公母分栋饲养,考虑规模、混群时间及运输条件和栏的大小,一般6000只种鸡可分为900、1500、1500、1500、600只,即小、中、中、中、大5个栏,换鸡方便;各栏比例为小鸡占10%~15%、中鸡占75%~82%、大鸡占8%~ 10%,最好能做到各栏均匀度100%,全舍均匀度90%以上,这对于加光时机和加料幅度的选择、产蛋高峰及产蛋维持性都有很大益处。
2.2.2 第1周打好基础 重视鸡舍卫生和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控制,第8天建立小鸡栏,将低于平均体重85%的鸡放到小鸡栏(靠近前端,事先准备好),目测后称重。
2.2.3 第2~4周 每周末上午称重,使用上午的数据,下午挑小鸡,具体做法同 8天;根据体重差异情况,小鸡栏多加料10%~15%;4周安装料线并调试好,第5周开始使用。
2.2.4 分群 时间为4周末或5周初,前提是使用自动料线。分群前5%的比例抽样,不要过早,防止体重变化。鸡只100%称重,按体重规格分别进入不同的栏。从4周开始分群记录分析各栏的比例和均匀度是否达标,根据离均差调整料量,如小鸡体重比标准差67g以上可多加5g料,大鸡比标准多53g可少加1g料。每增减1g饲料可增减40g体重,2~3周达到效果,以上做法考虑到每周换鸡的因素。
2.2.5 在5~22周称重记录分析时 上午称重,中午统计,下午换鸡,等数对换;中鸡 1个栏不超过1500只,方便挑鸡;练出好的眼力;结合育成期性状评估及时控制不利因素。15周体重记录分析时应关注离均差,目标是越来越小或不增加,经常检查日粮的多少、采食的均匀性。关注均匀度和料位、饲料分配的均匀性、挑鸡是否彻底。换鸡范围:中级栏小鸡中最大的1只比小鸡栏大鸡中最小的1只高80g,大鸡栏一样。认真检查理论换鸡数与实际换鸡数是否一致。
2.2.6 混群 小鸡栏组成小鸡栋加小公鸡,移到公鸡栋;中级栏加中公鸡留在本栋;大鸡栏组成大鸡栋加大公鸡移到公鸡栋。若数量有差距,可在1d考虑栏的大小或在其它栏挑去体重相近的鸡只;若小鸡栏离均差大于150g,可在24周末混群。混群时单栋体重差异范围<250g,CV值2%~3%,均匀度好于100%;为此必须有较好的公母分饲系统、公鸡喂料系统、性状评估及措施,淘汰不合格公鸡后使有效母鸡比例>8%。
2.2.7 在22~24周称重记录分析时 确保有较好的公母分饲系统,减少均匀度的下降,控制在5%之内;大中小鸡体重按各自标准增长;控制 24周末体重≤2250g鸡只的产生或早期淘汰。
2.3 保证一些基本的东西到位 喂料时是观察鸡只的最佳时间,主管必须亲临现场,可发现50%的问题。关注喂料量、送料量及喂料的均匀性和匀料,确保有足够有效的料位(12周后15cm)以避免料位不足,饲料分配快速均匀(低于3min),鸡舍区域内鸡群分布良好。在黑暗时打料是一个取得高均匀度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喂料面积不够和打料速度慢的情况下(12~18m/min);也可开灯后让鸡先喝水15~30min,然后关灯5min再打料;计算打一圈料需多长时间,当整个料线都有料时,把灯打开。保证饲料没有分离,避免链式料槽上无栅栏以致料线不能正常工作;料盘或料线高度适宜。管理人员要坚持每天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注意料位是否充足有效,料盘(槽)之间的间距是否合理,要不断改进提高,使种鸡育雏期在1m、育成期和产蛋期在3m的范围内都很容易采到食、饮到水,确保所有种鸡在同一时间采食同样数量的饲料。
2.4 体况控制 称重分级获得良好的骨骼均匀度,在加光前获得正确的胸型,16~21周均匀度需要持续改善。花时间在鸡舍观察并触摸鸡只胸型,评估耻骨间距和脂肪沉积情况并进行打分。
3.1 育雏育成期 育雏期根据体重和吃料时间逐渐缩短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强度由第1周的80~100Lx,到2~3周逐渐减到5~10Lx。第1~2周以减时间为主,第2周后以减强度为主。公鸡在减光时间和强度上应慢于母鸡。在有鸡位置的灯泡或保温伞下的灯泡损坏后应及时更换。母鸡12d、公鸡14d逐渐过渡小灯泡。当天配置的料量一定吃完后才降光。育成期遮黑应严密,不能漏光。
3.2 累积营养 产蛋前期蛋重需要至少提前6d积蓄营养,如能量和蛋白质达到一定的营养累计要来保证卵泡形成以满足产蛋需求(见表1)。
表1 光照刺激前(20周)累计营养进食量与产蛋率的相互关系
16~25周的均匀度很重要,低于80%的均匀度相应总产蛋减少4~12枚,且脂肪在此阶段蓄积。产蛋所需的能量累积(15~28周)需要一个过程,15周后能量储存于肌肉中,达到性成熟和加光之后,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需要卵巢和其它生殖器官中积蓄的脂肪,体内脂肪积累对整个产蛋期很重要,在高峰期体重和体况不达标的母鸡很难很快把能量补充回来。不达标或体重低的母鸡可能没有足够的脂肪来响应光照刺激,也没有足够的能量满足前期蛋重增长的需要,也很难在以后赶上来;24周最重和最轻的母鸡相差 1㎏,蛋重相差30%。有些成年鸡体重高出标准6%需要更多的饲料和水,有些鸡先称重后决定饲喂量,有可能因累积饮水摄入和体脂蓄积而超出目标体重,但生产性能依然很好。所有物种的雌性都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体脂来满足繁殖需要,没有体脂蓄积很难响应光照刺激。耻骨周围肌肉充足,泄殖腔附近有脂肪沉积,均匀度好,换羽良好,更多的母鸡可同时做好加光准备,对前期每日产蛋和孵化的均衡提升,卵黄均衡发育很重要。体况好的鸡更多,需要一定的脂肪积累来保证鸡群响应加光,保持均匀快速的每日蛋重增长;均匀度不好,换羽不佳,肌肉不足,肛门颜色不红,这样的鸡不能响应加光。在每 5只/㎡母鸡的密度下,如果2只母鸡不能正常发育,会影响单位面积的前期种蛋利用率,造成经济损失。
3.3 为加光做准备 开始光照刺激时母鸡肉髯和鸡冠应有良好的发育(见图 3),胸肌发育呈窄的U型(见图4),体重达标或比标准稍高、耻骨间距4cm左右 (见图5和图6)、腹部脂肪要有2~ 3mm左右的厚度 (平时解剖死鸡时注意观察),在计划加光前3d进行评估,三项指标均达标的鸡数占80%以上时才考虑加光(见表2)。满足产蛋空间要求(见表 3)。可据蛋重选择合适的光照刺激时间(见表4)。加光时机不正确,一般种鸡生产性能不好,会导致更高比例的双黄蛋、高峰产蛋率低、地面蛋多、更多的腹膜炎、死淘高、更少的可孵蛋、生产持续性差。
图3 肉髯和鸡冠良好的发育
图4 胸部发育
图5 用手触摸耻骨间距
图6 测量耻骨间距
表2 遮黑鸡舍加光实例
表3 产蛋空间要求
表4 产蛋开始与蛋重的关系
3.4 挑选鉴别错误鸡 尽管早期阶段难以识别鉴别错误的鸡只,如母鸡群中出现的公鸡或公鸡群中出现的母鸡,但在鸡群的整个生产周期内随时都应淘汰鉴别错误的鸡只。最好在混群前从以下几个方面将所有鉴别错误的鸡只都淘汰掉。
3.4.1 鸡冠和肉髯 15周公鸡发育较好而且较红。
3.4.2 跗关节 20周公鸡跗关节比较粗而宽;母鸡比较细而光滑。
3.4.3 羽毛 20周公鸡羽毛边缘长而尖;母鸡羽毛质地较密且呈现划桨形。
3.4.4 体型 20周公鸡体型修长,母鸡骨盆宽而紧凑。
产蛋曲线不只是一条曲线那么简单,它是所有母鸡生产性能的汇总。鸡群中所有的母鸡都有相似的产蛋潜力,所以一个鸡群有良好的产蛋数据足以说明该鸡群的产蛋潜力,当其它鸡群性能良好时要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鸡群高峰产蛋率75%不代表所有的鸡高峰产蛋都这么多,有高有低,既然所有母鸡基因上都有相似的产蛋潜力,为什么有些没有表现出来,这需据情分析。
4.1 高峰料量控制的基础是育雏育成期的饲喂育雏育成期间饲喂程序的制定应以鸡群均匀发育和同步性成熟为目标;产蛋阶段应以尽可能多的地生产合格受精种蛋,确保适当的雏鸡质量和孵化率的维持为目标。能量是第一限制性营养,所有其它营养物质的含量都应以饲料能量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饲料营养浓度及相关的饲喂量必须满足鸡群的营养性需求。手册建议的营养标准是以饲料能量水平为基础,饲料能量和温度有变化,饲喂量相应调整。从产蛋率5%开始逐渐增加饲喂量,到其产蛋率60%左右给予高峰料量。高峰后仔细观察鸡群如体重、蛋重、产蛋率、产蛋重及温度的差异以确定适当的减料幅度和总减料量。35周后饲喂蛋白含量低的产蛋2号料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产蛋率,并有效控制体重增长。
4.1.1 育雏期 出雏至4~5周对鸡群将来的生产性能至关重要,此阶段的营养应关注骨架、肠道、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的适当发育,整个鸡群的发育应高度均匀一致。使母鸡4周达到目标体重。
4.1.2 育成期 制定的各种营养成分以饲料能量水平为基础,通过调整采食量达到正确的日能量摄入量。如饲料能量水平较高,鸡群只需要较少的釆食量就能满足其能量需求,釆食时间就短,均匀度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反之,低能量的饲料需要含有纤维性的原料,应根据饲料的结构和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尽量不要为延长鸡群的釆食时间而降低能量,降低能量时应提高饲喂量以满足鸡群日能量的需求。为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而导致增重结构的变化,可能造成在光照刺激时胸肌过分发育,脂肪沉积较少的情况,饲料的蛋白能量比必须保持不变。无论饲料能量水平如何,都应提供正确的釆食位置和均匀的饲料分配。20周累计能量91.95MJ代谢能、1212g蛋白质。除了确保达到各阶段累计营养摄入外,能量和蛋白质在该阶段如何分配也非常重要。每周饲喂量的逐渐增加必须和能量日需求量标准相符合,使鸡群在目标周龄达到正确的增重。根据日平均气温调整日能量需求量,光照程序、海拔高度,鸡群的活跃程度等都会影响鸡群实际能量需求。
4.1.3 预产期 种母鸡性成熟和产蛋准备的关键时期。正确增加饲喂量才能成功完成该阶段的生长发育。如育成期能量低,使用能量较高的预产料能使饲料能量水平平稳过度到产蛋期,饲喂量每周少量增加,确保适当的增重、胸肌发育及脂肪沉积;如育成料和预产料能量水平一致,没必须使用预产料。
4.2 饲料转换 转换饲料时注意要有一定的过渡期,同时还要注意不同饲料能量水平的变化,要换算成相同的能量水平看具体差多少。一般情况下产蛋率5%~34周用产蛋1#料、35~50周用产蛋2#料、51周至淘汰用产蛋3#料(见表5)。太早换成产蛋1#料可能会造成钙抽搐症,产生初期死亡率高(见图 7)。
表5 安伟捷2016版营养标准对产蛋鸡饲料的建议
图7 太早换成产蛋1#料产蛋初期高死亡率
(未完待续)
S831.4
C
1673-1085(2017)04-0016-07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