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凡
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开始崛起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过100万,只相当于大明王朝的一个城市。
但是,就是這样一个撮尔小国,却成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帝国”。与先前的大帝国诸如罗马帝国、蒙古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拿破仑帝国等相比,葡萄牙帝国的比较优势并不体现在军事力量与领土面积上,而是体现在“广度”上,它的帝国网络曾长达地球一圈的四分之三,从欧洲本土到非洲西海岸再到印度果阿,从南美的巴西到东南亚的马六甲和中国的澳门,整个海洋世界的重要海岸线几乎都被葡萄牙帝国布局了各种商业(军事)据点。
一场战役与一位王子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葡萄牙曾一度是西班牙的一部分,而当时的西班牙,在整个欧洲的地位也不高,经常受到欺负。后来,葡萄牙从西班牙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国家,主政者开始排斥西班牙语而大力推广葡萄牙语,一个小而强悍的海岸线国家逐渐成型。
时间来到15世纪初,葡萄牙迎来了雄心万丈的国王若昂一世。若昂一世是第一位将海上扩张确立为国家政策的国王,从他开始,葡萄牙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409年,内政大臣若昂·阿方索开始向国王若昂一世提出攻占北非城市休达的计划。休达位于马格里布的最北部,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的地中海沿岸,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如果占领休达,葡萄牙就跳出了原有局促的地理框架。若昂一世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开始一步一步地为这个计划的实施做各种准备。1413年,若昂一世向教皇提议以秘密方式批准他的征服计划,他的理由是,如果占领休达,将可以把基督教推广到北非阿拉伯人居住的区域,教皇最终同意了这次战争。
1415年7月,若昂一世和三个儿子一起,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万人向休达进军。当葡萄牙皇家船队前往休达的途中,在拉古什避风港的时候,若昂·西拉修士带来了教皇的训喻,此举极大地振奋了军队的士气,在8月21日那天,葡萄牙海军同时从海路和陆路对休达发起突袭,经过一整天激烈的战斗,休达在三王子亨利卓越的指挥下被攻克,当时,亨利王子只有21岁。
在休达,葡萄牙人第一次瞥见了非洲和东方的财富——这座城市是从塞内加尔河跨越撒哈拉沙漠输送黄金商队的目的地,也是伊斯兰世界与东印度的香料贸易最西端的贸易站。全世界的商旅集中于此,既有埃塞俄比亚人,也有叙利亚人和东印度人。对葡萄牙征服者来说,这些人就代表着一个广阔而富有的“世界”,他们在休达进行了令人发指的抢劫。一个休达就有这么多财富,那么,广大非洲和东印度呢?年轻的亨利王子,就在这个时候萌发了“探索”世界的念头。
亨利王子出生于1394年,据说他诞生时的星象预示他“必将进行伟大而高贵的征伐,更为重要的是,他必将发现他人无法看到的神秘东西”。亨利从小学习战略和战术、外交艺术、国家管理、古代和现代的知识,而且博览群书。作为王子,亨利向往历险、战斗的生活。同时,他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在他看来,对摩尔人进攻,到未知的地域探索并把基督教带到那里是一个基督徒的职责。亨利王子终身未娶,他性格严谨而坚定,生活朴实。
1417年,摩尔人的军队包围了休达,亨利又率领援兵来到休达,并在那里度过了3个月,这是改变世界历史的3个月。在这3个月里,亨利从战俘和商人口中了解到,有一条古老而繁忙的商路可以穿过撒哈拉大沙漠,经过20天就可以到达树林繁茂、土地肥沃的“绿色国家”,即今天的几内亚、冈比亚、塞内加尔、马里南部和尼日尔南部,从那里可以获得非洲胡椒、黄金、象牙。但葡萄牙人对陆路穿越沙漠是没有经验的,于是亨利王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从海路到达“绿色国家”。这一主张得到了国王若昂一世的赞同,葡萄牙人向大海迈进的脚步终于开始了。
作为三王子,亨利对王位和政治都毫无兴趣,这简直是葡萄牙的福音,以亨利的才干,如果热衷争夺王位,将让葡萄牙陷入内耗。亨利感兴趣的是探索和征服地球上的未知世界,他来到远离政治中心里斯本的葡萄牙最南部的阿加维省任总督,并在靠近圣维森特角的一个叫萨格里什的小村子定居下来,这个地方成了他以后几十年中到陌生地方进行探险的出发地。
亨利王子对航海的贡献不是亲自去探险,而是大力推动和资助探险的进行。他创办了一所航海学院,培养本国水手,提高他们的航海技艺;设立观象台,网罗各国的地图绘制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制订航海的计划、方案;广泛收集地理、气象、信风、海流、造船、航海等种种文献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建立了旅行图书馆,其中就收有《马可·波罗游记》,还收集了很多地图,并且不断绘制新的地图。他资助数学家和手工艺人改进、制作新的航海仪器,如改进从中国传入的指南针,象限仪(一种测量高度、尤其是海拔高度的仪器),横标仪(一种简易星盘,用来测量纬度)。亨利的这番作为,让我们想起现在中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其实,在任何时代,专注于科学与技术的国家,最终都会获得回报。
在航海中,船只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航行条件不同,在地中海中航行的船是不适合在大西洋中航行的,因此,亨利的最大精力放在了造船上,为此他采取了许多优厚条件鼓励造船:建造100吨以上船只的人都可以从皇家森林免费得到木材,任何其他必要的材料都可以免税进口(在当时货币不足的情况下,免税进口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经过努力,到1440年,终于造出了适宜在大西洋上航行的船舶。它是一种多桅三角帆船,用三角帆的目的是使船舶在逆风的情况下也能行驶,只需要调整帆的角度就可以了,不像以前那么依赖风向。
1419年,亨利派出了第一支仅有一艘横帆船的探险队,向南寻找几内亚。船被风吹向了西方,马德拉群岛就这样被发现了,亨利王子随后宣布该群岛属葡萄牙所有,并于1420年派出了殖民船队。后来,这就成为了葡萄牙殖民全世界的模式:发现一个地方,展开迅速的战斗,宣布这片土地为自己所有,然后将之作为基地,探索更为遥远的地方。1432年,亨利王子派出16条船、数百人、一名牧师,带着几十头牲畜殖民亚速尔群岛。亚速尔群岛的发现和殖民对以后葡萄牙探险和殖民事业有重要影响,因为它离葡萄牙的距离几乎相当于葡萄牙跨越大西洋到美洲距离的1/3。
葡萄牙的幸运,就在于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和这样一位出色的王子。亨利在世期间,一直是航海事业的鼓吹者、推动者、资助者,他痴迷于此,正是他的努力让葡萄牙脫颖而出,在全球角逐中领先一步。
发现世界和瓜分世界
在亨利王子的影响下,航海不但成为葡萄牙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了有梦想青年们的事业。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巴尔托洛梅乌·迪亚士(约1450—1500)就是其中一位,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追随亨利王子的航海家。迪亚士青年时代就喜欢海上的探险活动,曾随船到过西非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经验。15世纪80年代以前,很少有人知道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究竟在何处。为了弄明白这一点,许多人雄心勃勃地乘船远航,但结果都没有成功。作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部分,西欧的探险者们对于越过非洲最南端去寻找通往东方的航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迪亚士正是受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委托出发寻找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以开辟一条往东方的新航路。经过十个月时间的准备后,迪亚士找来了四个相熟的同伴及其兄长一起踏上这次冒险的征途。他们于1487年8月从里斯本出发,率领两条武装舰船和一艘补给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以弄清非洲最南端的秘密。1488年春天,迪亚士率船队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尔湾,为后来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海与探险成为时代风尚,像迪亚士这样的航海家族还有很多,比他稍晚的达·伽马也是一位。1469年,达·伽马出生于葡萄牙一个名望显赫的贵族家庭,其父也是一名出色的航海探险家,曾受命于国王若昂二世的派遣从事过开辟通往亚洲海路的探险活动。然而他几经挫折,宏大的抱负尚未如愿却溘然去世了。达·伽马的哥哥巴乌尔也是一名终生从事航海的船长,曾随同达·伽马进行1497年的探索印度的海上活动。因此,从青少年时代开始,达·伽马就接受了航海训练。
到15世纪晚期,在辽阔的海洋上,西班牙加入了与葡萄牙的争夺。1492年,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传遍了西欧,面对西班牙将称霸于海上的挑战,葡萄牙王室决心加快抓紧探索通往印度的海上活动。葡萄牙王室将这一重大政治使命交给了年富力强、富有冒险精神的贵族子弟达·伽马。1497年7月8日,受葡萄牙国王派遣,达·伽马率船从里斯本出发,寻找通向印度的海上航路。
达·伽马的队伍有四艘船,共计140多名水手。他沿着迪亚士的路线,顺利到达好望角。当初由于风暴,迪亚士差点在好望角附近丧命,不得不返回里斯本。这一次,达·伽马决定无论如何不能半途而废。水手们历尽千辛万苦,在足足航行了将近4个月共4500多海里之后,来到了与好望角毗邻的圣赫勒章湾,看到了一片陆地。向前将遇到可怕的暴风袭击,水手们无意继续航行,纷纷要求返回里斯本,而此时达·伽马则执意向前,宣称不找到印度决不罢休。圣诞节前夕,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闯过了惊涛骇浪的海域,绕过了好望角驶进了西印度洋,来到非洲的印度洋海岸,1498年5月20日,他们终于到达印度西南部卡利卡特。
1499年9月9日达·伽马回到里斯本后,在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欧洲对印度洋沿岸各国和中国的贸易,主要就是通过这条航路。这条航路的通航也是葡萄牙和欧洲其他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新航线的开辟,克服了相当多的困难,除了与沿途部落的冲突外,还要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疾病,达·伽马第一次回到里斯本的时候,四条船还剩下两条,船员也只剩下一半,很多船员死于疾病,其中包括达·伽马的兄弟。
1503年10月,达·伽马第二次回到里斯本,满载着从印度西南海岸掠夺来的大量价值昂贵的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这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正是这种对财富狂热的渴望,催生了一代又一代冒险家。1509年9月,一队葡萄牙人来到马六甲港,在那里受到了当地苏丹指挥的攻击,马六甲人杀死了大多数的葡萄牙人,只有少数船员突出重围。在侥幸逃脱的葡萄牙人中有一位叫费尔南多·麦哲伦的水手,后来他为西班牙效力,成为了像达·伽马一样伟大的航海家。
这种对未知海域的探索,当然包含着“发现世界”的热情。其实,世界一直存在,每个地方,都有当地人在辛苦而幸福地生活着,这种“发现”其实是葡萄牙人的视角,他们当然不是纯粹 地为了认识世界和获得知识,他们还要做生意和抢劫,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掠夺财富。因此,这种“发现世界”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征服。海上的战斗无处不在,大多数时候,胜利者都是葡萄牙和西班牙这样的征服者,他们的武器更先进,人也更狠。当时的海上世界,流传着这样的话,“葡萄牙人咬住的,永远不会松口”,形象地描述了葡萄牙人凶狠的个性。达·伽马就是这样的狠角色,他青年时代就参加过与西班牙的战争,父亲死于航海,这些都让他的个性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人们对他的评价是“骄横跋扈,狂暴凶残”,他曾经放火烧死一整船的阿拉伯人。对当地人来说,这些航海家的到来,通常都是灾难。
当然,狠毒的并不只是葡萄牙人,还有他们的邻居西班牙人,他们也在“发现世界”,双方为此不惜开战。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与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解下签订《托德西利亚斯条约》,确定以通过佛得角群岛以西2200海里处的“教皇子午线”为界,界东即非洲地区属葡萄牙,界西即美洲地区属西班牙。葡萄牙这样一个人口当时仅为150万的小国,竟一举囊括东大西洋、西太平洋、整个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的贸易和殖民权利。这个昔日的欧洲弱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与以前的宗主国西班牙一道,共同垄断并瓜分了大部分欧洲以外的世界。至此,葡萄牙殖民帝国如日中天。
与大明王朝的碰撞
这种对世界的瓜分,其实是非常可笑的。在当时,世界第一大国,其实是大明王朝。大明王朝仅军队人数,就超过120万,相当于葡萄牙全国人口。葡萄牙势力来到东南亚,注定了要与天朝上国相遇。
葡萄牙人于1510年攻下印度果阿后,继续沿着东西方香料贸易路线向远东进发了。马六甲城位于马六甲海峡北岸,扼印度洋与太平洋咽喉,是东南亚香料的主要中转站。早在1508年,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就指示要与马六甲建立商业联系,并派出了迪亚戈·洛佩斯率领船队出使马六甲。1509年9月,船队驶入马六甲港,见到这座港口里停泊着数不清的船只,既有马来人的舰队,也有阿拉伯人和中国人的船队。
马六甲苏丹对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的残暴行为早有耳闻,他假意热情接待,暗里则隐藏着一个阴谋:将葡萄牙人一网打尽。放松了警惕的葡萄牙船员纷纷下船,进入马六甲城的集市里玩乐,只留下几名船长和少数水手。成群结队的马六甲人以送货的名义攀上葡萄牙船只,不久,苏丹皇宫的方向升起了“攻击”的信号烟柱。登上葡萄牙船的马六甲人与岸上埋伏的人立即行动起来,杀死了大多数的葡萄牙人。葡萄牙人遭受袭击的消息传到刚上任的印度总督阿尔布克尔克耳中,此时他在印度的征服事业正春风得意。听到消息,他立即大整军备,要为葡萄牙人复仇。1511年,他率领18艘舰船开赴马六甲,最终攻克并统治马六甲城。
控制了马六甲,葡萄牙人实质上打通了远东航路,把传统的阿拉伯至印度海上贸易网与西太平洋贸易网连接起来。闯进太平洋水域的葡萄牙人迫不及待地完成他们梦寐以求的两个目标,第一个是找到香料群岛,从源头上垄断香料贸易;第二个就是要同马可·波罗描绘的富庶中国开展贸易。其实,在马六甲被攻破之时,作为与中国有朝贡关系的王国,马六甲曾向大明求援,但由于路途遥远,当使者来到中国时,马六甲已经被攻占。明朝政府收到求援也并未派兵为其复国,这之前的“郑和下西洋”早已成为历史,整个明朝对航海都没兴趣了,甚至禁止造船,即使要帮马六甲,也没这个能力了。
葡萄牙人最早到达中国约在1513年。一个叫佐治·阿瓦勒斯的商人在马六甲找到一艘中国帆船和几名向导后,穿越南海到达广东一处海滩上落脚,并搭建了据点——一个简易窝棚。据传,阿瓦勒斯还在窝棚旁边树立了一根石柱,这是葡萄牙早期探险中为了宣示占领权的通用做法,不过,这位可怜的“窝棚主”后来命丧中国海盗之手。但是,新旧海陆两大帝国的碰撞,畢竟拉开了帷幕。
正德十一年(1516年),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阿尔布克尔克派裴来斯特罗来中国做先期考察。次年,又派托马斯·皮列士和安特拉德率舰队闯到广州城下。不过,初来乍到的皮列士不敢造次,而是买通广东镇守太监前往北京晋见皇帝,试图一探虚实。但另一批由乔治·阿尔瓦雷斯率领的葡萄牙人则来者不善,根据《广州府志》记载,这伙葡萄牙人强占了广东东莞的屯门岛,“所到之处,硝磺刃铁,子女玉帛,公然搬运,沿海乡村,被其杀掠,莫敢谁何”。
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外强中干,危机四伏,1521年,明武宗暴亡,死前对于明朝的对外关系留下遗命:“进贡夷人,俱给赏,令还国。”凡是来进贡的,都给点赏钱,这是大明王朝一贯的外交思想。武宗无嗣,他堂弟朱佑杬的长子朱厚熜即皇帝位,即明世宗嘉靖皇帝。这位15岁即位的少年天子大整朝纲,要有一番作为,这时又有一支葡萄牙船队来到广东沿海,要求与中国贸易,气焰嚣张。礼部和兵部奏称:葡萄牙人假借通使,实则是贩货通市,并且强占广东外海岛屿,图谋不轨。嘉靖帝下令囚禁此前来华的葡萄牙使臣皮列士,并发兵驱逐在广东骄纵的葡萄牙舰队。
广东海道副使汪鋐受命指挥中国水师驱逐广东屯门岛上的葡萄牙人。葡萄牙首领阿尔瓦雷斯率领舰船7艘盘踞于此,并在屯门岛上修筑了工事。汪鋐率水师进攻葡萄牙大船,但在葡萄牙人的炮火之下损失严重,第一次进攻未能成功。汪鋐随后制定火攻计划,在船上装满膏油草料,用火船直扑向葡萄牙大船,同时派遣一支潜水部队从水下凿穿葡萄牙船。待葡萄牙人慌乱之际,汪鋐亲率4000余名兵士登上敌船与葡萄牙人对战。最终,葡萄牙人败退,趁天黑驾驶剩余的三艘船退出屯门岛海域,逃回马六甲。屯门海战是新旧两大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爆发的首次战争,以中国人的胜利而告终。
次年八月,另一位葡萄牙使臣马丁·阿方索率领300余人分乘五艘军舰抵达广东。他来的目的是与中国谈判,并奉命在中国沿海建立据点。然而,此时防守广东的明军已经得令,凡见到悬挂葡萄牙旗帜的船只一律击毁。葡萄牙舰队航行至新会西草湾时,与前来阻击的明军水师遭遇,爆发了著名的“西草湾之战”。葡萄牙舰队面对汹涌的明朝军队,很快败退。史料记载,明军“生擒别都卢、疏世利等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级,获其二舟”。
经过屯门和西草湾两次交锋,葡萄牙人见识到了这个东方帝国与他们在非洲、印度和东南亚的对手都不同。论当时的国力,明帝国几乎可以与整个西方抗衡;论军力,仅在这个帝国边陲的广东省就驻有多达13万军队,比整个葡萄牙全国的军队还要多。明帝国军队总数约120万,超过葡萄牙人口总和。两次交战使葡萄牙人认识到,用直接的武力扩张对付大明帝国是行不通的。
这时,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给远东的葡萄牙人下达了新的对华指令,“努力寻求和平与友好”。1553年,一位葡萄牙的商人头目莱奥内尔·索萨以谦恭的态度寻求与中国贸易。经过友好谈判,广东海道副使汪柏代表明政府同意了葡萄牙人的贸易请求。同时,葡萄牙人声称商船遇到风暴,要借澳门曝晒货物,汪柏在收受葡萄牙人的贿赂之后准允他们上岸定居。从此,经过葡萄牙人对澳门的经营,逐步使之成为远东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和据点。澳门位居古代西太平洋海上贸易网的中心位置,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日渐成为远东贸易航路的中心。澳门-马六甲-果阿-里斯本航线成为了葡萄牙的经济命脉,这条航路全长达19000多公里,绕地球半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