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2017年开启了金砖合作的第二个十年,也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中国年”,意义深远。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如何使货币政策与之相适应,是需要各界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第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达60%,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世界未来的变化。要构建世界市场,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需要依靠金砖国家间合作的不断深化,依靠进一步发挥金砖精神以及为全球提供“金砖方案”。
第二,在全球化红利逐步消退、上一轮技术革命以及自由化所带来的多赢局面逐渐出现分化的同时,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趋向。在缺少全球金融治理和全球金融政策进行协调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全球性的金融动荡,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干扰是非常严重的。
第三,缺乏共享机制。全球不平等问题不仅体现在美国基尼系数的上升,尤其体现在南北之间的差异上。这种不平等来源于看似简单、自由的规则下,缺乏在自由、共享的层面下进一步地进行合作的能力建设。讓广大发展中国家有获得感应是协调和共享的最为关键之处。
在目前的环境下,金砖机制要进一步开放,打造互联互通能力建设,寻找全新的合作理念和合作机制,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与此同时,金砖智库合作体系也应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全面增长提供智慧。(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