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和社会资源及其特点

2017-04-19 22:27俞良早
江汉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中国梦

摘要: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具有民族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同主体联系的直接性以及可达成性,决定了主体对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认同的一致性和实现目标的紧迫性。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战略构想可激起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共鸣,从而形成无比宏大的行动阵营,还使得战略构想可催生出无比强大的正能量,从而有利于化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资源;社会资源;理想社会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要求研究”(项目编号:15ZDA002);201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理想社会的原则与实现中国梦研究”(项目编号:14AKS004)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7)02-0027-06

2011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后他又不断强调这个问题。当前,实现中国梦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前进的重要战略构想,成为党执政的重要理念之一,同时它也成为学术理论研究聚焦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拟就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和社会资源展开研究,并论述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理想社会设想的历史资源和社会资源相比所具有的特点。

一、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及其特点

所谓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指这个战略构想形成的历史基础和条件,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哪些有利于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形成的思想材料。习近平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就告诉人们,应该沿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轨迹去发现形成这个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

笔者以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发现这种历史资源:一是中国近代以来那些敢于斗争、奋发图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二是中国近代以来人民群众反对侵略和压迫的斗争所凝聚成的主张和口号。

关于近代以来敢于斗争、奋发图强的政治家、思想家的思想,首先要提到林则徐。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将鸦片输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如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清王朝的财政危机;中国的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堕落,加剧了统治集团的腐朽性;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中不少人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者成千上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遭受严重的摧残。林则徐受命到广东禁烟。他怀着惩邪恶、兴中华的志向,同英国不法商人和国内不法官僚展开了较量。当禁烟行动遇到阻力时,林则徐便公开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亲自指挥了虎门销烟,从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共销毁2376254斤鸦片。其后,英国凭借船坚炮利,发动了对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战争连连失利。林则徐遭到诬陷,被革职并流放新疆伊犁。1841年7月他在赴戍途中写下不朽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对兴中华、驱敌寇而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的抒发。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援引了这一诗句,赞扬它体现了林则徐的“报国情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① 林则徐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他的精神和思想自然是实现中国梦伟大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思想无疑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历史资源。1894年11月,日本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正在进行中,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名为“兴中会”的救国团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该团体的名称即表达了“振兴中华”的志向和思想。孙中山亲自起草了《兴中会宣言》。该宣言揭示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斥责了清朝统治集团的卖国行径,呼吁爱国志士行动起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建设强盛的祖国而战斗。《兴中会宣言》郑重申明:创立兴中会,“以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是孙中山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此后,孙中山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性主张即三民主义,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的实质是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国家的政治昌明和实力增强,人民的生活得以改善。上述孙中山的思想成为实现中国梦伟大战略构想的重要历史资源。习近平2013年10月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从孙中山先生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犧牲。”②

从近代以来人民群众反对侵略和压迫的斗争所凝聚成的主张和口号看,首先应提到的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及其口号。1841年5月,广州北郊三元里村民得知英国侵略军马上来此抢劫和杀戮,紧急集会,决定进行武装抗击。村里古庙内有一面三星黑旗,村民们约定以这面旗作为令旗,宣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同时,他们联络了附近103个乡的群众,一起杀敌。这场战斗打死打伤英军几十人。几天后,英军上船撤离广州。三元里村民大张檄文,写道:“我们义民……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第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中,人民喊出的口号和表达的心声,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牺牲的英勇精神。19世纪末中国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及其口号,也大有值得肯定的现实价值。1898年,山东省冠县民众竖起“灭洋”大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他们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反帝口号,如“扶保中华,逐去外洋”。对于义和团运动,孙中山后来有一个中肯的评价:“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不可消灭的。”③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它提出的许多口号具有不朽的价值。为了反对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和工人群众举行了游行示威运动。他们呼喊的口号是:“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等。运动所显示的核心精神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展开的无数次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斗争以及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以血与火的方式昭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畏强敌,英勇斗争,奋发图强,振兴中华。这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精神财富,是当今人们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

上述关于从两个方面去发现和认识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的方法,可以从习近平的一系列讲话里得到启示或印证。2012年11月,他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说:“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④ 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蒙受了百年的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争,中国人民遭遇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真正是苦难深重、命运多舛。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⑤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面对民族危难时的抗争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思想正是今天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源头或基础。

将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社会设想的历史资源作对比,可以发现其具有民族性的特点。

历史资源的民族性决定了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同主体联系的直接性以及可达成性。马克思、恩格斯对理想社会有一番设想,即无产阶级通过斗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全社会占有财产的公有制,消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消灭商品和货币,先后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阶级消亡和国家消亡。他们的这些设想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历史资源的基础上的。如,法国大革命后期巴贝夫的思想;19世纪初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特别是欧文关于“新和谐公社”的设想;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的思想。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还以当时无产阶级的斗争及其经验为历史资源,如19世纪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毋庸讳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设想的历史资源具有国际性的特点。如,上述政治家和思想家,或者是法国人,或者是英国人,或者是德国人。他们的思想或学说是以本国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和出发点的,是依本国的情况而形成价值目标的。上述三大工人运动,也分别是法国、英国和德国所发生的工人运动。这些运动也是在本国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发生并从本国的条件出发而确定其运动目标的。在当时,上述各国的客观条件是不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设想的历史资源的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不完全一致的。更确切些说,这个历史资源是各国情况的综合,它具有国际性质。

与此不同的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不具有国际性质。上文所述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家、思想家自然是中国人,中国近代以来人民所进行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自然是中国人民的斗争。也就是说,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这些历史资源具有民族性,而不具有国际性。历史资源的民族性使得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也具有民族性。也就是说,它的价值目标只是向着它的主体即中华民族而产生的,只是或者说主要是对其主体即中华民族发生作用的。

由于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和价值目标的民族性,它同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具有直接的联系,具有可达成性。上述马克思、恩格斯对理想社会的设想,由于其历史资源具有国际性,所以它的价值目标也具有国际性。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消灭商品和货币、阶级消亡和国家消亡等,是向着英国、法国、德国以及其他各国无产阶级提出的奋斗目标。从理论上说,由于它是针对所有国家的无产阶级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奋斗目标,所以就某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而言,就会感到不那么具体、不那么直接。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有所不同,不同国情下的人们对于一个相同的奋斗目标,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距离感。而且从实践上看,各个国家无产阶级运动的水平是极不平衡的,由此导致实现这个目标的难度也比较大。也许可以说,真正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与此相比较,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具有民族性,同中华民族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有着直接的联系。如同习近平所指出的:“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⑥ 在肯定这种直接联系的前提下,从党和国家几十年来的实践及其成就可以看到这个价值目标的可达成性。如同习近平所指出的:“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⑦ 可以得出结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历史资源的民族性决定了它的价值目标的民族性,它的价值目标的民族性使得它与人民之间的联系具有直接性,使得它具有可达成性。

同时,历史资源的民族性决定了主体对战略构想的价值目标认同的一致性和实现目标的紧迫性。在民族性的历史资源的基础上,产生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这个价值目标,无论过去和现在,全体中国人都是认同的,这种认同是高度一致的。正是由此,近代以来中国人为达成这一价值目标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一百多年以来,不断地斗争、挫折、再斗争,在全体中国人心中形成了实现这个价值目标的紧迫性,即人们希望尽快地实现这一价值目标。因为只有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在世界上直起身来,挺起胸来。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前进得更快一些。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取得辉煌的成就,意味着人们正一步步地接近这个价值目标。如同习近平所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⑧ 可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许多挑战,仍有许多困难。在此背景下,在全体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更是充满了对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紧迫感。相比较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由于其国际性的历史资源和国际性的价值目标,又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别和各国运动发展水平的差别,人们对它的认识就不那么一致了。特别是在20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中,东西方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差别很大。毋庸讳言,在当今世界各国,尚未出现实现马克思、恩格斯理想社会设想的价值目标的紧迫性。

二、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及其特点

所谓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是指形成这一战略构想的当前社会条件,包括当今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展现出来的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点。

中国工人阶级在生产建设中表现出來的主人翁姿态和拼搏精神,是形成这一战略构想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和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以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努力工作,为中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他们心系国家和民族,任劳任怨,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工人群体中,涌现出了无数的先进模范人物。在抗美援朝时期,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出动飞机狂轰滥炸时,作为鞍钢工人的孟泰,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守护在高炉旁,誓与高炉共存亡。“一五”计划开始后,孟泰以主人翁的姿态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自制高炉风口,巧制“桥型抓”。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他的钻井队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人拉肩扛安装钻机,盆端桶提运水开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造了生产新纪录。孟泰和王进喜身上展现出来的姿态和精神,成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习近平说:“新中国成立后,‘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蒋筑英、‘宁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时传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响应党的号召,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⑨ 他特别强调:“王进喜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气概,带领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顽强拼搏,‘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激励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⑩

中国青年一代的志向和理想,也是形成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社会资源。青年人的性格特点是有理想、有志向、有朝气、有热情、有干劲。在各行各业、各个单位,青年人都是干事业的主力军。在青年人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1997年以来,每年五四青年节,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都向几十位优秀青年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出席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讲话。他面向青年强调指出:“在你们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自强不息的意志品格、甘于奉献的思想境界,也充分体现了广大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11 由此看,当代青年的志向、精神、品格、思想境界等必然地成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社会资源的内容之一。

形成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另一方面的重要社会资源,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初期,许多在国外学有所成的科学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国内,为祖国和人民服务。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研制成功中国的“两弹一星”,并推动了中国工农业的技术改造。改革开放以来,老一代和新一代科学家携手共进,创造了中国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辉煌的成就,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一时期,习近平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还说:“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12 中国科技人员的高尚情怀和奉献精神,也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形成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再一方面的重要社会资源,即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所秉持的民族复兴的理想和愿望。中国的若干个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它们视中国共产党的任务为它们的任务,视中国共产党的困难为它们的困难,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克服困难,推进革命与建设事业。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复兴中华民族的事业取得的成绩,有它们的一份功劳。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它们的理想和愿望。如民革贵州省委员会2006年发文指出:“振兴中华”是孙中山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孙中山一生追求的目标。今天的中国正在朝着“振兴中华”目标一步步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孙中山先生的愿望正在实现之中。我们今天就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发挥人才智力优势,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1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各个民族之间形成了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各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愿望。如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子库尔班江·赛买提通过电视片《我从新疆来》,表达了维吾尔族儿女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热切愿望。赛买提介绍说,这部纪录片里,新疆只是一个背景,片子里只有和你我一样,为生活努力、为家人奋斗、为自己的梦想拼搏的最普通的中国人。他还说,片子以“新疆人的中国梦”为主题,讲述的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新疆人的中国梦。如同新疆儿女一样,在当今中国,各个民族的儿女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宗教界人士也有自己的中国梦,也期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3年3月25日,上海嘉定云翔寺组织寺内人员集中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昌明法师说,佛教向来有慈悲济世、利国利民的优良传统,因此全体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应积极参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行列中,发挥佛教的正能量,为国家昌盛、社会和谐、民生幸福不懈努力,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综上所述,中国各民主党派、各民族儿女以及宗教界人士均胸怀民族复兴的志向,发出了团结奋斗、争取早日实现中国梦的声音。他们的志向和声音,必定成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社会资源中的重要内容。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具有社会资源无比广泛的特点。对此,习近平有深刻的论述。他2013年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十三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14

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所具有的社会资源的广泛性,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关于理想社会的理论时不可比拟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是以无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为社会资源的。或者说当时西欧国家的无产阶级持这样的愿望和理想,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形成和提出了他们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15 这就是说,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推翻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消灭私有制和保障私有制的上层建筑,是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追求。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指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运动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但是这个运动同当前实现中国梦的实践比较,远不如当前实践的阶级基础广泛。与此相关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想社会设想的社会资源远不如当前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那样广泛。

社会资源的广泛性使得战略构想可激起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共鸣,从而形成无比宏大的行动阵营。如上所述,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点是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的社会资源,或者说这一战略构想是在吸收这些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可激起社会上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思想上的共鸣,得到他们的热烈拥护和响应。他们将聚集于这一战略构想的旗帜下,形成无比宏大的行动阵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而奋进。相比较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以无产阶级的愿望和主张为社会资源,它只能得到无产阶级的拥护和响应。尽管无产阶级在当时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但一个阶级组成的行动阵营在气势上、力量上一定会弱于各个进步阶级、阶层和群体组成的阵营。从历史情况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的革命阶级”。中间等级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他们不是革命的,而是保守的”。16 他们的这一估计在1848年法国革命过程中得到了证实。当巴黎工人举行六月起义时,法国农民未支持无产階级的斗争。这次革命以后,马克思意识到无产阶级团结农民的重要性,提出了工农联盟的理论。他说:“在革命进程把站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国民大众即农民和小资产者发动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制度,反对资本统治以前,在革命进程迫使他们承认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先锋队而靠拢它以前,法国的工人们是不能前进一步,不能丝毫触动资产阶级制度的。”17 巴黎公社革命时,法国农民又未支持无产阶级的斗争。马克思再次提出实现工农联盟的重要意义。恩格斯晚年还写作《法德农民问题》一文,继续指导法国、德国无产阶级政党努力解决工农联盟问题。可是从19世纪西欧的历史看,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工农联盟问题。即使是实现了工农联盟,那也只是实现了社会上两个阶级的联盟或联合,尽管它们是社会上两个主要的劳动阶级。19世纪西欧的无产阶级政党未能解决好工农联盟问题,更不谈无产阶级同非劳动者阶级组成牢固的革命联合阵营,原因之一是农民阶级和非劳动者阶级未认同革命的价值目标。相比较而言,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是在广泛的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够激起社会上各个进步阶级、阶层和群体的共鸣,得到它们的拥护,从而能够形成宏大的行动阵营,共同进军,达成目标。

社会资源的广泛性使得战略构想可催生出无比强大的正能量,从而有利于化社会上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由于社会资源的广泛性,使得社会上各个进步阶级、阶层和群体都认同它和支持它。如果从执政党到普遍的人民群众、从工人到企业主、从体力劳动者到脑力劳动者、从民主党派到宗教界人士、从汉族群众到各少数民族群众,都认同它和支持它,那就势必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意识形态力量和社会主义文化力量,一言以蔽之,形成无比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关于这个问题,习近平是这样论述的:“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18 显然,这种社会正能量,可以起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作用。如,少部分群众因为生活中的困难一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对政府机关和政策有不满情绪,一部分人因为个人发展的目标没有实现也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这些人的情绪和行为就是社会的消极因素。有了实现中国梦战略构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正能量,就可以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比如说,正能量将引导人们展望中国梦的实现,展望那时社会条件和每个人的条件将有根本的改变,那时每个人都会有更大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这样消极因素就渐渐地消失了。相比较而言,在19世纪西欧的社会主义运动中,工人群众中不正确的观点和主张难以得到克服,以至长期流行而演变成非科学的社会思潮如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等等。群众中不正确的观点之所以不能得到克服,甚至形成非科学的思潮,原因之一就在于社会上缺少充足的正能量。

注释:

①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2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4、10、3、5、3、4、3、36、36、39—40、48页。

③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6页。

1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5月5日。

13 民革贵州省委员会:《论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革中央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6年11月。

1516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282—283、386页。

1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5页。

作者简介:俞良早,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方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江苏南京,210023。

(责任编辑 刘龙伏)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中国梦
资源依赖理论与乡村草根组织的健康发展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
山区经济开发如何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分析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