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明的广州样本

2017-04-19 21:04龙成柳
南风窗 2017年2期
关键词:阿秀公交广州

龙成柳

2015年,中山大学数据传播实验室和凯迪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深圳、重庆7座人口超1千万人的超大城市中,城市居民对自己地位认同感最高的是广州;最包容外地人的城市,也是广州。

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杨宜音直言,这结论是向全国所有省市发放并有效收回超15万份问卷调查后,统计得出的。

包容、开放、多元的精神特质给了公益创新以土壤,而公益精神、公益创新又浸润了市民的文明行径—自觉排队、邻里友爱、饭后打包、热爱公益……“广式文明”深植于越来越多的广州人心中。

人际关系里的现代文明

2016年10月21日,因台风“海马”影响,广州全市中小学停课。上午9点,家住燕塘金燕花苑小区的阿秀家,陆续迎来了许多邻居。

阿秀家在7楼6单元,这层楼有8个单元,这是一个常见的现代城市住宅形态。

犹如乡村里的村口聚集地,阿秀家迅速热闹起来,楼层里充斥着笑声,温馨而和谐。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至下午下班时间。

她们的话题,集中于如何提高生活品质,没有人谈及家庭八卦、邻里是非。

这样的场景,并不是台风天的特例。平日里,他们7楼的住户常常是大门敞开,相互串门聊天,每到过年过节或外出旅游回来,大家会把带回来的特产,分发给邻居。有时,阿秀小孩已经下课回家,但她还在外面忙工作,没来得及回来,小孩就会先到隔壁做作业,而隔壁家的妈妈,则会给孩子们煮好吃的。有时,隔壁家的孩子在哭闹,阿秀听到了,也会过去把孩子抱过来,拿好吃好玩的哄着。对于这样的邻里关系,阿秀甚是享受,她将这总结为一座城市的人情味。

阿秀是湛江廉江人,2012年,一家4口从外地搬到广州,住进金燕花苑小区。在她的对比中,“其他地方邻里关系不能说不好,但远没有在广州那么自在舒适。”

在另一座一线城市居住时,阿秀所处的环境,是现代城里人时常面对的场景。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高楼大厦里,哪怕是对门,但居住多年,彼此之间仍不知对方姓甚名谁。见面点头礼,仅此而已。

而在广州,阿秀体会最深的是,邻里话题更多集中在分享生活中的乐趣,如何提高生活品质,完全不会涉及到各个家庭之间的矛盾、八卦。

在这里,人和人之间似乎已达成了一种默契,保持着适当的心理安全距离。以此为共识,人和人的相处,也显得平和而自然。

在广州生活、工作,倩婷也有着与阿秀类似的感受,人们纵使有距离感,但那种距离感恰到好处,不会远得令人疏远,也不会近得让人提防。

一年前,倩婷毕业于中山大学档案管理系。大三期间,她曾在广州做过一个人类学调查项目,调查过程中团队会挨家挨户进入居民家。“哪怕我们是第一次进入某一位居民家,都可以明显体会到,居民们不会一上来就勾肩搭背,但也不会有戒备心,相处间有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舒适感,邀请进门,入座,倒茶,聊天,一切都很自然,让你很舒服。”

平日里,倩婷也注意到一个现象,比如到菜市场买菜,菜市场里的人会相互打招呼,哪怕顾客和摊主之间并不认识,但谈话中也如同熟人一般,“有趣的是,如果你到市场去买菜,举棋不定,旁边的陌生人会主动地跟你分享她的购买经验。”

“社区里的一切,似乎都在很自然地发生,不经人为干预,就像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倩婷说。

在心理学概念里,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原理—刺猬效应,强调人们相处时,也应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每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一个自己“掌控”的自我空间,这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旦戳破,人就会感觉不自在,只有保留这个无形的“气泡”,人与人的相处才会舒服而自然。阿秀和倩婷的感受,也正是刺猬效应在广州这座城市里的镜像反映。

一座文明而友好的城市,身处其中,人的体验应是如沐春风。广州人在这一点上,做得恰如其分。

“友爱在车厢”的广式文明

广州,这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有她独特的文明魅力。这一魅力,能从更多的细微处感受。温暖而舒适的邻里关系,只是城市文明展示出来的“冰山一角”。

阿秀对广州的认同感,除却邻里相处的温暖、尊重,还来源于陌生人的善意,尤其是在坐公交的时候。她带着小孩去坐公交,还从来没有遇到没人让座的情形。

公交,是集聚了众多陌生人的大舞台,从这里观察陌生人的互动,足可一窥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2015年3月,一张“广州式排队乘车”的照片传遍了朋友圈,引来全国网友点赞。照片拍摄的时间,是春节后不久的一个工作日早高峰期间,记录的是广州78路岑村公交总站乘客的排队场景:超过100米的候乘队伍在站内整齐地绕了一个圈,100多米的候乘队伍没有一个人插队加塞或推挤,人与人之间,保持着0.5~1米的心理安全距离。 由此可见,在广州的公共场合,刺猬效应原理同样适用。

距离“广州式排队乘车”在全国受到赞扬已有一年半之久,《南风窗》特约记者走访岑村公交总站、天河公交场总站等公交站点,即使在早晚高峰,人头涌动的客流也未出现拥挤的情况,乘客在走近站台时,自覺排成一队,依次上车。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如今在广州一汽巴士有限公司工作的陈旭东,其对广州公交文明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

“广州最早的公交车,需要手动关门,公交车没有转向灯,而那时,最后上车的乘客就会代替售票员,主动关门,转向时,乘客也会伸手往外示意转向。”

“上世纪80年代末,广州就在全国率先推行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制度,并在公交车上设立了爱心专座。”

“1993年,广州开始推行无人售票机制,同样是全国领先,这需要建立在一个诚信社会的基础之上。”

“广州最先推行‘友爱在车厢行动;广州最早使用公交电子广播,倡导文明乘车,礼让老弱病残孕人群。”

时至今日,广州的公交文明已经深入市民内心,成为一种文明的共识。据广东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廣州公交让座率超过95%,高峰期也有80%,在全国名列前茅。一汽公司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90%以上乘客对广州公交乘车秩序表示满意,98%以上乘客认为乘车秩序良好。

“如今在广州,倡导让座已可说是与时代脱节,因为市民早已养成了这一习惯。”陈旭东说,如今在公交上展示的城市文明,早已深入到其他方面,“每一年,公交车上出现的见义勇为事例,多达100多宗,比如救助晕倒乘客、帮助早产孕妇、制服歹徒等等,乘客们发自内心愿意去帮助他人。”

广式公益领先全国

公交上所反映的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事件,是一种利他行为。这一点,在广州公益事业发展上,其体现更为明显。

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广州慈善类社会组织数量逾7000个,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过万人,数量仅次于北京,居全国各城市第二位。

在广州,数量庞大的不同身份的人们,在为广州的公益事业而奔走,其中,郑子殷是一名典型代表。

郑子殷生于东山一个干部家庭,一个正牌的“东山少爷”。其本职工作是律师,但他在广州公益圈也极为活跃,是广州一名知名的公益律师,以给未成年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而闻名。因其帅气的外形,常被人调侃为“公益男神”、公益界、法律界两界相栖。

有一年,郑子殷成为了春运志愿者,在省火车站前维持秩序时,他目睹一名年轻女性摔倒在地上,正当他犹豫要不要上前去扶时,旁边一名中年男性疾跑几步冲了上去,并将女孩扶起来。中年男子边扶女孩边“斥责”他:“做好事不应该犹豫。”

郑子殷一直觉得中年男子很眼熟,事后,他才回想起来,原来那是当时的广州市市长。“市长的话语一直刻在我心里。”

2004年,郑子殷加入了全球最大的慈善组织,正式投身于公益领域。2008年,他在跟随慈善组织前往云南治疗白内障患者时,当地老人接受完手术后,他在老人面前比划手指,询问他们能不能看到,从初始的茫然到后来眼神中带着的欣喜,老人们内心的喜悦深深震撼了他,“多年目不视物的老人,有些甚至连孙子孙女都没见过,因我们的出现,却帮助他们改变了曾经以为永远也改变不了的状态。”

2008年,是改变郑子殷人生的一年。那一年,他参加了汶川地震的志愿服务工作。自此,工作之外的一半时间,他都投入到了公益领域。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公益人,而他也在以自己的行动,吸引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领域。

如今,郑子殷的公益焦点聚焦到了未成年人保护。他从关于未成年人的个案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向相关部门提交建议。每个案子,他都向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报备,由“未保委”整合社工、心理专家等社会资源介入。他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多方联动机制,搭建立体救助、立体保护的未成年人成长保护网,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落到实处。“这种行为,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一种法制推动。”郑子殷说,这种行为,在广州,备受民间和政府的欢迎,“法治,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郑子殷最喜欢的一首歌,是罗文的《狮子山下》,其中“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一句歌词,他认为也适用于开放、包容的广州。

猜你喜欢
阿秀公交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阿秀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等公交
回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