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爱民+徐乃佳
患有2型糖尿病的孙先生,正服用二甲双胍片和格列美脲片,运动治疗也进行得不错,然而血糖控制并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里呢?原来,孙先生的食欲特别好,总觉得吃不饱,饮食量经常超出医生的要求。于是,医生给他开了一种叫“利格列汀”的口服降糖药物。一段时间后,孙先生再也没有食欲过于旺盛的表现了,完全能很好地控制食欲,同时血糖逐渐达到控制目标。
利格列汀,是近年来在国内上市的比较新的口服降糖药。与之同类的药物还有西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和维格列汀。其学名有点复杂,叫做“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那么干脆记一下它们的简称——“DPP-4抑制剂”。DPP-4抑制剂是与人体的肠道息息相关的降糖药,控制血糖,如何能从“肠”计议呢?
作用于肠道,“曲线救国”
正常人的血糖升高后,胰岛会立刻警觉起来,赶紧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在二十世纪之初,人们就发现,在胰岛分泌的所有胰岛素里,有50%~70%的胰岛素居然和肠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关。原来,人体摄入食物以后,小肠和大肠将受到刺激,悄悄分泌一种激素,暗中帮助胰岛分泌胰岛素,从而产生降糖作用,这种激素被称之为“肠促胰素”。
然而,肠促胰素也有天敌,在它完成使命后就会被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英文简称即DPP-4)的物质降解而排出体外。那么,能不能研究出一种药物,对付这种可恶的DPP-4,给肠促胰素多一点与胰岛接触的时间?答案是肯定的。DPP-4抑制剂能打败肠促胰素的天敌,解决肠促胰素的后顾之忧。以前提到的胰岛素促泌剂,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胰岛促进胰岛素分泌而降糖的,如果说这属于“正面战场”,那么作用于肠道的DPP-4抑制剂,就是“曲线救国”了。
二线明星,却星光四溢
在中国,虽然DPP-4抑制剂属于二线明星,不像二甲双胍身处一线地位,但这无法掩盖其耀眼的光芒。无论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控制,DPP-4抑制剂都很擅长,除此之外——
胰岛β细胞是胰岛素的生产工场,DPP-4抑制剂增加胰岛β细胞的数量,延长其寿命,并提高其生产效率,同时防止血糖忽高忽低;
体内某些激素有升血糖作用,DPP-4抑制剂可以抑制其分泌;
DPP-4抑制剂能抑制食欲,让胃里的食物慢慢排到肠道,解决饿得快的问题;
某些DPP-4抑制剂有一定降压、调节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从而能保护心血管;
DPP-4抑制剂不会让人长胖,有的还能保护肾脏,减少糖尿病对肾病的影响;
DPP-4抑制剂在单独应用时,基本不会引发低血糖。
单用或联用,效果“杠杠的”
DPP-4抑制剂一般用于没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不推荐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可于餐前、餐时或餐后服用,没有特别限制。其中维格列汀需每日两次服药,其余DPP-4抑制剂只需每日服用1次。
如果仔细阅读DPP-4抑制剂的说明书,可以发现,说明书明明写着,此类药物应该单独应用,或与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联用。但是,医生为什么有时还让联用其他的降糖藥,比如胰岛素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这是因为,在DPP-4抑制剂上市之初,药物说明书只是根据当时的研究成果制定的,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成果浮出水面,人们发现DPP-4抑制剂可以联合更多的降糖药治疗糖尿病。而此时改变说明书的适应范围需要严格的审批,并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所以,与时俱进,根据病情用药,往往是医生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总的来说,单独使用或联合其他降糖药使用DPP-4抑制剂,效果都是“杠杠的”。
安全用药,必须知道的事儿
DPP-4抑制剂并不完美,偶尔还会发生不良反应,包括:
鼻咽炎,表现为鼻咽干燥、咳嗽、咽痛等;
头痛;
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咽痛等;
过敏,表现为皮肤起疹、瘙痒;
肝功能受损,表现为食欲不振、厌油、乏力等,抽血检查发现肝转氨酶升高。
不必担心,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是非常小的,如发生应及时就医并停药,让医生对症处理即可。曾经有传言认为DPP-4抑制剂增加胰腺炎、胰腺癌的患病率,现在可以还以清白了。研究证实,DPP-4抑制剂和胰腺炎、胰腺癌没有丝毫关系。那么,肝肾功能不好的糖友,能不能吃DPP-4抑制剂呢?
大部分DPP-4抑制剂通过肾脏排泄到体外,因此肾功能越差,DPP-4抑制剂越容易在体内蓄积,从而有引起低血糖的风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以及阿格列汀在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不需要调整剂量,但对于中到重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利格列汀不需要调整剂量。
对于大部分DPP-4抑制剂,在轻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均无需调整剂量。唯有利格列汀在各种程度的肝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