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是指老年人离开现有住宅,到外地居住的一种养老方式,包括旅游养老、度假养老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重,养老——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老方式已从过去的居家养老、社区照料、机构养老等逐步向旅游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南“飞”过冬,北“漂”避暑,养老的同时还能旅游……如今,这种异地养老的新模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接受。
然而,过去几年来,异地养老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至少,让那些在异地养老又时常看病的老人为医疗卡报销结算一事烦不胜烦:在B地养老,还得回到户口所在地A地买药就医;或者,在B地看病和买药须先自己垫付,然后再回A地报销。折腾得那些老人着急,上火,气不打一处来。
2017年2月,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基本医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指出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实现社保卡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基本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这就意味着,对于老年人来说,异地养老中最大的难题——医疗报销问题解决了。
社保一卡通催生异地养老
人社部下发通知后,不少地方异地养老项目纷纷借机大力推广,让很多老年人心动,甚至马上付诸行动。但有的老人仍心存疑虑,打算观望一段时间再说。
行动派:说干就干
沈先生家住上海,去年下半年,沈先生与妻子在威海市中心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今年,老夫妻俩正紧锣密鼓地在筹备装修事宜。“我今年下半年就要退休了,手里也存有一点儿闲钱,就想着用来好好规划一下晚年。正巧那时住在威海的妻弟邀请我们去旅游,我和妻子过去后一看,城市虽小倒也‘五脏俱全,开车没多久就能看到大海。所以就花三四十万买了套房子。”沈先生坦言,自己在上海浦江镇有多套拆迁房,卖掉其中的一套就足以承担在威海购房、装修的全部费用,再加上女儿即将在明年结婚,老两口退休后可谓“既有钱又有闲”。“我们决定在威海安新家的更重要一点就是,那边有亲戚,以后可以和他们多走动走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应该不太会出现。”
天津的王女士,看到周边的很多同事都在海南、北海、西双版纳、腾冲、湛江等南方城市买了房,选择在异地养老,天天在朋友圈晒美景、美食。王女士虽然很羡慕,但因为有糖尿病,需要天天打针,而这又不是住院和急诊,异地门诊报销不了。因此,王女士连旅游都不敢去太远的地方,异地养老就更不现实了。
“去年年底就听说社保卡要全国一卡通,住院和急诊可以即时报销,门诊部分虽然没明确,但应该也可以报。看到这个好消息,我儿子就鼓励我,冬天去海南住,还给我找了很多资料,说现在旅居养老的方式最流行,不用买房、租房,可以全国各地住,像住长期酒店似的,还包吃包住包玩儿。”在各种资讯中,考虑气候、医疗、价格、时间等因素,王女士夫妇最终选择海南文昌的一个养老度假中心作为未来旅居养老的试点。
观望派:担心医疗条件不好
家住北京的张先生幼年时得過肺结核,现在年龄大了,加上空气污染,经常闹“肺炎”,这两年住了3次院。儿女一直建议他冬天到空气好一些的三亚等地方去居住,甚至愿意给他出钱买房,但他一直迟迟没同意。最近,“社保一卡通”的消息出来后,家里人又谈论起这个话题,但张先生还是有不少顾虑。
张先生解释说:“虽然外地空气好,以后报销也方便了,但外地的医疗条件比不上北京,万一生病住院,还要回北京治,还有可能耽误病情。”
不过,最近他听说301医院在海南海棠湾和乐东分别建了分院,他觉得是件大好事。他想先观察一下,如果有北京的大夫在那里出诊,以后到海南养老,倒是可以考虑。
不动派:没有熟人闷得慌
“别说去外地,就是去郊区我儿子那儿住,我都不愿意。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儿。”家住沈阳的孙女士觉得没有熟人的生活“没意思”。
孙女士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40年,家是单位分的房子,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是老同事。退休后,每天早上,她还会和老同事搭伴儿去公园遛弯、跳舞,然后一起买菜;下午,她还要参加单位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的合唱团,在一起的还是老同事。
刚退休那两年,她也想去全国到处玩玩儿,选个好地方养老。后来发现,玩个十天半个月的还可以,但一常住就不行了。“新认识的朋友一起唱唱歌、聊聊天还可以,但没有人说知心话,可能还是老了吧,越老越恋旧。”
孙女士说她曾在广西北海买了一套房,住过半年。北海空气质量大多都在优等级,而且水质特别好,在那儿住的人来自北京、哈尔滨、郑州、西安、重庆等地,年龄大多在65岁以上,但大多是冬天住一两个月,最长4个月,天气暖和了就回去,刚认识的朋友就散了,越住越觉得没意思。后来,一个老同事的电话,把她勾回来了,回到家,住到自己的老房子,见到熟悉的人,觉得特别亲切、舒服,就不愿意在外面住了,最终还是把北海的房子卖掉了。
异地养老,换个方式生活
国内一家调查机构曾做过一个“退休以后,您会选择异地养老吗”的调查,近六成受访者认为异地养老好,但实际行动者却不到2%。
调查显示,选择异地养老者中有7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清新优美的环境;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异地生活,并不是与城市斩断关系,而是异地、居家、旅游等结合起来,在合适的时节选择居住地。
分析发现,选择异地生活的受访者,收入在3001元到5000元的最多,超过平均值的50%。受访者朱先生认为:“经济条件特别好的,不大会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更多选择居家为主、异地旅游结合的方式。”
在大城市人满为患、物价高昂的现实下,异地养老越来越获城市老人的认同,并成为一种市场或民众的自发选择。逃离城市,找一个舒适安逸的地方,享受幸福的生活,异地养老不但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而且优化了资源配置,让大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形成一种城乡一体化的新型模式。然而,异地养老“看上去很美”,为什么只有不到2%的受访者选择呢?
调查显示,医疗条件和医保的地域封闭性是不选择异地养老的第一理由(调查是人社部通知之前做的,如今医保方面的限制不复存在),有近七成的受访者勾选;其次是孩子需要亲近,不愿意远离;第三是社交圈在本地;第四是在当地生活习惯了,很难改变。
其实,很多人退休后,也不是单纯地变成无事可做的闲人。调查显示,退休以后,有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乐趣在于可以游山玩水;有25.7%的受访者表示,在家静养不折腾,平平淡淡生活也不错。
显然,异地养老,还是有很多的限制,有政策方面的,有个人健康因素的;有子女家庭的牵制,有生活习惯的限制。半途脱离异地生活的受访者徐先生和夫人在江苏老家生活得很滋润,原来有的一些慢性病也好转不少。他说:“我们在那里住惯了,挺好的,但现在不得不回上海了——儿媳妇怀‘二胎了。”
扩展阅读
全国社保年底有望实现“一卡通”
根据人社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的意见》,未来社保卡的应用十分广泛,应用目录可分九大类102項,涉及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至2017年底,社保卡还可跨地区、跨业务直接办理个人的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务,基本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
一卡通实现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以前,社保卡不能直接异地使用。例如,如果你需要异地就医,首先你要到社保单位指定的医院办理转诊到异地就医,然后带着病历本、医院收费收据、医院打印的费用清单及社保卡、身份证、银行卡等去参保的社保单位报销,流程比较复杂。
而社保卡实现全国一卡通之后,大家可以通过社会保障卡实现本地和跨地区的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费即时结算,支持挂号、诊疗、妊娠登记、住院登记、购药等就医过程的信息服务,实现就医一卡通。另外,今后社保卡的功能也会更强大,还可当身份证、银行卡使用。目前的社保卡是一卡两个账户,分为医保个人账户和金融账户。相当于一卡两用,既是一张社会保障卡,也是一张银行借记卡,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金融等服务,使用更加方便,也可以通过社保卡的银行账户办理存取款、转账、代收代付等业务。也就是说,今后可以使用社保卡办理银行代收代付业务,交水电费、燃气费、话费、网费、有线电视费、物业管理费等。
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后,人社部门积极推动其在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等业务环节的应用。逐步将涉及个人缴费、支付的各项业务,包括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待遇的领取以及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后的费用支付等。
异地养老,需要完善服务
实现社保一卡通后,异地养老是不是就一帆风顺,毫无阻碍了呢?
受访者程女士表示:“退休以后的生活,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如果财务自由,就没有各种限制,不是有很多人还跑到国外去养老吗?目前异地生活的退休人员,大部分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即使有好山好水,也还是为了省钱。所以,退休后的异地生活还是有很多的不方便。”
然而,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型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负担越来越重,房价高企不下,消费标准不断升级,把部分市民扩散到周边地区,是一种选择。也因为如此,多数人认为,异地养老,或者说退休以后异地生活,是一个发展趋势。
既然大城市、特大型城市需要引导退休市民去异地生活,那么需要有什么样的鼓励措施呢?
首先就是打破社会保障的区域壁垒;其次是希望构建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第三是各地的医疗、商业服务设施要逐步升级提高;第四是政府要适当引导,不能只有房地产唱戏;第五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以市场机制为主,政府承担规范的建立。
一个老龄化的国家或地区,需要有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处理老龄社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受访者陈女士的说法颇有见地:“其实,就个体而言,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方式,享受退休以后的生活,是个人的选择,牵涉到他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还有社会关系,比如朋友圈、亲戚圈,还有个人性格等,但当达到一定的数量级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了。特大型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居民退休以后的生活状态,有巨大的差别,这与城市治理息息相关。因此,退休以后的异地生活、异地养老,既是个体的选择,也是巨大的发展机会。”
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近日表示,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天津、河北地区也力争在9月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人口流动现状,现有的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且,养老资源存在严重失衡,河北、天津等地兴建的养老院床位大量空置,北京城区的一些养老院却需要排队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入住。因此,异地养老已成为现实选择。北京市鼓励京籍老人异地养老,应该说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可为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完善养老服务提供经验借鉴。
异地养老在推行过程中,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相比一些一线城市,尽管一些二三线城市的生活环境更适合居住,但是从医疗资源以及生活便利化设施方面,与一线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方面应该如何改善?
有专家认为,这一块在短期内解决可能比较困难,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中国区域之间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各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像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在很多地方已经与国际接轨了,而三四线城市在这些方面还是不够完善。
如果我们要改善这一现状,首先,区域经济、区域公共服务要实现一定的均等化。即便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四五线城市也很难承接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异地养老服务,因为这些区域的人口比较少,老人的数量也不是很多,密集型的养老产业很难形成,也就是说,这些城市不会为此去投资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
第二是医疗方面。目前中国的医疗资源分布非常不均衡,北京、上海等城市占据了中国最核心的医疗资源,但是二三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就非常紧张。要想让老人和家属放心异地养老,地方政府还需要在医疗、公共服务均衡化上做文章。比如,联合试点地的政府充实医疗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或者拿出财政资金直接投资医院、公共服务硬件设施建设,或者让知名大医院到当地建分院等。
【编后】现代养老方式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异地养老体现了老年人养老能力的增强、养老观念的更新和养老需求的多样化。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人提供一份“养老菜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经济和家庭等情况做出选择。即,为愿意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环境舒适的敬老院,为愿意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廉价的居家养老服务,为愿意异地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便捷可靠的保障措施。还是那句话,善待老人是社会文明的体现,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