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膏治疗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

2017-04-19 07:23:39李万春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芙蓉静脉炎循证

李万春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医外治护理·

芙蓉膏治疗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

李万春

(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000)

目的:探讨芙蓉膏治疗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以60例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出现静脉炎早期临床特征时,如局部红肿疼痛,立即拔针应用我院芙蓉膏进行外敷,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护理后观察患者疗效以及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5例,有效率70.00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有效率93.33 %,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差异性(P<0.05)。对照组的止痛时间和治疗时间分别为(2.26±0.75 )h、(156.29±4.56) h,治疗组分别为(0.90±0.05) h、(22.52±2.45) h,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明显缩短,两者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芙蓉膏治疗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后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疗效更佳,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静脉炎;芙蓉膏;循证护理;化学药物

化疗药物治疗肿瘤或其他疾病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给药,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给药过程中若有药物外渗现象,会造成局部软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若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引起局部坏死[1]。此外,由于肿瘤患者血管长期处于刺激状态,血管壁弹性变差,血流通透性下降,尤其是乳癌或老年体弱患者罹患静脉炎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目前临床上对输液针和外置留针的使用对患者血管伤害较大,更容易引起静脉炎的发生[2]。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不同的药物刺激和不同类型静脉炎可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进行防治,笔者即采用芙蓉膏治疗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的循证护理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2006年3月~2007年1月就诊的化学药物所致静脉炎患者60例,患者年龄32岁~78岁,平均(42.5±3.5)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患者静脉炎发生部位在手背静脉28例,前臂静脉22例,下肢静脉10例。严重程度在Ⅰ级25例,Ⅱ级27例,Ⅲ级8例。患者经检查符合静脉炎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及家属都了解治疗方案并签订知情书。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静脉炎分级诊断标准如下:Ⅰ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无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外敷

所有患者经进行给药治疗时出现静脉炎早期临床特征时,如局部红肿疼痛,立即拔针应用本院芙蓉膏(成分:芙蓉叶30 g、连翘30 g、乳香30 g、没药30 g等)进行外敷,沿血管走向轻轻涂抹,持续1 h,每天1次。

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治疗组:采用循证护理。护理后观察患者疗效以及恢复时间。

2.2.1 输注停止

化疗过程中,一旦发现静脉炎表征,即刻停止静脉输注,但保留针头重新接注射器,回抽药物,病情严重者需立刻输入解毒剂,护士指导患者适当抬起患肢,减少活动量。

2.2.2 冷 敷

及时的冷敷可减少血管收缩能力,减缓药物扩散,降低对局部组织和组织细胞的伤害,降低痛感。一旦发现化学药物外渗,切忌热敷,避免促进药物大量吸收而加重炎症。

2.2.3 封闭治疗

针对发疱性药物的外渗现象可注射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的氯化钠溶液治疗,可有效防止药物与细胞的结合作用,减缓病情[3]。其中地塞米松发挥抗炎抗过敏的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预防炎症反应的发生;利多卡因具有减缓对神经末梢刺激的效用。

2.2.4 湿 敷

利用药物湿敷可以治疗任意一期的静脉炎,而本研究使用的芙蓉膏包含芙蓉叶、连翘、乳香、没药等中药材,针对Ⅰ、Ⅱ、Ⅲ级静脉炎均有较好疗效,芙蓉膏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消炎镇痛、活血散结的功效,可抗炎、消肿、散结。对于Ⅲ级静脉炎患因为药物毒性作用明显,会出现水泡、皮肤溃烂等现象,所以需要勤换敷料,避免感染,更换时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并擦干;选择碘附纱布包扎。若有水泡则应抽出渗液再盖纱布[4]。

2.2.5 物理治疗

若有必要可采用药物湿敷结合局部超短波理疗和红外线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可明显优于单纯治疗方案。

2.2.6 其他护理

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若患肢一侧发生静脉炎时,可改为在另一侧使用PICC置管继续进行化疗,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护士还可以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治疗后做好各项护理措施,预防出血,向家属告知防护措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调整心态,减轻痛苦。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消失,疼痛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疼痛无变化或加重。相对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 %。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5例,有效率70.00 %;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有效率93.33 %,两组对比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止痛时间和治疗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止痛时间和治疗时间分别为(2.26±0.75)h、(156.29±4.56)h,治疗组分别为(0.90±0.05)h、(22.52±2.45) h,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止痛时间明显缩短,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4 讨 论

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时临床护理的难题,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除要求其必须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静脉炎发病情况外,还需根据其程度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采用芙蓉膏进行护理,发挥其中芙蓉叶、连翘、芦荟等的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作用;没药的活血消肿、通络止痛功能,可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治疗后采取循证护理的措施,立刻停止输入,视药物而定是否输入解毒剂,或进行局部封闭,可减缓炎症的发展[5]。护士还需提高专业技能,加强输注过程的视察和管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此种现象的发生。

[1] 陈建芳.小剂量地塞米松对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上海护理,2005,5(5):48-49.

[2] 王 晶.化学性静脉炎中西医结合施护进展[J].医药前沿,2012,2(4):87-88.

[3] 孙潇飒.癌症患者化疗所致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10):1205-1206.

[4] 何 澜.PICC头端异位原因分析及预防和复位[C].第二届“全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入径指南与规范”工作会议节目表及论文汇编,2007:43-44.

[5] 谢新平,夏桂兰.半导体激光治疗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4):346-347.

修回日期:2016-10-25

本文编辑:张慧芳

R543.6

D

1006-978X(2017)01-0044-02

2016-10-13

猜你喜欢
芙蓉静脉炎循证
弯弯歌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2年13期)2022-07-08 07:48:26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2021年1期)2021-01-26 07:05:12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我的芙蓉李树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8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轻嗅芙蓉妆
火花(2015年6期)2015-02-27 07:43:00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